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3318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作者:吴新华摘要:对诗歌艺术的延伸、探讨既能体现诗人独有的创作个性,又能见其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传统的可见的艺术手法上翻出更高层次的文化意蕴,这是我们研究古典诗歌的重要意义只一,也更:是研究李商隐爱情诗的最基本的思想根源。关键词:情致深蕴 婉曲见意 用典 在古典诗词里,李商隐以特有的艺术成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可以说是唐代抒写爱情诗的圣手。反复吟诵他的诗句,让人们相信爱情从来就是这么一回事。爱情被膜拜着,才会被净化,才会有奋不顾身,才会有无来由的信守和偏执;爱情被空置了,才如梦如幻,才纯粹,才有真挚和灼热;爱情被向往和善待着,才会有一生一世的追求,才会有不绝如缕的守

2、望,无奈、伤悲、阻隔、痛悼都不过是种种挑战、考验、痛定思痛的勇气。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写相思之苦和会合之难,但即便是绝望的爱情,也总是贯穿着一种执著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义山一生,善作情语”(李义山诗集笺注 ) 。我想最能代表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的,是他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源自于他高尚的精神情操。通过鉴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看到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灰色的爱情心理。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首先,整个爱情诗都流露着丰富深厚的思想情蕴,即所谓的情致深蕴,这可以说是李商隐爱情诗最突出的特点

3、。从爱情关系上看,他的爱情诗可划分两类:一类是实有其事的,这类爱情诗抒情对象明显、特定,与诗人具体的爱情经历有关。无论是叙述与洛阳里娘一见钟情的初恋心曲,还是表达与王氏婚后的思家情怀,抑或是抒发妻亡后的感逝伤悼,皆表达明白,本事背景也都比较清楚或曲中见直。像柳枝五首 ,表现他对爱情的真诚深挚,对柳枝的深深思念。 银河吹笙诗人早年与女道士恋爱,有夫妻之缘,所以他不肯直叙,但又情不自禁的要写诗抒发情感。写与妻子王氏的爱情诗,意志显豁而又情深一往。如端居诗人幕游远地,长别家乡,归心不遂;无以遣怀。因此,日夜盼望妻子来信以慰离情,希企自己梦魂能够踏上归途。似乎是为诗人真挚的爱情所感动,相思心切的妻子的

4、梦魂不惮遥远,来与诗人相会梦中:“帘垂幕半?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夜意 ) ,其构思与杜甫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相似。诗人有遥想妻子的抱雏之乐,更加怅怨分离之苦。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凤 ) 。李商隐与王氏的婚姻不幸而牵连党争,给诗人带来政治上的不幸和家庭生活上的维艰。诗人仕途漂泊,夫妻常常分居两地,尽管如此,他们的感情依然十分融洽。 “结爱曾伤晚” (摇落 )是他们的共同感叹。李商隐妻子王氏卒于大中五年(851 年) ,春末夏初间,卒前未见面。作者除幕归来,心情格外悲伤, “柿叶翻时独悼亡”(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 ,写下房中曲这首感情沉挚深

5、厚的悼亡诗。这是第一首悼亡诗。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前年春”指大中三年的春天。这年作者 38 岁,入仕已整整十年,从秘书省校书郎至县尉,十年的为国辛苦,竟没有丝毫的提升。 “未语” 写夫妻相见又分别,人生的艰辛痛苦,千言万语,唯有两心相知,难以言表。为着理想,为着生活,他于大中三年冬天又别离妻子远赴徐州。大中五年春夏间王氏病重,他罢官归京时竟未见爱妻最后一面,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因而著名的锦瑟即含有悼念亡妻之意。哀悼之情中致以身世之慨,沉痛感人。李商隐悼亡诗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托喻以悼”(赵臣瑗语) ,即把忘妻之痛和身世之感结合起来。有时抒写身世之感,寄寓

6、悼亡之情。如七月二十日崇让宅宴作 ;有时抒发悼亡之情,寄寓悼亡之感。由于娶王茂元的女儿,遭到朋党势力的忌恨,仕途较为坎坷曲折。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尾联写到“愁霜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也正长”。外在环境作用于诗人的听觉感觉所引起的感受。在秋雨西风,漫漫长夜的背景下进一步抒写因悼念亡妻触发的深长而复杂的内心痛苦。同时突出环境的凄冷黑暗,渗透着浓重的身世之感。诗人“平平写法,凄断欲绝”(钱良择语) 。李商隐悼亡诗有时不仅深深地伤悼王氏,而且怀有更大范围的亲故零落痛。如正月崇让宅:崇让宅,先前热闹繁华是亲人相聚之地,但此时却是不堪愁对的一派荒凉景象。从选择的背景看,悼亡

7、的对象除以王妻为主外,似还包含其他亲故。当然,此自悼亡之诗,追忆感旧而归于伤逝悼亡,诗后半部分追忆亡妻,动成疑似,深致其哀的婉切表现,足见诗人笃于伉俪。李商隐的另一类爱情诗,爱情对象不详,诗中抒情主人公未必是诗人本人。本事背景难以考据。如果强求确定本事背景,必致穿凿。但是,诗并非意无归着地泛咏爱情,而是以个人爱情生活体验为基础,精心创造特有的意境和细致刻画爱情心理,交织着希望、失望、绝望、追求、欢愉等复杂的爱情体验。这类爱情诗多写追求、怀恋女子的诗作。多以无题标示。无题诗歌为李商隐首创。李商隐以无题标题的约二十首,大多因不便明言而命为无题。其中除“万里风波一叶舟”外,皆以男女幽思苦恋为题材,但

8、有的是祖述离骚美人芳草之遗的,托喻痕迹较明显,显然非为纯粹的爱情诗。如“八岁偷照镜”, “照梁初有情”, “白道萦回入暮霞” , “紫府仙人好宝灯”, “何处哀等随急管 ”等,都是表面上写爱情而实际上另有寄托的。李商隐无题诗中脍炙人口的,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是那些寄托痕迹似有似无的作品。这些作品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基调凄婉,主题内涵多是抒写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阻隔,期望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牵情寄恨,情真理至。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诗,这是一首熔铸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缠绵灼热的执着追求的爱情诗。其中颔联句从自身着笔,运用比兴手法表达别后缠绵执着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忠贞。采用“

9、春蚕” , “蜡炬”比喻,象征加上“丝”, “泪”二字一语双关,促使这种真挚深沉的感情表白,至死方休的爱情誓言显得热烈而又委婉,含蓄而又鲜明。而颈联从对方着笔,设想对方无刻不沉浸在相思痛苦之中。晓妆揽镜,但愁青春消逝,凉夜吟诗,当感月光之清寒“诗从对面飞来” 于细致入微的体贴中,更见爱情的深挚与专一。 “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赵臣瑗语) 。李商隐这类诗悲剧色彩较浓,爱情虽间阻但不作绝望之辞,因此愈显凄美。他的爱情诗大都是写失意的爱情,感情强烈,刻骨铭心。如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抒发一位痴情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情愫不通,故而望之切而怨之深,表现了爱情追求中希望与失

10、望的交织。再如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则更是一篇动人心弦的佳作。写一位贵族少女失恋的苦衷,表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其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心荡漾,情焰炽烈,但却相思无望,终归无心,此处的“春”字用的很巧妙,将少女热烈追求爱情的“春心”的萌动、滋长与春天的绽放的花朵一样是无法抑制的,而且是争相媲美。这两句虽然是女主人公自劝不再相思,却使人愈加感到她的相思的痛苦,听到失望至极的怨愤之声,也会随之酸鼻泪下,这种在绝望与悲哀自我戒饬中,又透出爱情之萦绕坚牢,难以抑止泯灭。对爱情的热烈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其他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

11、点通”写男女之心心相印。 无题诗成为他诗歌中最富独创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最能代表李商隐爱情诗歌的基本风格。其次,婉曲见意可以说是爱情诗的又一大艺术特色。像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章法结构别具一格,采用时空上重迭倒映的方法,回环反复,造成了深婉曲折的情致和优美的意境,其中第二、四句两个“夜”字,一为写诗之夜,一为想象剪烛共语之夜,将此夜的凄苦与彼夜的欢乐互相映衬。 “巴山夜雨”出现两次,将此地的实景与彼地的幻景融为一片,虚实相生,境界开阔,富有诗情画意。以此来抒发对妻子的殷切思念。著名的锦瑟则采用意识流的艺术构思,再回忆的流程中书写自己一生的感情,将悲剧的身世和心理幻化成各自独立的含义朦胧的意象。使我们

12、既难以指实诗中的具体含义,又无法离开作者的基本感情倾向。若要说中国“朦胧诗”最早的代表人物,我想也许就是李商隐了。再如作者为避免直面抒情。或借景,或借物,或用象征暗示来烘托情思。像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 ,作者不直写怀人,而用“秋阴不散霜飞晚,流得枯荷听雨声”来暗示自己长夜不眠。而七律咏怀诗牡丹的构思则更为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丰姿绰影,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全诗以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如日高抒写诗人对一位水晶帘中眠梦的女子强烈的渴求与无望的相思之情。诗人不取写实之法具体铺叙情节场景,而是用暗示手法表现主人公热

13、烈的渴望,执着的追求和无望的相思。用“粉蛾”象征满怀春心的主人公的追求, “屏风” 象征正是阻隔, “粉蛾帖死屏风上”象征着一种执着而无望的追求。或驰骋想象,将实情转化为各种虚拟的画面或意象,使诗歌迂回百转一波三折。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诗,构思曲折跌宕,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梦中与梦后,实景与幻景揉合起来,创造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像吟咏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诗燕台诗四首主要通过情绪气氛和幽艳意境的渲染,即通过回忆,想象抒写刻骨铭心的思念。这四首诗都交织着现在与过去,回忆与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景物的变化,抒情

14、主人公的感情也经历从春到冬的循环过程。如秋诗中全篇都是对女子现时情境的想象。先想象她秋夜含愁独坐,相思念远,再想其夫之室空,孤寂凄冷,最后想象她秋夜弹琴,怀思旧情,潸然泪下。我们可以用“幽、忆、怨、断”(徐德弘语)这四个字概括其表现的情感特点。这种时空不断变化交错的写法,构成了诗意的朦胧。总之,这种艺术构思可概括为婉曲见意。这种艺术构思极为精妙,极尽委曲之能事。诗人或象征,或拟人,或拟物均能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再次,李商再隐是唐代诗人中间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经典、史籍、神话,传说信手拈来纵意渔猎。如正月崇让宅颈联中“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 “展转反侧” 。咏怀诗牡丹中“

15、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句。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 、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据典略载:孔子回到卫国,受到南子接见。南子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环珮之声璆然。这里借用故典,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诗人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传神地描绘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像锦瑟中的第三句作者有感于晚唐国

16、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庄周梦蝶的故事,这一典故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失的伤感。第四句则用望帝的传说,作者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唐知识分子生活的灰色面。 无题诗有“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句。上句用巫山神女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 。虽然用典,但让人感觉不到用典痕迹,因典故中各自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人们的想象与联想。 银河吹笙的尾联以王子乔篌山骑鹤仙去,缃灵鼓瑟,秦女吹箫三个典故,来写埋藏自己忠怀一心的深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二首)的诗句,以神话传说的海外名山“蓬莱” 命对方所居之地,蓬山虽远,但情深者看来却是“无多路”。以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青鸟” 表达无望中的希望。 “斑骓只系杨柳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无题二首)的诗句。 “斑骓” 暗用神弦歌明下童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