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历史人物第四:顾恺之王山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4296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历史人物第四:顾恺之王山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无锡历史人物第四:顾恺之王山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无锡历史人物第四:顾恺之王山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锡历史人物第四:顾恺之王山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历史人物第四:顾恺之王山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历史人物第四:顾恺之王山阳在无锡定居后,我办了一张太湖交通卡。卡背面是无锡名人录,印着“顾恺之”的生平简介, “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名画家” 。之前,从初中历史教科书上,我就知道这个历史名人了,却不曾记得他是无锡人。近两年来,号称“游遍无锡” ,也算是去过一些地方了。无锡为创建历史文化名城,致力于“整理市故” ,发掘修缮了很多名人故迹和文化遗址,却不曾见过有关顾恺之的一点蛛丝马迹。倒是在无锡博物院中,赫然摆着顾恺之的蜡像,有些白衣秀士的感觉。与旁边一身官服正气凌然的尤褒、卧在地上侧面望天的倪瓒相比,倒像是一个正统的传统文人。他们都是古代名画家,无锡的书画家却不止这三人。从顾恺之到倪瓒,从

2、尤褒到王绂,从吴观岱到华君武,持续千年,虽风格各异,却在绵延传承着无锡的书画传统。若是再算上无锡市域内的宜兴,从徐悲鸿到吴冠中,书画名家就更多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悲壮之燕赵、务实之三晋、聪黠之湘楚、开放之南粤相比,说到吴地,即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了。而无锡,地处吴之腹地。从古至今,这块弹丸“县域” ,依优雅娴静之惠山,望烟波浩渺之太湖,温软如玉,确是一处好的所在。生于斯,长于斯,沐浴着春光,感受其温存,品二泉茗茶,酌惠泉美酒,寄情于山水,超然于物外,抚琴,赋诗,作书,作画。或许,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此处的书画传统绵延不绝。或许,我们还不能忘记这个人,顾恺之。纵然他来自遥远的历史中,并且已

3、找不到任何遗迹,但他所引领的这股书画浪潮,一直翻腾着,没有退却。顾恺之,东晋时晋陵无锡人。其父,叫做顾悦之,任州别驾一职。如此说,顾恺之也算是世家子弟。魏晋南北朝,阶级成分非常重要。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王谢堂前的燕子,怎么也飞不进“寻常百姓家” 。能有后面的一番作为,进入“历史” ,也要多谢他的“士族”身份了。“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此处的顾恺之,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确是有些“颇自矜伐”了。我曾欲找寻筝赋一读,看看我到底是“深识者”,还是会“出相遗”。原文没有查到,只有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其器也,则端方修

4、直,天隆地平。华文素质,烂蔚波成。君子喜其斌丽,知音伟其含清。罄虚中以扬德,正律度而仪形。良工加妙,轻缛璘彬。玄漆缄响,庆云被身。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顾恺之的文学造诣,自是比不上写出登楼赋的王粲和写出子虚赋的司马相如,但此段文字在“体物”上也是爽朗而通畅的。从某种角度上讲,文人多是有着强烈个性意识的。或者说,一个四平八稳的普通人,是很难创作出美好优秀的文艺作品的。再加上魏晋时人,崇尚黄老之学,放诞不羁,任意而为,高冠而行,穷途而哭。顾恺之,虽出身与门阀士族,或许也不应该是“白衣秀士”的样子。诚然,顾恺之从来没有混到“做不上官吃不上饭”的地步,也不曾遭遇“为五斗米折腰”的困惑,养尊处

5、优中透漏一些洒脱狡黠之气,也是未尝不可的。当时人“欲传恺之有三绝,谓才绝、画绝、痴绝”。有才情的人,必有痴处,自是无疑。有才情的人,也是要用优秀的作品说话的。其实,说其“三绝”,是从不同的层面来讲的。正如桓温所评价的,“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乎”。他的画自是不必说的,无论是用作品说话,还是用书画理论说话,都是硬邦邦地掷地有声。谢安曾惊叹他的书画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从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算起,都没有这么高的成就,这算是极高的评价了。不能说是后无来者,自是前无古人了。无论其引领的无锡一地文脉,还是从更高的文人画传统来看,将山水、翎毛、花卉的从属、陪衬地位推向主体地位,开创了我国

6、山水画、翎毛画、花卉画的先河,顾恺之都是不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眼镜是心灵的窗户。他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有一个“当众点睛”的故事。当时,建康要建造瓦棺寺,和尚请众人捐施。反响却不太热烈,眼见修建计划无疾而终,顾恺之慷慨地认捐一百万钱。他让寺僧把寺里一面墙粉刷洁白,然后在上面作画。一个多月后,画作“维摩诘居士像”大体完成,只差眼珠没点。准备点睛当天,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城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捐钱十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随意乐捐。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

7、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龙活现。民众闻讯而来,一百万钱很快凑足了。这幅维摩诘壁画像,“清羸示病之容,凭几忘言之状” ,画出了维摩诘的病容及病中与人对谈时的特殊神色,也是他的传世名作。又说,顾恺之希望给殷仲堪画像,仲堪有目病,固辞。他就说:“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就答应了。飞白指的是笔画露白,仿佛枯笔所写。顾恺之用飞白的巧妙手法处理殷仲堪的眼睛,既传神,又不失其美,令人赞叹不已。他在论画中写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指出理解对象的深入的程度以人物画要求最高,

8、对于山水画也很重要。他的人物画除释道佛像、宗教壁画外,大量的是古代仕女、名流画像。作画力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 ;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顾恺之的才情,不仅在于其传世画作,在遗留下来的不多文字里,还是可以管中窥豹。桓温曾介绍他做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关系非常亲密。桓温去世后,顾恺之去祭拜温墓,作了一首诗:“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他:“桓公待你恩重如山,你是怎样去祭拜的,哭泣成什么样子了?”他凄然回答道:“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将桓温比作自己赖以依靠的“高

9、山”、“大海”,失去依靠后,泪雨倾盆,果真是发自肺腑哀戚异常了。他后来到荆州做殷仲堪的参军,也深受爱重款待。有一次,恺之有事请假回家,从仲堪处借了布帆船。至破冢,遭风大败。他写信给仲堪说:“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回到荆州,人们问他一些会稽的山川地理风貌。他吟诵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高山流水,草木葱茏,云蒸霞蔚,今天的所能用到的这些形容词,都被他和谐完美地运用到一起了。说到其“痴”,也有几则典故。“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

10、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桓玄见其痴处,故意给他开一个玩笑。这老兄不知是心领神会,还是真的相信妙画通灵成仙,不过其一片天真烂漫,倒也是令人会心一笑了。“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心爱好之,歌之咏之,舞之蹈之,流连忘返,废寝忘食,这样的事情也算是不少。痴迷到了有人替代还不曾发现,才是神仙之举了。他还比较相信一些小的巫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曾经给他一片柳叶:“这是蝉所用来隐蔽的树叶,拿过来以自蔽,人就会看不见你了。”恺之非常高兴喜,就拿叶子来隐藏自己。桓玄装作看不见,就地小便。恺之就真的相信桓玄看不见自己,

11、就非常珍爱起这片叶子来。不知道是否源于这个典故,电影奇谋妙计五福星和唐伯虎点秋香 2中都有如此桥段,一叶障目,笑料百出。他曾经暗自喜欢邻家少女,“挑之弗从”,也就是遭到了婉言拒绝。他于是把这女孩子画在墙壁上,“以棘针钉其心”,女孩子就得了心痛病。恺之“因致其情”,向女孩子陈述自己的一片痴心,说得如泣如诉。女孩子就感动了,“从之”。他就把针拔掉,女孩子的病也就痊愈了。即使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他的这条计策也不算是英明之举。以男儿之身,行小人之蛊术,实在不是正人君子所为。“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有人喜欢先吃好的,因为他吃的总是最好的。有人喜欢先吃不好的,因为好的总在后头。渐至佳境也好,苦尽甘来也好,每个人的思维挂念和行为方式不一样,也无所谓好坏。不过,每次都这么按部就班地吃甘蔗,也蛮好玩的。斯人已逝。三绝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