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1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30903 上传时间:2017-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1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1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1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1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1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1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1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作者:张莉班级:08 级语文教育三班 学号:080110318摘要:李商隐诗歌运思奇特,兴寄深微,达意婉曲,以细针密线织就情思绵邈、朦胧绝丽的意象,他善言总是把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借助虚实相生的景物和历史典故,造成隐约的诗歌意象。关键词:李商隐;意象;朦胧;幽怨凄恻;柔婉优美。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描写入微,真挚感人,多以男女情爱为题材,运思奇特,兴寄深微,达意婉曲,以细针密线织就情思绵邈、朦胧绝丽的意象,他的诗抒情但很少直抒胸臆,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寄兴深微。 1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可谓在唐诗中独树一帜,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

2、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诗人以文字将物象跃然纸上对于物象的感受由读者来完成,形成意象。而李商隐的诗歌的意象选择得十分巧妙,运用也十分的独特。呈现出变幻多姿和凄迷伤感的审美特质。吴桥围炉诗话卷三甚至认为:“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惟李义山一人。 2李商隐诗歌的题材十分丰富,他的政治在晚唐诗坛独占鳌头,咏史诗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代表李商隐诗歌风格与成就的却不是这类作品,而是那些寄寓个人身世之感的诗大多作。而这类诗大多以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景物为题材赋予其深刻的意象,而令人回味无穷。一、意象的朦胧多义性李商隐的诗歌现存 600 多首,意象的数目竟多达 8000 个左右,且同一事物在不同的

3、诗句中所蕴含的含义却不同。朦胧多义性是李商隐诗歌意象的一大特色,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十分忧意象愁苦闷,无奈的情绪,他的诗歌往往借朦胧的意象来抒发,这些意象难以确指,男以一言以蔽之,这些意想结构成诗,自然就形成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诗境。 3烛是李商隐钟爱的意象之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这里的烛虽是实指但其深层的含义是表示怀恋同爱人相聚后,并坐窗下,共剪残烛的场景,深刻地反映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屈复玉溪生诗意说:“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 ”同样写的是蜡烛,在他的 无题诗中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里借春蚕吐丝绵绵不尽,蜡烛燃烧最终成灰,

4、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愈,我们亦可以看作诗人内心的痛苦挣扎也是诗人内心苦闷的寄托,传递出内省的黯淡与失望,可见“春蚕” “蜡烛”这两个意象可作不同的理解,其都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使之产生了多义性,从而使全诗也充满一种朦胧感。从诗中意象的多层面性、多层次性着眼,把握其总体的情感内涵,这样也许更能接近原著,更好地去领略其迷离恍惚的诗境与深婉奇丽的诗风之美。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无题泗首其一这里的烛光朦胧、迷离、飘渺、明暗,也预示了生命的迷离、神秘和难以把握的悲剧色彩。再如他诗中“蝴蝶”这一意象,蝶的生命短暂脆弱又奇特,备受诗人青睐,他的使歌中有五首使是以蝶为题的。例如“庄生晓梦迷蝴蝶

5、,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空余双蝶舞,音绝一人来” 小园独酌 “天桃唯是笑舞蝶,不空飞。 ”即日 “屏缘蝶留粉,窗油蜂印黄。 ”赠子直花下 他笔下的蝴蝶隐喻了爱与人生,爱情是美丽的,同时又是可望不可即的,蝴蝶的生命是短暂的,至纯至美的爱情是脆弱的,渴望而不可求,这一意象是朦胧的,他的多首诗中都用了“韩凭化蝶”这一典故,将他在现实世界的无法企及的爱情寄于幻想与梦境,而“庄生化蝶”的典故则表明了他悲剧的一生,这里寄托了诗人在无奈中挣扎过,抗争过,但最终一次次失败。 4作者用“蝶”这一意象朦胧的表达了自己这样的情感在恰当不过,蝶的美好却脆弱不具代表了诗人自己吗?“嫦娥”也是诗人描写较多的意象, 霜月中

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俐斗婵娟。 ”借霜月之神不惧寒冷,在深秋的晚上争奇斗艳使全诗一般的描写顿时显出无限生机,引人遐想。 5这种描写不仅超越了对嫦娥外在形态的客观表现,更着重其内在精神的主观表现,更着重与其内在精神的主观表现,更富有了人性美。又如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人奇思妙想发出嫦娥是否悔偷灵药独居月宫的疑问,曲折的显示了他孤寂的现实处境,诗以“嫦娥”为题,实际上呈现的正是李商隐心灵的独白,他情感的无望与痛苦,命运的多难铸成了他哀怨而迷惘的心态,以月宫之冷,嫦娥之寒自喻孤孑的身世、相思的深情和坎坷的命运。可见这一简单的意象被后暗含了作者多么复

7、杂的心情。 6二、意象的幽怨凄恻感李商隐是一个多愁善感而又一往情深的人,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晚唐士人的伤感情绪,他一生仕宦生涯和爱情生活的幸与不幸使得他的诗意象蕴含了幽怨凄恻感。例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王之祯论诗绝句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可以说是李商隐著名的诗作之一,从思的首尾两联中,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作者在追思年华,为那些美丽凄凉的往事而无限悲伤。整首诗的意境则给人以深婉绮丽而又飘忽幽邃的凄恻感。而这种感觉是以锦瑟这一意象展开的。 “锦瑟”之绘有锦绣般美丽

8、的花纹的瑟,而“瑟”指一种弦乐器,声调悲凉。 7整首诗以声音悲凉的锦瑟的“无端”地幽怨起兴,追思年华往事来隐叙自己身世的哀痛、幻灭、遗恨、沧桑,之后的几个意象:沧海月明的美丽,但鲛人泣泪总有那么一点伤感意味,蓝田暖玉也很美,但可望不可及,整首诗的意象都带有浓郁的幽怨凄恻意味。再如他的一首哲理意味很强的诗:乐游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中,登高远眺长安城和美丽的河山,景象是何等迷人!但它们转眼即将消逝在夜色下,这多么令人惆怅!这幅黄昏夕照中,熔铸了诗人怀才不遇家国沦亡的无限伤感之情, “夕阳”这一意象表面上十分的美好,可是却带有了更浓郁的伤感之情,因为夕阳

9、后必是黑暗,以夕阳这一意象来代表时光流逝,年华的老去,可谓十分的幽怨,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所表达的是自己壮志难酬,十分无奈的幽怨,而现在我们常常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来比作老年人迟暮,把“夕阳”比作未来美好生活,把“年老”比作黄昏,也可以说是黑暗的到来,可谓十分贴切,又不免带有些许的哀伤。当然李商隐的许多诗也或多或少带有这种幽怨凄恻感。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 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以带斜阳又带蝉。 ”柳整首诗的意境很美,但意象是幽怨凄恻型的,从春到秋,盛衰荣枯的柳,象征着自然和人生都是如此的无情,柳的意象与之前提到的乐游原中的夕阳有相似之处,以苦吟的秋蝉清冷凄凉的秋天等意象,共

10、同构成完整的意境之后,这几个意象所表示的已不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而是由说不出的悲凉。又如夜雨寄北整首诗从表面看说的是人们久别重逢,相互谈到别后的情景但这里“西窗的残烛” ,“与巴山夜雨”这两个意象将时空的差异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使得之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带有了更多的凄恻幽怨感。这是李商独隐生命的交响,但他的这种悲剧性又有十分独特的一面,就是在他的这种凄凉悲哀的意象又有一缕生机,在绝望的境地看到生机,在悲痛的背景中去题悟生命的美好,人生的价值,这就是接下来说的他诗歌意象的第三点。三、意象的迷离恍惚柔婉性。 例如: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

11、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整首诗营造了诗人思念他情人的一组意象,有雨巷独步的苦寂,红楼观望的惆怅蓬山远隔的断肠,晓梦幽会的凄迷。从这些意象来看这是一首爱的绝望之歌,可是结尾“万里云罗一雁飞”马上使得全诗有了一线生机。 8自古鸿雁传书,鸿雁这一意象使得全诗异峰突起,迷离恍惚之感不尽言意,使得全诗富有跳跃性,这种迷离恍惚使得我们有了无限的想象。又如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血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尽血,回梦旧鸳机。诗的前三句,表现诗人漂泊剑外,无家无衣,还下着大雪可谓十分悲凉。克诗人并未就此作罢,却以神助之笔,写出“回梦旧鸳机”

12、 ,描绘一幅爱人坐在机前织布的动人画面。如果说前面写的是悲事、悲情、悲景,诗情一峰突起,意象迷离恍惚,柔婉之至。同样给读者驰骋想象,让人沉醉于绝望断崖上开出艳花的审美境界中。而柔婉性最具代表的就是夜雨寄北 。所谓柔,指柔丽缠绵,婉指含蓄婉曲,一般我们说的柔婉性,一般指的是语言风格,但夜雨寄北这首诗从意象角度也是十分委婉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只有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而后面的三句提到了三个意象,两个“巴山夜雨”一个“西窗烛” ,从诗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前一个巴山夜雨说的是实景,但这个实景又是作者要回忆的景,所以可看作实中含虚,而后一个“巴

13、山夜雨”又是他想象中回忆的实景,可谓虚中含实,而“共剪西窗烛”是想象中的虚境,也是曾经的实景,可谓虚实相生,整首诗的意象就是在现实中的实景与想象中的虚景中摇晃、抖动、融合,可谓把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含蓄婉曲的表现出来,而在时间上,从今夜到他日又到今夜,空间上从巴山到长安又到巴山,时空在跳跃中转换,使诗情达到缠绵往复。四、意象的优美感我们知道李商隐的诗歌给我们一种十分唯美的感觉,他的诗歌中所选的的意象都十分的美,他用这种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之前的锦瑟中的意象,“锦瑟” 、 “沧海的明月” 、 “蓝田暖玉” ,等等。意象无一不美,它们与诗人那种悲凉幽怨的生活情感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琴” 、 “

14、瑟” ,是李商隐诗歌中出现较多的意象, “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 寓日这里的锦瑟是作者妻子房中之瑟,诗人这里是怀物以思人,把对妻子的思念寄寓在“锦瑟”这样美的意象,还有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房中曲 “锦瑟惊弦破梦频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等等,琴瑟的意象总是负载着美的情怀,虽然全部都是伤感的,但最首要的是它的美,再如无题四首中的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里诗人笔下,连雷声都是轻柔的,更不用说是飒飒东风之纤细,丝丝细雨之滋润,芙蓉池塘之优雅,相思的春心因“寸寸”而更缠绵。它们虽然

15、都是难么柔弱,但却又是如此的美,李商隐用这种意象的有美感来表达他无限情感。但其如此才是李商隐的风格。总之李商隐的诗歌意象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意象是构成诗歌美的一切因素,又使诗歌的一切美最终得以形成和存在物质的载体。从而李商隐诗歌意象的朦胧多意性、幽怨凄恻感、迷离恍惚柔婉性,及优美感使得李商隐的诗歌富有很大的感染力,使得李商隐的诗歌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注释:1李蓓.李商隐杜牧诗选M.巴蜀书社出版社.2001:2-32沈松勤.胡可先.陶然.唐诗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3-1323李爱民.花须柳眼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浅析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报.2009,12(

16、6).924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唐诗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3-1325 李蓓.李商隐杜牧诗选M.巴蜀书社出版社.2001:2-36赵红.论李商隐的咏嫦娥诗.M.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0.1.967 李蓓.李商隐杜牧诗选M.巴蜀书社出版社.2001:2-38葛稳罡.论寂灭世界中的凄壮与柔婉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美学特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7).53参考文献:1 李蓓.李商隐杜牧诗选M.巴蜀书社出版社.20012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唐诗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 李爱民.花须柳眼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浅析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报.2009,4 葛稳罡.论寂灭世界中的凄壮与柔婉浅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