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3392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道路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一、规划依据1、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2、石景山区“十一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纲要3、北京市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二、统计指标说明1、道路指标体系依据本规划编制前期,对“十五” 期间市政道路建 设工程、2005 年底路宽 3.5 米以上市政道路现状进行了统计,对“十一五” 期间市政道路新、改、扩建工程(附表一)和维修改造工程(附表二)进行了预测分析,作为制定本规划道路指标体系的依据。2、路网密度路网密度=道路总长 度(公里)/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按辖区面积 84.32 平方公里计算。23、人均道路面积人均道路面积=道路

2、总面积(平方米)/常住人口(人), “十五”人均道路面积按常住人口 53.8 万人计算为 5.63 平方米/人,“十一五” 人均道路面积发 展目标按常住人口 58 万人计算为 7.8 平方米/人,按常住人口 53.8 万人计算为 8.4 平方米/人。4、道路完好率道路完好率(%)= 路面合格以上单元总面积/ 路面总面积。5、规划实现率规划实现率(%)= 已实现规划的道路里程(公里)/ 全区规划道路总里程(公里)。6、“二高二快六主”城市主干道“二高” 分别为 :五环 路、六环路;“二快”分别为:莲花池西路、阜石路;“六主 ”分别为 :滨河南路、上庄 东路、石景山路、古城大街、石门路、北辛安路等

3、。7、“五横五纵加半环“内部网络结构“五横” 分别为 :滨河南路、八角北路、石景山路、鲁谷路、规划路;“ 五 纵”分别为:永定河河堤 东侧路、北辛安路、古城大街、八角3西街、鲁谷西路;“半 环” 分别为:香山南路、八大 处路、金顶山路和金顶山北路等道路组成。石景山区“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发展规划“十一五” 期 间是我区加快城市化 进程,建 设首都新城区的关键时期,在正确分析我区市政道路建设“ 十五” 期间的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 间面临的 发展机遇的基础上,依据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石景山区“ 十一五”时期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我区“十一

4、五” 期间市政道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具体规划如下:一、“十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发展状况“十五” 期间 ,我区市政道路建 设保持快速 发展的势头,路网结构不断优化,道路设施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一)市政道路建设成绩显著“十五” 期间 ,市、区政府共投 资近 20 亿 元新、改、扩建了五环路石景山段、莲花池西路石景山段、杨庄路、体育场南路、实兴北街、鲁谷东街、金顶山路、西井路、香山南路、苹果园路等 46 条道路约 39.4 公里。其中:新建道路 9 条约 19 公里,新建道路面积约 745.1 万平方米;改扩建道路 16 条约 20.4 公里,改扩建道路面积约 49.8 万平方米;对

5、 21 条总长约 22 公里的道路进行了大中修改造,维修道路面积约 30.4 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盲道约 63 公里,铺设盲道面积约 3.1 万平方米;新建桥梁 20 座,大修桥梁 2 座,新建人行过街天桥 8 座、地下通道 1 座。截止到 2005 年底,全区市政道路达到:总里程 190 公里,道路总条数 157 条,桥梁 45 座,人行过街天桥 9 座,地下通道 1 座,道路总面积 303 万平方米,路网密度2.25 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占有道路面积 5.63 平方米/人(按常住人口 53.8 万计算),道路完好率 70%,规划实现率 34.4%(按已实现规划的道路里程与全区规划道路总里程

6、的比值)。(二)创新道路建设体制,提升道路建设水平“十五” 期间 ,在道路 规划方面,强化规 划的龙头作用,制定了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在道路建设资金的筹措方面,向市财政争取资金约 6 亿元,搭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保证了重点道路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成立了区重点工程建设中心,加大了重点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论证、推进力度,初步建立起责权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的道路建设体制及良性运行机制。我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水平和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道路新、改、扩建工程规划实现率大幅度提高,并与架5空线入地改造建设、地下市政管线综合规划建设、道路环境整治等同步实施。道路维修工

7、程实现了与雨污水分流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路灯改造等同步实施。“十五” 期间 ,我区市政道路建 设有了快速 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在“十一五”期间予以解决。主要有:一是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首都新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任务繁重,建设资金需求较大;二是基本建设程序、土地政策、拆迁政策、民扰等因素导致市政道路工程进展受影响;三是城市主干路的建设计划由市有关部门负责,市里影响因素较多;四是对社会单位建设的市政道路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二、“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区全面落 实科学 发展观、构建和谐

8、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极为关键的时期,必须加快市政道路建设,为构建和谐城区提供完善的道路交通保障。(二)“新北京、新奥运”6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为我区市政道路设施建设和道路交通环境改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求我区必须具有便利快捷的道路交通和良好的街容市貌,以展示北京的良好形象。(三)我区“打造北京 CRD,建设首都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和我区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CRD )的功能定位, 对市政道路建 设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先行,完善东中部地区道路设施,加快西部地区道路建设,为促进我区“ 打造北京 CRD,建设

9、首都新城区”新目 标的实现 提供可靠的道路交通保障。三、“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发展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 期 间,市政道路建 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以举办 2008 年奥运会为契机、围绕服务“打造北京 CRD,建设首都新城区”战略,以石景山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依据,力争完善“二高二快六主”的城市主干道骨架路网和“五横五纵加半环”的内部网络结构,加快建设城市次干路、支路,完善交通“微循环”系统,基本形成畅通、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 7(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 期 间,我区市政道路工程 预计总 投资约 23

10、 亿元,其中:计划投资约 21.6 亿元新建道路 30 条,改扩建道路 17 条,新增道路长度约 30 公里,新增道路面积约 149 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1.4 亿元修缮道路 31 条,总长度约 33.6 公里,修缮道路总面积约 50.3 万平方米。到 2010 年,市政道路建设发展目标:路网密度达到2.62 公里/平方公里,比 2005 年指标增长 16%;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8.4 平方米/人,同比增长 49%;全区道路完好率达到 90%以上;新、改、扩建道路规划实现率达到 95%以上。四、“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建设交通主干线骨架路网“十一五” 期 间,我区将加 强与市有

11、关部 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加快我区“ 二高二快六主” 十条放射状城市主干道和“五横五 纵加半环” 的内部网 络结构的建设工作。建设完成六环路石景山段高速路工程和阜石路石景山段快速路工程;拓宽改造古城南街、杨庄大街、苹果园大街、上庄东路、金顶西街等城市主干路;建设京门公路新线,积极推进北辛安路、滨河南路的建设。(二)加快我区奥运场馆周边道路的建设和大修改造8按照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对第一、二、三类城市道路完好率分别达到 100%、90%以上、80% 以上的要求,20062008 年奥运会举办前,我区市政道路建设中心任务是紧密围绕奥运会全面完成奥运场馆周边道路的建设和

12、大修改造,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提供道路交通保障。1、老山自行车赛馆周边:建设完成五环东辅路、老山南路、规划一号路、上庄东路、老山路等;大修改造银河大街、鲁谷南路、翠园西街、七星东街等。2、北京射击场周边:拓宽改造八大处路、苹果园南路东段、杨庄东街北段;大修改造双园路、中园路、西井路西段等。3、石景山体育场周边:大修改造体育场南路、体育场东街、体育场北路、体育场西街、八角西街、杨庄东街、八角路东段、古城东街北段等。(三)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市政道路骨架路网建设为推动我区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市政基础设施先行,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十一五” 期间 ,将推进西部地区六条主要市政道路的建设,建设

13、黑石头村路、隆恩寺路、京门公路新线、新隆恩寺路及秀府村北路等道路,逐步构建“三纵三横” 骨架路网。大9修改造黑石头路、广宁路、石门路、潭峪路等破损严重的主要道路。(四)大力推进城市次干路、支路的建设与改造,完善交通“微循环”系统“十一五” 期 间,结合我区土地一 级储备项 目,将建设和改造一批城市次干路、支路,不断完善交通“微循 环” 系统。建设完成配套市政道路 21 条,其中:TSM 南区 3 条, 远洋山水 3 条,玉泉新城 5条,刘娘府村 3 条,西黄村 2 条,老古城村 1 条,首钢金顶街地区2 条,重聚园 2 条。维修改造破损严重、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城市次干路、支路共 13 条,提

14、高道路通行能力。五、“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建设实施措施“十一五” 期 间我区市政道路建 设的任务 非常重,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工程建设,需要得到市政府、全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需要开阔思路、加快改革,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一) 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统筹协调“十一五” 期 间市政道路建 设投资额巨大,重点建 设项目多,加强领导十分重要。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 的方针,做好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分析研究工作,积极与市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超前做好项目储备,合理安排道路10工程分年度建设计划。加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做好规划设计方案研究论证、立项、征地拆迁、行政审

15、批手续、招投标等各项工作,做到前期工作准备充足,完全具备开工条件,以避免“三边” 工程,确保道路工程按计划顺利实施。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协调、监查。(二)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投融资相结合,加大区政府的财政投入,积极向市政府争取项目和补助资金;将市政道路建设列入一级土地储备项目成本中,在土地开发建设中配套实施;鼓励社会单位投资共建,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努力开拓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道路建设。(三)加强道路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法律和制度。明

16、确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强化风险约束。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单位、部门的协调工作。加强对工程安全、质量、造价、工期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项目法定代表人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工程主管部门、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查监督,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算的审查和审计。认真执行质量管理的11法律、法规、制度,推进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强化质量的检查监督力度,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四)加强人才和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建设管理人才,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职工队伍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市政道路建设水平。大力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节省投资、提高效益,推动数量、质量、技术、管理的同步跨越,加强整体性、功能性和协调性,实现质量型、效益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跨越式发展。12石景山区“十一五”期间市政道路新、改、扩建工程项目表序号 项目名称道路等级建设性质 起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