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国际化建设思考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3451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国际化建设思考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旅游国际化建设思考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旅游国际化建设思考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旅游国际化建设思考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旅游国际化建设思考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国际化建设思考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国际化建设思考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大足旅游国际化建设的思考近年来,大足县仅仅围绕“建设国际旅游胜地” 的 战略目 标,依托丰富的旅游 资源,不断加大旅游开发投入,做优做强旅游品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旅游功能服务,强化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国际化建设进程稳步推进。但总体来看,大足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仍然较弱,离“有震撼力的国际旅游精品”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客观剖析我县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大足旅游国际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一、旅游开发基本情况1.旅游经济持续增长。2010 年共接待游客450 万人次,同比增长 33%;其中海外游客 24 万人次,增长 21%。实现旅游总收入 15 亿元,增长

2、36%,旅游 产业总收入 55 亿元。2.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大足石质文物保护中2心已顺利竣工并完成装修,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石刻艺术博物总馆建设于今年 4 月 18日正式开工。大足石刻龙水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控规报批通过,八大项目土地完成预审、立项。五星级华帝王朝酒店正式对外营业,大足宾馆五星级改造工程已经启动。室内滑雪场、宝顶古镇、城南旅游商贸城、南山旅游综合开发、宝顶山胜景恢复工程、大足旅游机场建设项目、大足县游客集散中心、大足古军寨遗址等项目扎实推进。3.节会效应大放异彩。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和中国大足国际航空体育旅游节,并实现市场化运作。国内外 40 多家新闻

3、媒体竞相报道,20 多家大型门户网站开辟专题专栏进行报道,并历史性地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节目。共吸引国内外游客 225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3.1 亿元。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首站英国展完美谢幕,吸引 7 万余观众参观。4.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强化品牌媒体营销。3加入央视重庆旅游形象宣传,邀请日本 BS 电视台等来足拍摄大足石刻专题片,在重庆广电旗下多个频道全方位宣传大足旅游。加强区域联合营销。与川渝滇的自贡、安岳、江津、昭通等十余个区(市、县)签订旅游合作协议,积极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宣传促销协作网络。强化国际营销。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驻外机构合作,突出欧美、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4、,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构筑网络营销平台。管理和运营好大足旅游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并借助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平台、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创造网络共享空间,提高旅游商务活动效率。5.市场监管不断增强。全面推行旅游标准化体系,积极开展宾馆饭店星级评定工作,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建立信誉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开展核心景区综合整治,加强对重点景区从事导游、讲解服务的人员执业资格和服务质量监控;切实规范景区秩序,推动景区商业摊区上档升级;4加强旅游行业相关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县内旅游企业定期联络制度,充分发挥旅游协会、旅游商会的监督协调作用。二、旅游国际化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旅游品牌

5、不够响亮。我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还没形成应有的震撼力和吸引力。主要原因有:一是文化气息不够强。对大足石刻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没有形成与世界文化遗产相匹配的独特文化魅力;二是旅游精品线路匮乏。除石刻旅游外,对乡村观光旅游和文化休闲旅游的开发不足,留不住游客,来足游客多为一日游或两日游,在国际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三是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够。宣传资金投入不足,宣传规模略显“小家子气” ,旅游区域 联合战略范围太小,营销理念和模式亟待改进。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离国际化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交通方面:外部交通虽然改善明显,但较之旅游发达地区仍处5于落后状态,如入足主干

6、道之一的大邮路畅通状况令人担忧;景区环线建设步伐滞后,内部交通承载能力明显不足;旅游交通车辆档次太低,管理混乱,服务水平差;主要交通干道没有设置交通指示牌。其他方面:配套的住宿、环卫、旅游咨询等设施缺乏。如景区内没有自动化的多语服务系统,城区和旅游点垃圾桶设置太少,景区内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场所档次不高,管理不规范。3.服务管理不够标准。一是缺乏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导致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二是对景区的经营管理仍处于传统模式,没有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三是核心景区仍是“景区社区混杂” ,管理难度较大。四是没有国际化背景的大型旅游企业入驻,大都是小型分支机构,多而不强,不利

7、于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建设。4.建设氛围不够浓厚。 “大旅游” 和“旅游国际6化” 的意 识 在全县仍未引起足 够重视,旅游一盘棋的思想还未深入人心,个别部门对发展旅游、扶持旅游的认识还不到位,全县建设国际化旅游的凝集力不够。三、加快旅游国际化建设的思考(一)加大开发力度,推进旅游品牌国际化。1.做优石刻遗产品牌。一是强力推进石刻保护和陈列展示等工程,有效提升石刻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二是深度挖掘大足石刻文化内涵,形成独树一帜的“大足学 ”,打造“佛都大足” 。可联合国内外知名专业学术机构成立研究学院,共同研究“ 大足学 ”,并通 过举办国际性研讨 会,不断提升大足石刻国际知名度。2.提升文化创意品

8、牌。一是依托“石刻之乡” 、“五金之乡 ”的深厚历 史文化底蕴,打造石刻 艺术创意和五金产业创意旅游产品。二是依托大足鲤鱼灯舞、火烧龙、宗教等传统民俗文化,开发一批观感深刻、怡情养性的文化体验观光产品。73.拓宽休闲观光品牌。大足山水交融,园林成韵。南山、北山、玉龙山、龙水湖、化龙湖等“六山五湖”错 落交织,互相点 缀,形成了特色 鲜明的山水园林风光。可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一批集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会议娱乐于一体,具有古色古韵的旅游度假区。(二)升级基础设施,推进旅游功能国际化。1.加快旅游通道建设。一是大力推进登云军民两用机场、成渝高速、成渝客运专线、旅游支线和环线等交通要

9、道建设,改造升级县内骨架道路,全面构筑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尽快实现“ 半小时主城、一小 时周边” 。二是全面提升旅游交通工具档次,引进和组建大型公交集团公司,配备高标准的公交车辆及运行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在县内各交通要道设置多语标识,方便旅客出行。2.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建设星级酒店群。在华美达五星级酒店运营的基础上,推进大足宾8馆改造建设项目,引进一批享有盛名、实力雄厚的品牌酒店入驻大足,引导现有旅游酒店创星升级。同时改造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旅馆旅店。二是建设特色餐饮店。按国际旅游标准提档升级城区和景区内的餐饮店,培育一批环境优雅、特色鲜明的餐饮品牌,用美食

10、留住游客。三是建设游客消费便利工程。在各大商贸、住宿、餐饮场所配置刷卡机,方便旅客消费购物;在城区和主要景区设立外币兑换服务点,为国际旅游者提供便捷的结算服务。3.加快旅客集散中心建设。建设大型客运站,完善周围交通配置,使之成为进出大足、往返旅游景点的集散枢纽。在客运站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为旅客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设置视频、纸质等旅游宣传媒介,全方位介绍大足旅游信息。4.加快景区旅游设施建设。在主要景区建设集餐饮、购物、咨询、休憩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升级旅游停车场,提升车辆承载力;在景区9设立多语旅游自动服务系统设备,方便旅客查询旅游信息;进一步完善景区的交通、便道、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

11、施。(三)优化服务管理,推进旅游环境国际化。1.提高行业服务管理水平。一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执法机制,成立专门的执法监察队伍,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和旅游者、经营商的合法权益。二是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实施旅行社星级评定,推行国际标准化旅游服务,规范旅行社经营服务行为,提升接待服务水平;重新编制标准的旅游解说词,向旅客全面推荐我县的各旅游景区。2.推进景区的现代化管理。一是推行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体制,通过组建或引进大型国际旅游集团,吸引境内外资金参与景点的开发、建设、管理和经营。二是实施核心景区与居民社区分离,降低景区管理难度,全面改善景区环境。103.

12、培育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一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管理、激励和引进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旅游业规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对酒店、餐饮、公交、银行等窗口单位服务人员开展包括外语、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服务游客特别是国际游客的能力。三是完善导游人才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重视引进小语种导游人才,发展多语种导游员、讲解员队伍,培养选拔一批国宾导游,满足境外游客和重大接待的需求。(四)加强宣传营销,推进客源市场国际化。1.加大宣传营销投入。以国际化眼光审视大足旅游的特色,大手笔、大气魄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营销策略和计划,丰富宣传营销手段,扩大宣传营销范围,提升宣

13、传营销效果。2.拓宽宣传营销媒介。一是在现有媒体的基础上,加强在国际频道的宣传营销,邀请国际主流媒体来足拍摄宣传片。二是在北京、上海、广州11等大城市的机场、车站、列车等人群聚集地利用LED 屏开展品牌宣传营销,拓展国际和高收入旅游者市场。三是优化大足旅游网,加强与国内国际各大门户网站、旅游专业网站的平台链接,积极建设旅游终端信息管理和采集系统,力争在全市建立首个旅游电子商务及旅游分销平台。四是与重庆移动电视、重庆广播交通台建立长期合作,充分利用其覆盖自驾车、城市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巴士及市内各商业繁华街区、城市电梯的宣传优势,挖掘潜在客源群体。3.发挥节会协会作用。一是继续做好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努力把五金博览会、石刻旅游文化节、航空旅游节、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龙水湖国际露营音乐节等节会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节会。二是加入全国和国际旅游协会,加强与国际国内旅游协会的交流合作,与各大旅游协会共享市场信息资源。4.强化区域联合营销。一是加强与重庆优势12旅游景区的强强联手,提高在央视、旅游卫视、凤凰卫视及国家级报刊等媒体平台上的曝光率,全面提升重庆旅游形象。二是加强与各地大型连锁旅行社的合作,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推出内涵更为丰富、组合更为合理、价格更为优惠的旅游精品联线和时令线路,提高旅行社组团来足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与国内外主要景区的合作,利用其客源优势宣传营销大足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