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3356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杜甫诗爱国思想的表现特点平江县大桥中学 李 刚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人民的疾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热爱人民的伟大心灵,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因此被誉为“诗圣” 。他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真可谓是“沾概千秋,泽被万代” 。一、杜诗表现出的爱国思想与其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密不可分。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加之又勤奋刻苦,十四五岁时已

2、被文坛前辈所赏识。公元 731745 年,是杜甫人生的壮游时期。历时十多年,前后共 3 次出行浏览了祖国的秀丽雄奇的山川景色。这三次漫游丰富了诗人的阅历,扩大了视野,陶冶了性情,为他早期诗歌带来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746755 年,是困守长安时期。在这困守长安的十年生活中,诗人到处干谒也无门可入,直至 755 年才混得一个曹参军的八品官职。理想的落空,怀才的不遇,生活的潦倒使他对朝廷的腐朽,社会的黑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促使杜甫向现实主义转变。756759 年,是作者陷与为官时期。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安史之乱爆发时期。作者目睹了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现实,以及自身陷的境遇,极大地升华了诗人的爱国主

3、义激情。758 年又因房琯事件所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使他由宫廷真正走向了民间。759770 年,漂泊西南时期。在这段时期中,社会依旧动荡不安,作者在西南辗转漂泊,颠沛流离。飘零的艰辛苦难,百姓的疾苦,让作者在思想上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矛盾的所在。于公元 770 年病卒于飘泊途中的小舟上。纵观杜甫的一生,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他的爱国思想来源于他的独特的人生经历。二、杜诗表现出的爱国思想与其对国家的热爱密不可分。由于受家庭的影响,杜甫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年青时便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谷淳的志向,他接受的主要是儒家的“仁政”“民本”的思

4、想。因此,他所持的是儒家积极入世,用时济世的积极思想。而儒家中的“忠君”思想又是封建伦理的纲常之根本,因此忠君的思想也是在他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杜甫的爱国思想中又经常夹杂着忠君的思想,他把君王看成是社稷的化身,把“得君”作为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把振兴国家、改善人民生活、实现自身理想的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也就有了“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宿花石戍)以及“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壮游)的诗句。爱国与忠君结合在了一起时,有时出于爱民悯时,他会揭露残酷的苛政重赋;出于忠君忧国时,他又会勉励百姓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当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绝不会只是有简单的忠君思想,更为主要的是对国家社稷安

5、危、民生疾苦的关心忧虑。杜甫是一个把自己的命运自觉捆绑在国家命运上的人,更是一个不惜自我牺牲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他与国家命运是同呼吸共患难的,当国家遭遇灾难时,他会见花泪流听鸟鸣而心惊。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而当国家形势好转时,他又为国家的大好形势而欣喜欲狂,比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他的喜怒哀乐已经随着国家命运的脉膊一起跳动。他忧念时局,关心社稷,时刻忧虑牵挂着国家的安危,在谒先王庙中有“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的诗句,心灵深处当中一直都在忧虑国家的安危,眼里始终含有“忧国泪” 。在去蜀

6、中“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这些诗句表现出了一个赤子之心对于国家的忠诚。作者还大声疾呼“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寄董卿嘉荣),号召将领勇猛杀敌报国尽忠。在秦州杂诗中的“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还表现出作者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态。此外,作者还积极为国出谋献策,比如“必若求疮痍,先应云蝥贼。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和“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在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下简称咏怀五百字)中“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的诗句中表现出了作者为国家命运安危的忧虑。对于过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作者提出了“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前出塞)的抗议。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表

7、现出了对国家的无比热爱之情。综上所述,杜甫的爱国思想犹如:“葵藿倾太阳” ,是“物性固难夺”也。爱国思想是一条一直贯穿作者许多诗作中的一条主线。杜甫的爱国思想真可称得上是光照千古,可与日月争辉。三、杜诗表现出的爱国思想与其对统治阶级的痛恨密不可分。杜甫生活在腐朽黑暗且动荡的封建社会,对人民所受到的压榨、剥削是耳闻目睹且感同身受。并且自身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因此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罪行有深刻的认识。对统治阶级的各种残酷剥削、苛捐杂税和残酷兵役等各种罪行的揭露,反映出受此压迫下人民的苦难,就成了杜甫爱国思想的又一显著特点。典型的代表作兵车行中有“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君不见青海

8、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凄惨景象都是残酷兵役所造成的。相类似的诗句还有石壕吏中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亦有“儿童尽东征” “垂老不得安”等等,无论老幼,皆被强行征丁去服兵役,从而深刻地揭露出唐朝战乱时兵役的残酷性,残酷的兵役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除了残酷的兵役外,各种苛捐杂税和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也是作者着重揭露的对象。岁晏行中说:“况闻处处鬻男女,割忍慈爱还租庸。 ”这些现象令人发指,但都是被压迫逼出来的不得已之举,真可谓是吃人的税赋。难怪作者破口大骂统治阶级“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三绝句)

9、因此作者不禁要呼吁质问:“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在人民被残酷压榨剥削得民不聊生时,统治者却在一边纵欲享乐、荒淫无度地挥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咏怀五百字)便是最有力地揭露,劳动的被饿死,不劳动的在享受荣华富贵。同一首诗中还有“彤庭所分帛,来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完全道出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横征暴敛。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暴行也作了无情的揭露,如“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三绝句)他们屠杀奸淫人民的丑恶面目被一针见血地捅了出来。 “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寄贺兰铦)也揭露出统治阶级纵情于声色,不恤国事的昏庸腐朽。诸如此类的讽刺批判统治者种种罪行的诗句,可谓是繁

10、不胜数。在作者的如椽大笔下,统治者的罪行无处藏身。四、杜诗表现出的爱国思想与其对人民的热爱密不可分。在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同时,作者更多地表现出了对人民的深切热爱和同情关心。统治阶级实施罪恶行为的对象是劳苦大众,而作者亦是其中受害的一员,有切肤之痛,诉诸笔端时,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不愧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寄柏学士中作者吟出了“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环有堵”由此可见作者对人民的拳拳关爱之心。更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咏怀五百字)的一颗火热心肠,爱民之情尽显无遗。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为天下穷苦人民的幸福而我牺牲的精神,其格调之高,可光照千古。杜甫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诗句深刻地揭露出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这一矛盾的同时,也寄寓了对人民的深深同情,同此类的诗句如“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驱竖子摘苍耳)“况闻处处鬻男女,割忍慈爱还租庸”等,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热爱。在书写人民的巨大苦难时,作者始终怀着一颗暖暖的关爱之心,为人民的痛苦而痛苦,为人民的疾苦而大声疾呼减轻税赋。即使在隔了千年之后,我们仍能感受到他那颗火热的心的温度,同时也温暖着我们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