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3600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a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

2、们的快乐了吗?(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

3、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升华情感,进行练笔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

4、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4)交流反馈。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卿志明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的部分。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课前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二、简介索溪峪(略)三、初读课文

5、,感知索溪峪的“野”(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3)抓题眼,引入研读。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赏析“山是野的。” a 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

6、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b 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d 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赏析“水是野的。”a 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b 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

7、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C 赛读,读出索溪的趣。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a 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b 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8、)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五、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

9、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5、詹天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否则”、“赞叹不已”练习说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

10、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否则”、“赞叹不已”说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板书课题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对照生字表自己识字。对于字音不好掌握的字要多读几遍,字形复杂的字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三、学习生字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课文中有些生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挠”读

11、no,不读 ro;“竣”读 jn, 不读 zn;“要挟”读 yo xi,不读 yo xi. 这几个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不要读错。、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本课共有个生字。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查字典,找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选择出每个生字的正确意思。、课堂讨论重点生字的识记方法: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生字的字形,然后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有些字可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如:挠绕竣俊控嘲毅扛绘浆岔藐饶娆骏峻空潮屹杠刽桨盆蔑利用比较的方法既可以很快记住生字,又能帮助学生复习熟字,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

12、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把最使人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在旁边写一写。这项要求放在第一节课,可见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也不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时作点批注的习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要过高,圈圈画画、三言两语即可。、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最感动人的是哪些地方,自己写下了什么批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詹天佑铜像图。请同学们看投影,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可以看到一座铜像,这就是詹天佑。人们为什么要如此来纪念

13、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口述目标:在这节课上,我们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情感,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习第一段、让学生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杰出爱国、“杰出”是什么意思?三、学习第二段、默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让学生画出有关句子自己再读一读。、理解这一段中的重点句:指名读画出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投影:他们认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要挟”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怎样理解?)(“要挟”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在帝国主义看来,修筑这条铁路,中国没有技术力量,

14、没法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这说明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他们干涉、侵犯中国主权的野心。)投影: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还没有出世”是什么意思?这家外国报纸为什么这样说?)(这家报纸这样说的意思:一是京张铁路修筑的难度的确很大;二是嘲笑中国工程界无人,蔑视中国人;三是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以此发展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指导朗读:在这一段的教学中,要在指导学生理解以上两个重点句的同时,指导学生重点朗读这两个重点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帝国主义极力阻挠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他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在理解了重

15、点句之后,可以说出詹天佑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有杰出才干的人。四、学习课文第三段、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说说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通过读课文,可以找到文中描写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的语句。教师可帮助学生将这些归纳为三方面的困难:地势险要、气候恶劣和设备缺乏。、面对这些困难,詹天佑没有屈服,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先让学生将前面画出的句子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特别要注意这几句话: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

16、,差不多,这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这句话,从这句话学生可以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通过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可以体会到这句话讲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詹天佑对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对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这充分体现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智慧。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教学时可这样安排:让学生读懂这一段文字,说说什么叫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什么叫中部凿井法?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明白了,还可以让学生试着画出简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