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3576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摘要:纳兰性德,身世显赫、情感丰富。有“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赞誉,更有一等侍卫、皇帝随臣的高官厚禄。但综其一生来看,他对这些都并不满足。纳兰是一位自我体验型的作家,不辛的人生遭遇对纳兰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拟根据文艺心理学中缺失性体验理论对纳兰词进行梳理,从爱情、安全、自由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探讨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而在这些方面的缺失性体验也都是纳兰词存在缺失的基础,在纳兰具体作品也均有迹可寻。同时,通过对纳兰词的剖析,从而发掘出缺失性体验对纳兰词作的重要影响。关键词:纳兰词 缺失性 艺术体验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傅明珠之子。综观各史书,无

2、论其人,其词都有着浓厚传奇色彩。其人身世显赫,位尊名贵;其词也精妙绝伦,独放异彩。在当时便有家家争唱饮水词和满洲第一词人的美谈。而王国维更是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 。联系作者具体身世,观其独特的创作。它们之间的关系显得有些扑朔迷离。历来对此探讨的论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欲另辟蹊径,从文艺心理学的相关视点出发,结合纳兰具2体身世创作,挖掘纳兰词中所呈现出的艺术体验缺失性体验。一与众不同的纳兰性德首先,就其人而言。纳兰生于一个钟鸣鼎食的官宦之家,其父位居宰相之职。而他自己又天资聪慧,少年有成。其师徐乾学便谓之:“谈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 ”【2】 (徐乾

3、学纳兰君墓志铭 ) 。这种能博通经史,有文有武德才干,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辉耀人生。所以十七岁补诸生,二十二岁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并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这样的成功与荣耀,比起当时的庶民已经是幸运百倍。再者,就其词而言。虽纳兰一生仅短短三十一载而早夭,但其文学著作颇丰。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下,约短短十来年间,他总共创作了三百四十约首词作,集结为饮水词 。其词作中所表现的真率感情和凄婉感伤的风格。在当时词坛上都是独树一帜的。二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体验缺失性体验是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和物质、生理和心理)的体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七个不同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

4、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当人们由于生活的不辛,爱的失落,事业的失败以及追求的不能实现等引起矛盾、痛苦、失落等情感体验时,便会产生个体的缺失性体验。翻开文学史不难发现:许多有成就的文人墨客几乎都感受过物质或精神上的缺失体验。如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3寒士俱欢颜”的疾呼,便是在作者尝尽寒酸饥饿之苦,颠沛流离止痛的情感体验后生成的。而曹禺更是在父爱和家庭温馨的严重缺失下,写出了雷雨 。而巴尔扎克却又是在一生为债务所迫的“狼狈”下成就了人间喜剧 。的确,音乐家瓦格纳就说过:“如果我们真能尽情地活着,也就不需要艺术了,艺术家开始于生活终止之处。 ”【3】可见,缺失感往往贯穿于艺

5、术家创作的始终。同时,也正因为艺术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缺失,从而又恰恰促成了他们在文学上的丰收。我们再观其纳兰的身世和词作,不难发现:在纳兰的一生中,本人家世的悲哀及其爱情的不辛都给他自己造成了诸多的缺失。而这些“缺失性 ”的人生悲剧又是其创作风格的成因【4】 。所以,从纳兰的精神生活和心理感受来看,他是存在缺失性体验的。那么,他的这些体验又是表现在那些方面呢?下面我就从爱情、安全、自由、安定生活等方面逐一阐述。三纳兰词的缺失性体验陆宏第在纳兰词创作的心理动因中提到:词人的内在需要与外界发生作用所形成的“情” (情感反应) ,是纳兰词创作的原动力。 【5】这种原动力更是纳兰本人强力的内在需求得不

6、到满足,从而同外在环境之间形成剧烈的冲突,导致诸多的缺失,而在这些缺失性体验上又首先变现在爱情的缺失上。(1) 、爱的缺失提到爱情的缺失,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不解。因为像他这样的4官宦子弟,在古代有个三妻四妾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般不存在“缺爱” 。可正如前文所述,纳兰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他对爱的专一,对纯洁爱的渴望,最终在他所追求的理想式爱情中,形成了空白与虚无。这也就不得不在他心灵上形成对美满爱情的缺失性体验。在爱情的缺失上,主要体现上,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是他被锁在一个政治樊笼的官宦之家,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这在纳兰词的一首临江仙中有所体现: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

7、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清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雁是自然间中重感情之物,在古诗词中也多有用此意象的。而纳兰词在此更是用孤雁这一特殊意象来比喻自己失意的爱情。另外一首昭君怨又这种爱情的失落体现得淋漓尽致: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别有心情点说,未是诉愁时节。谁鼓已三更,梦须成。词人面对“暮雨丝丝” ,倦柳愁荷,又是“瘦骨”加秋怎能不伤愁!但诗人“别有心情,绝非为秋风秋雨而伤怀” 【6】分明就是词人在诉说自己爱情的苦衷,正如昭君一样,在政治悲剧下,他们都没得选。其二是离别。离别总是让人很伤怀的一件事。而这种伤心之事,又时常发生

8、在情感丰富,思想敏感的纳兰身上,这也一度造成他在5美满爱情上的缺失性体验。当别人都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幸福美满之时,容若却只能因身为侍卫,经常入值宫禁或扈从出巡,饱受了不得同爱妻团聚的别离之苦。这类离情别思之作正好反映出词人渴望与爱人长相厮守,共渡美好时光的强烈愿望,而这种愿望又如同梦一般虚幻。所以纳兰缺少着对甜蜜爱情的美好体验。这种缺失也给纳兰添足了无尽的哀思和愁怨。 寻芳草便是一阙这样的缺失性体验之作: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准拟得,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在堕,却对着玻璃火。词人写到:客夜是怎样过的呢?自问自答:是梦伴着而过的。很明显,

9、纳兰是记梦、写梦来作为人生情感的一种补偿。当现实生活中他无法与妻同乐时,那么他便把这种缺失,这种渴望全部寄托于梦想中去实现,去满足。其三是悼亡。悼亡词是由于亡妻而作。我们打开饮水词便可发现,其中不少怀念,悼亡之作。同时这也是纳兰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十六年,曾“缝补”过纳兰这颗心的卢氏,因产疾而与词人永别,这使得词人的心再度破碎。从此,纳兰的心理极度的失衡,至此,他已彻底失去了爱的沐浴。这又给纳兰强烈而单纯的爱情渴望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极大的矛盾。本来苦涩的爱情已给纳兰留下阴影,而爱妻的早逝更给词人添了一层抹不掉的忧伤。卢氏的早逝让词人走到了爱情的边缘,在爱情需要的层面上,他已经无法6得到满足,

10、这让词人形成了对爱情的缺失性体验。而这种爱情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之情在他的悼亡词中深有体现: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入环,昔昔都成。若似月轮皎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众认取双栖蝴。 蝶恋花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更长?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出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青衫湿 根据文艺心理学的观点:当人体验到严重的缺失时,往往会激活旧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把仅有某一相似点的两种事物看成是同一的” 【7】 。在纳兰遭受丧妻之痛后,这种旧逻辑思维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帮助纳兰突破贯常的认知方式,在心源未得到满

11、足下,把清冷的月当成自己纯洁可爱的妻子。另外, 青衫湿中的红泪、初莺及至“痴数春星” ,则把亡妻的悲痛书写到了极致。先前写到,在整个饮水词中,悼亡词作居多。而这些悼亡词都同词人的缺失性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金缕曲: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世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7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这首词作于清康熙十九年,是为了卢氏故去三周年忌日。在创作背景和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其间有

12、一种强烈的受压抑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正好是词人对爱的强烈渴求,但这种爱又是始终无法满足的。从而便产生了纳兰对爱的缺失。上阕把亡妻比作凋谢的花,而这些又都仅如一场梦。如今当梦醒之际只能同她“尘土”隔。下阕仍在不断的追思之中,这样,得不到满足的缺失感就越加深刻,以至生出了“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无论是之前早亡的卢氏,还是之后与之经常处于别离状态的宫氏,都没有让词人在“爱的需要上”得到满足。因此,他在爱情的婚姻里苦多得意少,他的那颗充满“爱的需要”的心承受着巨大的创伤。这种创伤,这种矛盾即是对爱的缺失性体验。(二) 、自由的缺失纳兰身为帝王随声近臣,按常理说,作为侍卫之职,应该是较众人所羡慕的一个职业

13、。而纳兰却并不在意,因为他向往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在他的天性里,存在着一种对自由的厚爱。韩菼(tan)便曾评道: “君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君神道碑铭 ) 。而在纳兰自己在拟古中写到:我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在另外的一首野鹤吟中,词人更是宣称自己:仆亦本狂士,富贵鸿毛轻。8俗隐道无由。这些都无不显出纳兰有着一颗更为旷达的心,这颗旷达的心体现了他随着超出于富贵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正是对无拘无束超越荣辱穷达的自由生活的渴望。可同这种欲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纳兰作为侍卫,其实

14、际职业和差使差不多。也就是随时随地跟从皇帝,这种一切以配合皇帝一举一动为己任。当皇帝忽发吟兴,他得赶紧唱和;忽有著述,他得受命译;上马打猎,他又得必须执弓左冲右突,这样如同鹰犬。其生存时间和空间,以及他的活动范围,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这种处处受限制的生活中, “实则是一种没有自由,没有自身价值的奴仆生活” 【8】 。这在他的词作中都有具体体现:长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拟将欢笑排离素,镜中奈素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忆秦娥词人面对羁旅行役的烦闷,多有所感慨。再加“多愁多病”之神,长年漂泊之境。种种不如意之事,逐令“心情恶” 。所以纳兰只能“拟将欢笑”排

15、遣索寞难耐的离愁别绪。词中包含的情绪充斥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而这种无奈又缘出于何呢?其实,它正是由于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这种渴望又难以实现或者根本就无法实现之间存在的一种冲突。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出发,词人对缺失对象无比的渴求,但却又无法满足,那么这便是一种对自身缺失状态的体验。所以,纳兰对自身自由也就必然存在缺失性的体验。当这种体验很强烈时,它便会向外宣泄。而艺术家的外化形式则是把它融入9到创作之中。在纳兰的创作中,对自由缺失的体验表现到作品中的创作是不少的,除以上提到的忆秦娥外,还有很多。如长相思 、 又等篇目。其中又又较为典型:问君何时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园归

16、不得,两浆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巡视吉林乌喇之时,纳兰作为以一等侍卫扈从。词中表面写了词人的故园之思和怀人之意。但从“一年能几团圆月” 、 “春归归不得,两浆松花隔”中,作者透露了“归不得”的深意,从而表达了扈驾从巡,身不由己的悲叹与无奈。结尾的“啼鹃”更是把“归不得”的伤痛表现到了极点。从而也再次对自由的缺失性体验扣上锁环。以上讨论纳兰词在自由上的缺失性体验时,主要从纳兰因受职业所限而缺失人身自由的角度出发。但除了因职业所限导致他缺失自由以外,在婚恋生活中,他也是缺少自由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婚姻通常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而是以政治利益为前提。这在纳兰的贵族家庭中显得尤其突出。据记载,在纳兰的婚恋史中。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