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21691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摘 要: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众多的 实践证明,我 们在发展房地产业的过 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努力做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关键词:房地产业 ; 可持续发展 ; 宏观调控 ; 微观基础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土地资源、房地产业、人居环境等。要想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也需要构建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它与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处理好速度与比例、效益与质量、近期与

2、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一)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房地产业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产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房地产业得可持续发展,是指既包括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包括住宅业的稳定协调发展,还包括房地产市场的完善与人居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内容。由于房地产是地产与房产的统一体,其既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也是社会经济生活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所以,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而具有更为复杂多样的内涵。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一)结构失衡结构失衡是目前房地产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种失衡最主要的表现在供求结构和成本构成上。目前我国房价虚高的原因之一是成本构成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连带费用过多。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建造工程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的 70%左右,而在我国只占到 37%;而税费、土地、连带成本占 65%以上,这是管理不善、不正之风严重、市场扭曲的表现。 (二)行业不成熟 1、行业的不完全竞争和价格合谋因为房地产所依赖的最主要资源是土地,而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政府是垄断的土地供应方,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竞争也是有限的。要获得土地资源,常常要看除了价格之外的其他竞争因素。房地产业容易形成价格合谋,主要

4、表现在房地产也不像其他竞争行业那样容易出现价格竞争。房地产总体上的有限供应带来的买卖关系上的优势以及地价上涨的长期预期是这种合谋成为可能。而且就算价格高涨也不会影响销路,反而会刺激消费者得追随行为。这使得开发商能够攫取超额利润,同时也妨碍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就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来看,正是由于这种行业的高垄断性,使得供求两方面的力量制衡极不平等,商品房的价格基本上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来主导,购买者对放假的影响根本不存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让位于市场竞争的实现。2、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房地产业的低技术壁垒导致进入相对容易,降低了行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导致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5、。房地产业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整合型企业,企业并不具体承担项目的设计、建设甚至销售等功能,因此在技术要求上其转换成本相对较低,专业技术性要求一般,只要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或者集团就可以进入产业。在彩电、手机等行业利润逐渐下降的趋势下,房地产业的丰厚利润吸引了大批业外企业纷纷介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专业和技术进步的支撑。而现在的状况是,大量并不具备技术和其他相关背景和优势的企业进入房地产业,许多投资只是想短期获利,真正致力于长期的并不多。这样就决定了开发商的惰性。他更愿意投资于能尽快见效并收回投资的领域,而在科技进步方面的投资就尽可能的压缩。 3、房地产服务业发展滞后房地产服务业作

6、为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非常重要,但我国当地产业服务发展滞后。就房地产发展总的趋势来讲,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国目前的开发商,是融投资者、开发商、销售商、物业管理经理等职能于一身的,专业化分工极不发达。长期以来,中国存在大开发、小中介、弱管理的趋势。就中介来看,近几年虽然房地产中介机构遍地开花,但绝大部分规模小、管理乱、技术落后,甚者无固定的办公地点,而且有关法律也不完善,市场显得很混乱。因为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的短期行为,使得他们的开发行为与物业管理脱节。三、实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1、切实做好房地产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保持房地产业的适

7、度增长近几年,在我国成功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的前提下,房地产业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几倍的发展速度持续、快速地增长,如果我们不考虑房地产自身的承受能力及其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结构与比例关系,继续保持这种高速发展水平,则房地产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泡沫成分,呈现一定程度上的过热,其发展也会失去根基而成为无本之木。因此,考虑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及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比例与关联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房地产的发展速度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和幅度内,即年增长速度应保持在 10%15% 的幅度内,以保证房地产业的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如根据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划,我国 20002010 年

8、房地产业的预计年增长率为 12%就比较适宜。 2、建立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预警制度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健康的发展,避免房地产业的过热、过快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与冲击,西方国家一般都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预警机制及其体系,即通过预先设置警戒线或警戒指标,在房地产业发展轨迹发生偏离或严重偏离时,发出提示性或警告性危险信号,以便管理者做出适当的政策加以管理与调控,并提醒房地产业的参与各方注意投资风险及市场风险。我国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欠缺。因此,我们应强化房地产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科学、合理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周期及房地产周期同国民经济周期的密切关

9、系,建立并完善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的预警制度,对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及其发展前景发出正确的市场导向信号和警示信号,促使房地产业沿着一条良性、健康的轨道运行,尽量避免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3、强化对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与管理我国房地产业在现阶段存在着房价偏高及房价涨幅过快、开发结构不合理、商品房空置率过高。 为此,应利用经济或法律手段,加强对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或微观调控与管理,如通过利率控制其投资规模及信贷规模,利用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商调整其开发结构,降低有关房地产的收费以控制房价的进一步上涨等来规范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并

10、以此来保证其沿着一条健康、正常的轨道运行。 4、完善房地产业的相关法律及配套政策体系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房地产业的方方面面,如各种利益关系、产权关系、体制关系的调整和理顺;政策的统一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行为的规范、房地产业法规政策的制定、市场法制的健全与完善;对国外先进经验和国际惯例的借鉴与吸收;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等。如从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方面来看,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为核心、以土地与房屋分管为特征的法律体系就存在着两方面缺陷,一是房地产法律体系不完善,缺少核心法律,如住宅法或不动产法 ;二是立法层次及结构不清,法律规范之间交叉重复的现象

11、较严重,再加上现行的房屋与土地分管体制,其结果是宏观调控市场能力差,管理不力,问题较多。这也是房地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多次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因此,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与完善。(二)构建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1、增强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 这主要指房地产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生产经营方面拥有完全自主权,能迅速根据市场信号进行资源配置。为增强房地产企业对房地产市场的适应性,应从这几方面入手:给企业以充分经营自主权,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使企业有权根据市场信号的变化作出相应反应。国有房地产公司与政府房地产管理机构的职能不分,阻碍公司按市场原则进行决策,所以政

12、府应逐步放开对房地产资本运营的直接干预;完善企业融资体系,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以便使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中有充足的资金保证。管理水平的提高,关键之一是建立起中国企业家市场,为造就新一代高素质企业家创造条件。通过上述增强房地产企业适应市场的措施,使旧的生产要素及时退出企业和新的生产要素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实现房地产资源的有效转换和配置,进而保证房地产业发展有旺盛的生命力。2、激发房地产企业的活力 房地产企业的活力是指房地产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而不是依靠政府管理措施的扶植。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房地产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适应是随时存在的,需要依

13、靠房地产企业发挥创造性,去适应和“调整”这种不均衡。房地产业的创新亦即房地产企业活力的表现。为激发房地产企业的活力,可采用如下措施,房地产业管理措施要适时适度,不能使房地产企业产生依赖感。只能根据房地产需求预测去鼓励和引导房地产资源向某些领域转移,而最终的实现只能靠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努力。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经常出现建设项目“一哄而起” 、 “一哄而散”的局面,这与政府管理过度干预和房地产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有关;完善权责,明确制度,使经营者有充分的动力去经营管理企业。3、增强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 在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不断地得到利用和重新配置,房地产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房地产企业

14、遇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震荡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就需要房地产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房地产市场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也就是必须使房地产企业的供给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实现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做到,增强竞争意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仅来自国内市场,而且来自国际市场,尤其是国外一些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先进技术水平的房地产企业时刻都准备进入中国这一广阔的房地产市场。如果国内房地产企业不能增强竞争能力,就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下被淘汰;增加研究开发投入。通过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一方面使房地产企业自身向高科技领域发展,另一方面使房地

15、产企业在开发、投资、经营等决策中保持其科学性。在房地产市场逐步完善深化的今天,房地产企业应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进行优胜劣汰,优化房地产资源配置,使房地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参考文献:1 霍肯.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 黄健华,胡韵婷.房地产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 .中国地产市场,20053 徐鹏杰.中国房地产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A . 20104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5 王全民主编.房地产经济学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6 张泓铭、张永岳.对房地产市场监测预报体系的思考A .房地产报1997 年 8 月 8 日第 1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