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柳永的羁旅离别词与北宋词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2554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柳永的羁旅离别词与北宋词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略论柳永的羁旅离别词与北宋词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略论柳永的羁旅离别词与北宋词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略论柳永的羁旅离别词与北宋词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略论柳永的羁旅离别词与北宋词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柳永的羁旅离别词与北宋词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柳永的羁旅离别词与北宋词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柳永的羁旅离别词与北宋词论一、引言历代对于柳永(生卒年不详)1词的称赞和诋訾都是相当极端,其中在北宋词坛尤为明显,主要是对柳词的雅与俗进行一场争论。这场争论的触发点,在于柳词是同时并存雅俗两种作品。这一点在古时,是很难找到这样归纳起来的议论。2但近代学者已指出柳词实有雅、俗两面。3柳词俗的方面,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多写妓女生活与世俗女子对爱情的大胆渴求,表现手法上则直观浅露,不求委婉含蓄,语言上多使用市井俚俗之语;而其雅词创作则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之后,由俗返雅,雅风发微,特别在其羁旅离别词和都市风物词。4可是,北宋词坛除了极少数者能识出柳永对雅词也有所开拓外,大都直斥柳词卑俗。5忽略了柳词

2、在北宋词坛的特殊性是在于引俗入雅、雅俗共济。6 因此,本文先讨论北宋对雅词的要求,然后再对柳永的羁旅离别词解说它们与北宋雅词的关系。二、北宋的雅词观词最初从民间来的,它前身是民间的小调。随着唐代的商丛发展与都市兴起,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生活的转变,同时由于音乐、诗歌的发展,词在民间渐渐流行起来。7这种源于民间的音乐文学本是通俗浅近、生动活泼。而根据欧阳烔(896-971)在花间集叙说明了词是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园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8所以词在北宋仍被视为娱乐消遣的工具。加上北宋词人承袭花间传统刻画男女恋情、离别等题材,因而北宋前期的词还保有曲子本位的特色。9柳词正是承袭了这种民间文学的

3、俚俗特色,所以被当时文人轻视。黄莉雅更认为北宋词的雅、俗之争的肇因,是源于柳永。10而原因是柳永为市妓而作的词大多只带有俗艳风味,而没有符合传统儒雅而自然含蓄的风格。后来到了苏轼(1037-1101)开始提倡词的雅化。苏氏提以诗为词的理论,传统上诗是言志寓言的正统文学;词则是言情娱乐的俗文学。苏轼力图打破这种传统局限。所以,指出词为诗之裔 ,企图改变词的本质,使词除了应歌娱乐之外,还能抒发志向、气节与感怀,在精神上与诗靠拢。他这种对词的理论甚至影响黄庭坚(1045-1105 )与张耒(1054-1114)等词人。11不过,苏氏提出以诗为词的理论,却因引起陈师道(1052-1102)的本色说与晁

4、补之(1053-1110)的当行说 的反拨。所谓本色是指词是词,不能能当作诗来写。12而当行家语则指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其自身的婉约娴雅之美。 13两者皆认为词若过分向诗靠拢,反而破坏了词本身特有的文学属式。这些词论当中,最能体现对雅词创作的主流,当为李清照的词论 。李氏提出别是一家之说。她认为词要高雅、浑成、协乐、典重、故实、铺叙,还要情致。14李清照籍品评各词家的优缺点,从而构建自己理想中的词。而这些好词的要素之中,李清照特别重视协乐、典雅两大要素。她指苏轼过于把词向诗靠拢,以致往往不协音律 ,失却了词的本来的音乐特质。李氏本身并不反对以诗为词的某些手法为词,只是苏轼过于强调词的文学属

5、性,她只欲矫正因强调词的文学性而带来对音乐性的忽视。15所以,她也相当重视词的格调,她认为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 ,显然是指斥中晚唐词的内容流靡,格调低下,至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 ,也见她对五代花间词风的俗艳的不满,因而她才批评柳词中那些写风月狎邪之事,是辞语尘下 。所以,李清照具体精炼提出了雅词必须重视音乐性,即协音律,而内容上则需要高雅、典重。综合以上诸家而论,北宋词坛对雅词要求就是要协于音律,而内容上是抒情言志,但必须为情所役,真情流灵,用语不失典雅。三、柳永的羁旅离别词和都市风物的雅诚然在柳词中,很多都是写妓丨女生活的艳情词,与苏轼、李清照所言的内容高雅是偏离甚

6、远,虽然有部分对妓丨女的悲惨生活的描写,在感情上真挚动人,但不乏大胆露骨地描写男丨女交欢之事的词作,16即使近人龙榆生也斥这等市井之词 近于猥亵,不免低级趣味,这是被一般文人雅士所共唾弃的一面。 17不过,他的羁旅离别词却历来为文人所称讼,如陈振孙(1211-1249 )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称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 ,18彭孙遹(1631-1700 ) 金粟词话 也称柳词自有唐人妙境 。19他的羁旅词大都符合北宋词坛对雅词的要求,其中八声甘州更是当中的典范之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

7、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20即使一向批评柳词过俗的苏轼也称赞其羁旅词。据赵令畤(1051-1134) 侯鲭录卷七引苏氏对八声甘州的评价: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21苏轼称赞柳词尤有唐人高处是针对柳永的羁旅词而言,指它们也属雅词。因为这类词有广大的气象、兴象,词中境界开阔与音节的劲健,与盛唐诗歌的气象有相近之处,所以前人欣赏其羁旅词有唐人的高处与妙境。而柳永常在羁旅词中写开阔壮大的日暮、秋晚之景,通过这些景物的气势,表现出功业未达、时不留人的愁绪,达

8、至情景相生的境界,既感乎于己,亦感发于人,也就是所谓的兴象 。22从意境而论,此词的 霜风三句并没有正面描写感情,不像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3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利用辽阔苍凉的景象与探刻的情结交融一起,从而秋士易感的生命无常志意落空的悲慨,且予人一种的开阔博大感觉。而下片的登高临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感发传统,因为从登高的过程,籍开阔的景象引发联想而抒发情怀,綩约雅致。而这种融情入境,以萧瑟凄凉的秋景触发文士的感慨,是柳永对慢词抒情方式的重大突破,这种以景物作感情的催化剂,以形象作中介表达复杂情感的方式,不单深化了词境,也促进了慢词的雅化。24所以,这首词甚具诗歌的气

9、质与韵味,意境高雅,这与苏氏所提倡的以诗为词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从思想主题而论。据村上哲见分析,柳永的羁旅词与其它同类作品最为不同之处,并不是在于揭露社丨会黑暗或看破红尘,而是根本上就没有不平与不满的感情,反而带有一种咎由自取的自我折磨的想法,构成了词的基调,从他那些精妙的景色描写中,可以令人感到一股深切的悔恨之情。25而宇野直人也指其羁旅词的主题大多对京城生活及其人物的怀念为主,26所以柳永的羁旅词与传统的有所分别。但是,宇野氏也无可否认,柳永也有像传统的,同以宦游之叹为主调的词作。27 而且,柳永一生颠簸漂泊,在其大部分的羁旅词皆为表达出他对这种行旅之时的孤独感与不安情绪,这与文选行旅中

10、同类型的诗篇,所表现的情感并无二致。另外,叶嘉莹也指出必须注意柳永的羁旅词中,在他描写羁情之时,也同时有抒发志意的叙写,如其凤归云一词的下片,便曾写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的志意无成的悲慨。28 他在轮台子亦同样描写,他以残月 、 孤村等凄凉之境,以烘灹出他翻思故国 ,又恨利名牵役的感慨,而这种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正是构成柳永这方面词凄凉之情的主因。29因此,柳永的羁旅离别词的确把他对人生感怀融入词中,而且感情真摰流露,具体地抒发自己的行旅中的失落情感,或折射出他的用世之志,但无法践行的雅志 。在语言运用上,曾大兴指出柳词的雅并不纯粹,在相当程度上为

11、他的俗所改造和同化,这种雅俗共存的情况,只有柳词才所具的特质。30所以,柳永的羁旅离别词是有一种雅、俗并存的特殊性,虽然这些词作揉合了不少民间口语,31但却不失词作的典雅。 八声甘州一开始,便以自然意象暮雨 、 江天 、 清秋和有力动词洒与洗 ,以及口语一番 ,描绘出一幅恢宏的景象。接着,以领字渐带起,用霜风 、关河 、 残照 ,以及凄惨 、 冷落呈现出阴气深深的景象。 惟有两处是口语,红衰翠减写万物凋零的景象,再惟有二字句,使语气一转,词人好像找到永恒的凭借,但是长江也已东逝。下片直切入词人的心绪,依次使用不忍 、 望 、 叹 、 想等白话带句,逐步带出词人的思想感情,从归思到自问何事苦淹留

12、 ,又猜想佳人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再回到目前的凝愁 ,感情真摰。林玫仪也指李清照擅长将寻常言语入音律而无不自在流利,浑然天成,可见李氏纪不反对以通俗语言入词,其所反对者是作品中的卑俗而非通俗 。可见,雅语也可入俗语,只要不卑俗便可。32而柳永把雅俗两者调和融合,使其词作自成一体。所以他的羁旅词作大都成为后世赞扬的艺术名篇。在词的协律方面,柳词大多音节响亮、抑扬顿挫,读起来铿锵悦耳。而这些富音乐性的词是通过许多平仄四声上刻意的安排而构成的,柳永在双声迭韵、迭字、四声阴阳交错、去声字、去上连用,以及句中用韵等方面都有所经营。李清照词论对柳永的评价: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 ,大得声

13、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辞语尘下。33即使李氏批评柳永辞语尘下 ,但对他在词的发展上,特别是音律和发展新调的贡献,还是予以肯定。李清照词论谓柳永的变旧声,作新声 ,即是在唐代旧曲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其中, 乐章集中,有五十三首曲子是教坊记所载的四十七首曲子变化而来,虽然两者在曲调来源有少数交叉的现象。34如玉蝴蝶 这个旧词牌在唐五代只有 41 字,在乐章集的字数则增至 99 字,而且在形式分句上也有异同。35柳永在词调创新的尝试与努力,的确为宋词的创新奠定基础。而柳永也经常在词中使用双声迭韵。双声迭韵是构成中国传统诗歌节奏的常用技巧,柳词也着重这点,在乐章乐中的双声有六十对,共出现约二百次之多,声音

14、多偏重于边音及齿音,内容多描写阴暗的自然景象,以及个人的不愉快情绪,如冷落 、 牢落 、零落 、 惆怅和憔悴等;迭韵用得较少,只有四十多对,共出现约一百多次,发音部位和描写内容都没有双声那么集中,例子有缱绻 、 烂漫等。而迭字又是柳永比较好用的,共享了九十九对迭字,词作中丨共出现二百六十九次之多,其中有一半只出现过一次,可见他用字之广泛,例子有少年游的长安古道马迟迟 。36其中在羁旅词也多用双声迭韵,以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如八声甘州 ,此词多用双声迭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 、 冷落 、 渺邈等,迭韵如无语 、 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响亮,时而幽咽。这种增强声调的亢坠抑

15、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同时,柳永在词的平仄的贡献,是他分上去,而尤严于入声。柳永常在两个仄声相连的地方以上去或去上声连用,造成一种词声的谐美。夏承焘解释柳永如此用法的原因:至三变为长调,音繁律细,此例逐盛。上去二声,歌法不同,去声由高而低,上声由低而高。故必上去或去上连用,乃有累櫐贯珠之妙;若连用两上或两去,则拗嗓棘口矣。37 因此,柳永在词中经常使这样上去和 去上连用。其羁旅离别词也时常运用这些方式。如临江仙引中云愁雨恨难忘的雨恨是上去连用,又如雨霖铃中便纵有、千种风情的纵有就是去上连用。柳永又有平上去入四声兼用的形式,如雨霖铃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采用平平去上平入平交错运用的形式,使句子的声音多变铿锵。另外,一如前者所提,柳永所用的领字多为去声,但事实上柳词在句中句末也常用去声字,就如夜半乐的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句句都有去声字,末后一句八个字中有四个字都是去声字,以去声字远扬发调的特性形成一种响亮又警动的音乐感。38四、结论综合以上所论可知,北宋对雅词的要求主要是安乐与典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