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45237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人民日报记者罗盘曲昌荣2012 年 08 月 08 日持续务实谋发展,今朝河南更好看:去年生产总值达27232 亿元,居全国第五、中西部之首,约为十年前的 3 倍,今年有望突破 3 万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6604 元,约为十年前的 2 倍;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108.5 亿斤,连续 8 年增产、连续 6 年超千亿斤,较十年前增三成多。今年上半年,夏粮总产量达 637.2 亿斤,实现“十连增”;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5.4%,高于全国 4.9 个百分点;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 84.6%,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和增速均居中

2、部地区首位,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持续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河南直面现实、攻坚克难,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务实发展、协调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重持续、重提升、重统筹、重为民,不折腾、不刮风、不呼隆、不争论。如今的河南形势好、人心顺,中原旧貌换新颜!- 2 -中原巨变再次昭示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程广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魅力无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凸显!发展路径在持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一以贯之河南巨变,源自思想观念之变。近两年,河南省委强调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直在河南工作的省委常委、洛阳市委

3、书记毛万春说,20 年前,当时的省委提出“思想解放是总开关”。此后, 历届省委都十分重视解放思想,由此推进了河南的大发展。河南思想解放的“总开关” 是怎样开启的?20 年前,河南交通滞后:每天军地两用机场航班就三五个,开车从南阳到郑州 200 多公里要用个小时。20 年前,河南省主要领导拍板规划新郑国际机场时,遭到质疑:坐一宿火车就到北京了,还建啥机场?还是在 20 年前,郑州至开封高速公路开建,反对的声音不少:占地那么多,人还不能在上面走,建啥高速公路?面对这一切,河南省委明确提出:冲破“一左一旧” 思想禁锢,发展大交通,让中原通起来、活起来、流起来!思想解放的总开关在中原大地豁然开启。此后

4、,连续四次党代会都对发展交通运输提出新的要求,经过近 20 年的不懈努力,河- 3 -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六年居全国之首,航空运输新枢纽即将横空出世。想不通,路不通,寸步难行;思路变,观念变,一片光明。世纪之交,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周边竞相发展,河南面临“中原塌陷” 危险。面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艰巨任务,河南省委再一次把解放思想摆在了突出位置,决定实施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带动战略,打造中原城市群。10 年前的郑州市区人口急剧扩增,城区不堪重负。郑州市拟用废弃的军用机场建设“ 港澳新城” ,规划面 积仅 3 平方公里。 2001 年 8 月至 9 月,河南省主要领导两次听取汇报,明确要求郑州

5、市立足中原谋划长远,放开思路重新规划。不久,一个规划总面积 150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 150 万的郑东新区宏伟构想应运而生。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说,郑东新区如今居住人口近80 万,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不断扩大,赫然成为中原崛起的龙头,每年境内外参观客超过 20 万人次,郑东新区十年谋划建设凝聚的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精神将引领郑州不断向前。在思想解放过程中,河南省委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和拓宽发展思路。“十一五 ”下半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国 际金融危机,让河南高速前进的步伐慢了下来,河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降下来了。要实现中原崛起,需要强劲有力的大平台,需要敢作敢为的大手笔,需要高瞻远瞩的大思路!

6、2009 年底,河南省委领导提出继续解放思想,突破河南看中原。经过系统- 4 -梳理历届省委发展思路,周密细致研究、严格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河南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2010 年 9 月 28 日,国务院出台意见,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国家发改委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即将编制完成,范围涵盖 5 省 30 市和 2 个县。观念变,天地宽。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河南及周边地区抢抓机遇,踊跃争先。在东边,鲁苏皖豫四省八市领导相聚河南商丘,热议合办园区,实施统一招商,搞内引外联,谋共赢共富;在北边,晋冀豫三省交界的近 10 个城市领导频繁互动,商

7、议产业互补,实施共同发展,打通出海路;在西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四市领导聚会协商,达成“八同” 意向,科学集约发展,议定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在西南,陕鄂豫三省交界多个城市联袂行动,决心共护一江清水,发展生态高效经济一以贯之的思想解放,为河南营造了开拓创新的良好气氛,推动了河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前行。发展动力在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活力一以贯之内陆省份的对外开放之路,与沿海相比,更加不易。河南人清楚地记得,上世纪 80 年代开封与日本户田市建立友好城市,对方市长应邀访问开封,航班不通只好从上海- 5 -转火车,结果坐卧铺睡觉不小心掉下来摔断了肋骨,此后再没来过。还有一个故事看

8、似可笑却令人深思:上世纪 90 年代初,郑州某豪华宾馆开业,房门上安装了猫眼。结果公安机关检查时却要求把猫眼反过来安装,理由竟是:便于从外向内监督检查。所有这一切,一度制约和影响了河南发展的动力。不敞开大门,怎能看到世界的炫丽?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发展动力不足形成倒逼机制,令大多数河南人认识到,不开放,河南人素质难提升;素质不提升,河南发展的空间就无法打开。1991 年,河南破天荒第一次召开了全省对外开放会议,随后又提出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上世纪末,河南又提出“东引西进”,2003 年将对 外开放“ 升级”为开放带动主战略。到2012 年,河南又将开放上升为“基本省策” 。河南开放的路径,展

9、现了河南历届决策者的决心和信心。近几年,河南更是先后三次召开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大招商活动高潮迭起,与央企战略合作更加紧密,对外开放再现重大突破。去年,很多省份外贸出现困难,地处内陆的河南外贸进出口总额却首次突破 300 亿美元,出口增长 82.7%,增速居全国第二位。扩大开放、推进改革,河南的发展动力源源不竭。20 年前,河南曾有“十八罗汉闹 中原” ;20 年后的今天,河南有 180 个产业集聚区兴中原。- 6 -让我们将时光回溯到 1993 年 3 月,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正是在这个温暖的春天里,河南省委决定: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巩义市、新乡县等 18 个县(市)为河南的“特别试点县

10、(市)”,给予部分省 级经济管理权限。这 18 个县(市)因此被称为“十八罗汉 ”。春天的这个决策,大大激 发了 18 个县的活力,他们带动全省各县(市)、区争先恐后,高起点、超常规、大跨度、跳跃式发展,河南县域经济整体大幅提升,“十八罗汉闹 中原” 成 为亿万河南人民美好的 记忆。20 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中原大地已经成长起 180 个产业集聚区,有的县甚至有两个之多,企业云集,人才济济,产品丰盛,市场广阔。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介绍,2011 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突破7000 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 41.3%,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河南经济转型升级的

11、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不断深化改革,使古老的中原大地永葆了鲜活的动力。1995 年 12 月,河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就提出“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世纪初,河南省委提出,不仅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还必须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实施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 。新 乡长垣县是个“零资源县”, 时任长垣 县委书记的赵予辉回忆,当时县里大力发- 7 -展民营经济,遭到外界质疑。但省委态度坚决,支持他们继续改革。10 多年下来,长垣的综合经济实力由全省 90 多名晋升至前 20 名,被称为“长垣现象” 。改革 创

12、新,使河南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 3 年目标基本实现。去年河南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 61%,各类市场主体达到 253.5 万户、注册资本金 1.95 万亿元,分别比 5 年前新增 77.5 万户、1 万亿元。改革开放,为河南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这股动力持续推动了河南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彻底根治河南煤炭行业小、散、差乱象,河南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实施煤炭资源整合,不惧任何干扰,两大煤炭企业集团成功整合,煤炭企业数量由 797 家减少到 30 家。企业数量少了,产业集中度提升了,安全形势好转了。河南煤化集团跻身世界 500 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 1081 亿元。骨干矿井年生产规模

13、由原来的 1.2 亿吨上升到 1.8 亿吨,去年全省煤矿事故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77.1%和 86.5%,煤炭百万吨死亡率 0.19%,为历史最好水平。河南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也得到提升,去年,全省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是 5 年前的 2.4倍、2.5 倍和 2.9 倍。中原大地发生的变化,让亿万河南人民坚信,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毫不动摇推进- 8 -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发展战略在持续科学发展,统筹兼顾,“三化” 协调一以贯之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如何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又与全国一道迈入更高水平的全面

14、小康社会,始终是河南人民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三化” 协调发 展的道路上,河南一直在探索,在实践,在创新。日前,记者来到巩义市竹林镇,但见高楼林立,车流如织,企业、超市、学校、医院应有尽有,让人无法想象 30 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小山村!30 年前,竹林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以非凡的勇气和胆识,用统分结合的办法,集中力量办工业,人均收入 3 年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 年前,面对竹林村的蓬勃发展,河南省委果断决策,竹林撤村建镇,先后 3 次将周边 7 个村并入竹林,面积扩大到 27平方公里,人口近 2 万,竹林镇大发展的基础由此奠定。10多年以来,竹林在河南省乡镇综合实力评比中连

15、续名列前茅,去年上缴国家税金 1.6 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 15600 元。竹林的发展,是河南农村的一个奇迹,是河南“三化” 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个典范。- 9 -如果说当年的竹林只是一个个案,那么,今天的中原大地,无数个竹林扑面而来。去年,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郑重承诺,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 ”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正是 历届省委发展思路的延伸和拓展。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河南省委提出要“围绕农字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开始了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探索,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提前

16、 6 年实现了翻两番。进入新世纪,河南明确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作 为 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提出 “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经济总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三化”协调发展,对河南意味着首先要履行责任,千方百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耕地和环境安全。10 多年以来,全省整治农村土地近 1500 万亩,新增耕地近 400 万亩,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粮食总产实现了“八连增”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然而,“三农” 问题突出依然是制约“ 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 协调的最现实问题 。巨大的倒逼压力,迫使河南在探索“三化” 协调科学 发展上必须有新的突破。在认真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河南提出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持续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把四级城镇化体系变革为五级,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村节约下- 10 -来的土地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让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发生深刻转变,让广大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