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12506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陆 荣摘要:意志是人类自觉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而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学生在体育课中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精神和心理健康等调查,深刻认识到学生这些方面的缺乏。根据现代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明确行动目标、区别对待、结合项目特点等途径,以及激励诱导、教育鼓励、教材分析、作业难度调节、利用自然条件、榜样示范、自我强化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关键词 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培养途径和方法1、教学调查的对比结果通过十几年的细心观察和亲身教学实践,我发现近十几年来学生在体育课中顽强的意志品质水平在降低。

2、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体育教学目标转向“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面对这些变化,很多学生更是降低了自己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等意志品质的训练。我以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的实施,采用以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2、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途径2.1 提出明确目标2.1.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学生正确认识主、客观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人的意志品质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学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有可能追求高尚远大的目标;才有可能在体育时间和学习中,克服种种困难,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对学习和锻炼的价值有深刻的认

3、识。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价值意义,在学习中自觉地克服困难,磨练意志,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体能和健康水平。2.1.2 帮助学生确立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要与具体目标相结合。目标越确和具体,就越能激发起学生积极的行为动机和愿望。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情况,帮助确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例如,针对现行初中升学考试的项目,从七年级起到九年级每年 两个项目为考试科目,并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成绩标准。每年学生完成预定目标任务后,都积极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和达到目标的乐趣,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4、。通过三年的锻炼和学习,最终实现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目标。2.1.3 制定好课内的联系要求和任务意志品质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内因作用,还与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外部环境和教学要求有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每次都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在每次课前,教师都按照“新课标”教学的方法去准备教案,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彻在每次课的始终。对于自觉性高的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制定练习任务和要求,这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制力,磨练意志,起到积极作用;对于自觉性差的学生,采用督促和激励的办法,让他们按照要求去完成任务,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对于那些体育后进生和受伤的同学,让其降低难度、采用“寓教于乐

5、”的方法、采用游戏等灵活多变的手段,增强其练习的信心和动力,逐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2.2 注重区别对待2.2.1 年龄差异与意志培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中小学生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即学龄初期(611 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215 岁) 、青春期或学龄晚期(1618 岁) 。这些阶段的意志品质发展具有各自特征。2.2.1.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意志培养在学龄初期意志行为中起重大作用的动机是情感。意志是在与情感不断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情感既可以促进意志的发展,也可以阻碍意志的发展,小学生的情感具有单一性的特点,易变成行为的动机。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意志品质的发

6、展。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在思想和行为中易受他人影响。学习中既可能模仿好的行为,也可能模仿坏的行为。教师和同学们的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为此教师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另外,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从帮助、诱导到让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对小学生自觉性意志品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小学生抑制不良愿望和动机及坚忍不拔的完成任务的能力较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制力和坚韧性的培养,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明确的行为目标。在学习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抑制不良的动机和愿望,提高完成目标的信心。2.2.1.2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意志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发展,学生的意志行为从被动逐渐发展到

7、有一定的主动性。在动机斗争中,往往表现出强调独立思考和不愿被人干预的倾向。但在作出决定时,任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初中生的意志培养,首先可帮助他们确立适宜的行为目标。由于独立性的增强,初中生在制定自己行为目的时,有时往往不切实际,富于幻想;行动中容易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仓促行事,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会出现消极情绪,甚至有逃避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及要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又要帮助他们脚踏实地逐步实现近期具体目标。其次,要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坚韧性。初中生的自制力虽比小学生要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对

8、行为的后果缺乏明确的认识,发动行为的能力比制止行为的能力强。在教学和锻炼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和引导学生抑制无益行为,让他们的自制力逐渐增强和提高;在克服困难的意志行为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树立达到目标的信心,知道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2.2.2 心理发展差异与意志培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与身体发展一样,同年龄阶段学生个体间也会产生差别。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因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不同而程度各异。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学校中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上升,而独生子女的心理品质一般表现为独立性差,行为易受暗示和影响,加之家庭溺爱,在学习目标的

9、确定和意志的执行中,个体不断被弱化。遇到困难时常常表现为优柔寡断、盲目服从、虎头蛇尾或固执己见、草率从事等不良意志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和意志品质的差异,在统一培养和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区别对待,即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努力目标。指导、帮助与独立培养相结合,批评教育与正确引导相结合,以此来纠正学生的不良意志行为和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品质。2.2.3 运动能力差异与意志培养运动能力差异与学生个体的体育知识、健康状况、体能等因素有关。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学习,体能的提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如在学习某个动作之前,学生可能有信心去完成,但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

10、练习中遇到几次失败、挫折或受伤,就会对完成这个动作产生畏惧感,执行意志行为和信心会下降。此时,教师应及时调整,否则学生会逐渐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放弃意志努力。对于因运动能力差异造成的意志品质问题,一是要从学生的内部找原因,通过观察和谈话,及时了解学生在完成练习任务时的困难和情绪体验;二是调整练习要求和目标,适当降低练习难度,让这些学生逐步适应并获得成功体验;三是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同时做好保护帮助工作,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量体裁衣、量力而行,通过自身的意志努力达到自己的最高目标。2.3 结合项目特点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是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来加以培养和发展的,因此体育教学中

11、要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不同教材、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练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教学中,教师结合项目特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2.3.1 认真钻研教材体育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是学生实施意志行为的依据。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既需要身体上的努力,有需要认识上的意志努力。由于运动项目的不同,学生意志努力方式和程度也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和探索教材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因素,寻找适宜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进行技术动作学习时,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视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而定。既不能

12、容易完成,又不能很难掌握,这都不利于学生意志锻炼。又如,在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中,练习强度、次数、间歇等方面都应合理安排和调整,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不同教材或项目具有不同的意志行为方式和目标,需要学生付出身体的、智力的意志努力程度不一样。较大强度的耐力性、力量性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较差环境下练习,可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忍耐力。集体性活动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等。因此,教师认真钻研和使用好教材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3.2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为完成任务所需达到的目的,也是学生意志行动的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和诱导学生的意志行

13、为,就必须设立和创造一些教学条件,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刺激、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激励学生去实现预定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能力。教学目标定得太低,学生很容易完成,会缺乏意志努力,不易激发他们的成功感;目标太高,学生无法完成,有会损害他们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意志行为。因此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确立适宜、具体的教学目标,练习中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2.3.3 贯彻方法和措施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锻炼的过程。教师根据不同的项目,合理的教学方法、措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体验到经过意志努力多获得的成功满足感,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发展和提高

14、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在贯彻教学方法和组织实施某些教学措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克服困难的习惯,结合自评和他评,要求和自我要求,成功和失败体验,协作和竞争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独立人格。3.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发展原理各阶段特点,以及分析论证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要素,得出以下具体方法。3.1 激励诱导法青少年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利用某些事例可激发他们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积极学习和锻炼的进取心,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3.2 教育鼓励法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会表现出多种意志行为,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教

15、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这些现象,教育和鼓励学生树立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3.3 教材分析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作用外,还可以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3.4 作业难度调整法由于学生心理、身体差异,在完成练习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因此,练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降低或提高作业难度,给予区别对待,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3.5 利用自然条件法体育教学以室外活动为主,自然界的天气、地形等环境因素都能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可靠的条件。3.6 榜样示范法教师的榜样、体育骨干的榜样等,都能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起到楷模的作用。3.7 自我强化法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等一些直接影响的方法,逐步完善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参考文献【1】季浏等.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吴增芥等.心理学与中小学教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3】王爱民.独生子女教育心理学.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4】张小乔.普通心理学应用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5】要本先.心理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6】季浏.体育健康水平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景博教育2015 年第二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