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摇烛影明月照诗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7843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风摇烛影明月照诗魂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清风摇烛影明月照诗魂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清风摇烛影明月照诗魂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清风摇烛影明月照诗魂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清风摇烛影明月照诗魂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风摇烛影明月照诗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风摇烛影明月照诗魂(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风摇烛影,明月照诗魂(一)胡玉玺胡玉玺,生于 1939 年 4 月 4 日,静宁县古城乡陈河村马磨社人,1964 年毕业于甘肃教育学院。中文高级讲师。先后在静宁一中、威戎中学、高界中学和平凉师范、 兰州师范任教。编撰兰州师范教育志(已出版)。 1979 年以来,在省 级报 刊多次发表教学论文和古体诗词。系甘肃诗词学会、中华诗词交流 协会会员。多次参加海内外诗词大赛,作品均被入选或获奖。曾被授予“和谐诗人”和“当代中华诗魂”荣誉称号。入 选中国 诗词家风采录(戊子卷), 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第三卷)。被吸收 为“中国国学研究会 ”研究员。后被授予 “中国改革开放文艺终身成就奖”荣誉。有诗集

2、兰畹诗草一本。事迹 载入 静宁县志。1 师魂为献身故里教育者祭1992 年 3 月 23 日杏坛情寄琢昆冈,汩汩心泉润梓桑。半步讲台连广宇,通宵烛泪吐华章。一腔热血荐明月,两袖清风托太阳。借问英灵何处是?青山满目诉衷肠。原载兰州晚报 (1992 年 6 月 17 日) ,后收入烛光吟诗集。2 醉花阴陇上希望工程之春1992 年 3 月 30 日细草轻烟微雨后,风暗梳杨柳。莫道玉关寒,绿透天涯,燕剪山原秀。斗妍桃李香盈袖,芳郁浓如酒。喜看牧羊童,重返学堂,其乐君知否?此词原收烛光吟诗集,后入选李杜杯诗词大赛作品选 , 中华诗词报选登。3 推磨驴1992 年 7 月 20 日闻友人叙其事,思之惨然

3、,因以为诗。蹇驴拉磨几多年,大汗雨淋蹄未闲。老板一朝凝目笑,剥皮割肉解其馋。4 自嘲1992 年 7 月 30 日人生漫漫路茫茫,几度阴晴几度霜。若信自缚曾作茧,当年应悔去栽桑。5 丝路颂贺兰州市一九九二年九月十日举办中国首届丝绸之路节1992 年 9 月 7 日一古道野茫茫,雷池雪线长。狂风掀恶浪,沙暴没山岗;汉使通西域,唐僧入梵乡。驼铃敲商道,丝路孕华章。二春风度玉关,古道换新颜。碧水江南秀,绿洲塞上天。航程通世界,铁路贯周边。喜看丝绸线,火红花欲燃。6 贺民用教师录用1992 年 9 月 7 日阅首次作文卷,颇有感触。命笔致九二届成人班同学。半生霜雪岁蹉跎,相望飞红逐逝波。且喜今朝广才路

4、,东风放送晚登科。此诗发表于崆峒诗词7 答友人1992 年 12 月 4 日友人赠诗,深受感动,草此回赠。岩下潜流肺腑忱,清泉脉脉赛甘霖。心田沁入天边露,荡气回肠润物深。8 临江仙缅怀平凡伟人壬申年腊月二日惊闻翟尚德言其母病逝,于弥留间犹嘱儿记念师情。思之怅然,因以词志。莫道闻耗悲且怅,遥想愁惨孤孀。投奔无告断炊粮。豺狼当道,何处话凄凉。茹苦含辛难育子,可怜独自耕桑。励精用世告儿郎。早年仙逝,美誉永流芳。注释翟尚德,早年学生,静宁高界教委供职。翟母九二年病逝,卒年六十有六。年轻孀居多难,携三子逃荒固原娘家。夜走深峡,栖于石窑,与狼相向,呼救达旦。后来三子均供给成人,效力国家。9 唐多令人生抒怀

5、1993 年 12 月 2 日深院夜阑横,影孤烛照明。守砚田、不辍耕耘。忽忆当年慈母泪,睡半夜,起三更。风雨扣窗棂,寒儒残梦惊。算而今,年事峥嵘。枉自苦求难写意,共冰炭,伴余生。10 贺自学成才者1994 年 1 月 26 日少年得意步青云,喜取文凭迈等伦。学海集萤求隐苦,书山映雪探深勤。雕龙应觅昆冈玉,倚马当寻席上珍。玉树芝兰生绛帐,杏坛自有后来人。11 朝天子(中吕)早春野渡1994 年 2 月 17 日雪残,嫩寒,杨柳些微绽。夕阳红晕染云山,熠熠斜晖灿。燕语呢喃,鸣歌柔曼,轻盈舒羽翰。远看,近看,竞渡黄河岸。原载白银文学2007 年 23 合刊12 怀归1994 年 4 月 4 日一九九

6、三年秋,西北师大民族班来兰师实习,余任辅导。九四年姑娘茹克娅,中文系学成归里。临行索句,因赋送别。1994 年 4 月 4 日写于省中医学院附院病榻莺歌燕唱语清时,学步蹒跚夜欲迟。丽亮新声鸣远道,翩然仙鹤恋瑶池。13 登高权案感赋1995 年重阳黄河滚滚浪淘沙,遍野金风送暮鸦。为问依云日边树,几曾烟雨暗千家?14 选美大赛1993 年 7 月九三年七月,某省城相继举办了两次选美大赛,奖额颇丰,万民哗然。争相大赛胜空前,美女丰金一灿然。上古采风明教义,察今震瓦鸟窥帘。15 忆老家弟兄1995 年 11 月 22 日八六年秋,余由平师调兰师任教。九三年底,身患腰疾顽症,已历时数载。期间,姐弟先后探

7、望。每念亲情,是以感赋。阔别家园已十年,山高水远梦魂牵。神游故土心安泰,手足情长问暖寒。16 牡丹国花1996 年 2 月 4 日(九五年腊月初五日)洛阳国色映晓窗,丽质天香梳艳妆。并蒂姿丰镶桂冠,萦思半绕拟华章。17 忆秦娥别乡1995 年 11 月 26 日余半生客教异域,乡情悠悠,往事如烟,不胜感慨,填词寄怀。蝉声咽,寒烟衰草西风烈。西风烈,征鸿南度,碧空高洁。阿阳古驿清秋节,残英泣露离人别。离人别,夕晖斜照,远山凝血。原载白银文学2007 年 23 合刊此词曾参加全球华人“世界和平杯”诗词大赛,入选世界和平诗词集 (2003 年 8 月 6 日) ,入选中国词人词典 (2005 年)

8、。18 送行1996 年 2 月 16 日早年学生王振国,同爱人李艳琳,由张掖师专聘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英语教授。临行携爱女亭亭来探望辞别,是夜感赋,以壮行色。荣华高聘赴东瀛,喜乘长风万里行。燕雀舒喉噪巢穴,鲲鹏展翅望南溟。无涯宦海难寻岸,有径书林易取经。似锦前程需奋斗,竭诚面世自清宁。19 除夕夜吟1996 年春节余九五年冬季出院,腊月初三晚,学生金炳子父子车送归校。除夕烦难,以是深吟。游缰信步到年关,病叟曲肱难自眠。当肉晚餐烧白菜,荧屏笑语润心田。20 病中吟九六年正月初二愚夫罹难老黄牛,白发皤然上灶头,为问蹒跚欲何往,风筝断线信天游。杏坛情寄琢昆冈,汩汩心泉润梓桑。读老师的诗词成文生胡玉玺

9、先生是我的老师。少年时代的我,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着读书,学着做人的。老师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数十年,为的是他的学生,奉献的是祖国的教育事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儒雅的气度、渊博的知识、宽容的性格和高尚的师德,皆有口碑,一直影响着我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们。近日,老师寄来他的一叠诗稿,让我看看,并嘱写上几句话。这是老师的厚爱和谦逊。作为他的学生,出于当年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自就业以来始终不渝地从事着“民以食为天”的工作,很少习读古典诗文了。但师命不敢违,于是反复诵读了他的诗稿。时隔数十年,能再次蒙受老师的教诲,深感荣幸,也从老师的诗文精品中,体验到了师尊的法古情怀和生活境遇的心路历程。今天的时代,

10、网络语言和低俗文字弥漫肆虐,诗歌虽然美好,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曾经孕育了祖国传统文化独特一脉的古典诗词,同样的别有一番境况其辉煌已难觅于当代文坛,其影响已湮没于浩瀚故事。人们实在太忙碌了,纷纷奔波在竞争创业和享受发展的道路上,无暇它顾。象诗词这样高雅的文化被无可奈何的遗忘,是预期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的诗品,把人类依附在诗词上的情感基因加以传承并生动的描绘出来,让它在心里流淌,在文学的长河中延续。这份功绩,这种胆识,的确令人敬佩和仰慕。有人就有文化,有文化就有诗情。如今,不是人们忘却了诗,而是诗淡漠了情,哗哗然没了唐宋古韵,味道寡,不耐读。用心神气力去复兴诗的风采,是文人的天

11、职。老师做到了。诗集中选编的是 1992 年以来,亦即老师退休前后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而创作的古体诗词。老师的诗作,涉猎题材颇广,古今中外,草木人事,俱可鼓翼而来化为诗篇。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是老师诗文创作的一大主题。 鹧鸪天笑傲长空深情地赞美神舟火箭御长风、傲苍穹、破九重的壮举,体现了老师为当代中国科技先进、国富民强而诗情喷涌、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一种底气足、腰杆硬、气魄大的奔放与自信充盈在字里行间。最能体现老师心性的当是与他自己操劳一生的教育事业相关的篇目。 “杏坛情寄琢昆冈,汩汩心泉润梓桑。半步讲台连广宇,通宵烛泪吐华章。一腔热血荐明月,两袖清风托太阳。借问英灵何处是?青山满目诉

12、衷肠。 ”这首师魂 ,与其说是“为献身故里教育者祭” ,莫如说是他自己树人精神的精彩写照。琢昆冈、润梓桑正是老师教书育人的终身追求;半步讲台、通宵烛泪恰是老师长年累月日复一日的职责表述;而一腔热血、两袖清风不正是老师的心身行迹吗?“喜看牧羊童,重返学堂,其乐君知否?” (醉花阴陇上希望工程之春 )生动反映了实施希望工程使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而给老师带来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送行是先生为他的一个学生聘往外地任教而作, “无涯宦海难寻岸,有径书林易取经。似锦前程需奋斗,竭诚面世自清宁。 ”叮咛嘱咐,情真意切,对学生的关爱寄托犹如昔日。 花甲重阳是面对前来探望他的学生而发出的感慨, “莫道桑榆残照浅,灿然

13、桃李映霞光。 ”“资借行舟稳航舵,扬帆破浪渡黎民。 ”是啊,学生的成就自然是老师莫大的欣慰,而勉励学生泽润梓桑、造福社会何尝不是老师至诚的期望。老师喜欢作游记、咏物方面的诗词,常常是目之所及、心之所悟便成诗篇,并且多有自然、轻松而新异的神来之笔。如什川梨花赋:“北曲黄河过什川,怀柔万亩润梨园。春风吹落漫天雪,玉砌粉妆不慕仙。 ”三月仁寿山:“诗情雨后葩,仁寿落红霞。登陟天涯路,斜阳数点鸦。”中秋咏月:“月色溶溶似水柔,银河泻瀑洒清秋。冰壶玉宇碧如洗,永驻晴辉亮九州。 ”鲁钝之如我者,吟其诗文而品其韵味,能体会到一种悠然淡泊、临高豁达的人生境界。也许性格使然,学养使然,老师的诗句有着一股别样的清

14、气, “凛然松柏翠,独有傲霜株。 ”“百味贫愁煎,神清秀色浓。 ”“名山花会夜朦胧,雨血乍寒欺嫩红。残叶落英苦霜剑,扶筇忍见种梅翁。 ”这股清气之所以如此沁人心脾,是因为老师文化学识的深厚和对具体事物的独特体察。如果说咏读老师的诗作,能感觉到融入现实生活的古典文学形式状物、抒怀所展现的独特魅力的话,那么老师在抒发自己内心情感时所折射出的那种真诚坦率而又带有忧伤的思想则更加隽永,更为绵长。从“为问蹒跚欲何往,风筝断线信天游。 ”“摘得仙都云一抹,升腾幻化使阎罗。 ”(病中吟 )的聊安身心,转换到“霜剑风刀岁月遒,韶华若矢付东流。 ”(病愈寄慨 )的人生慨叹;从“半身僵燥无颜色,一似枯枝经露霜。 ” ( 湿疹治愈 )的自况素描,进而吟出“今日祭人谁祭我,明朝阴冷向泉台。 ” (谒墓寄慨 )的黯然孤寂。老师此时的心境,犹如宋朝诗人柳永笔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般的苍凉。古来贤者借寂寞,苍凉也是一种美如夕阳的意境。把这些诗文意境连缀起来,俨如一曲饱学儒者洞悉命运、探究太虚的醒世歌吟。老师的思想情绪似乎就是在多重的际遇变化中跳跃、升华乃至淋漓尽致地凝结在诗句当中。读罢这百余首古体诗词,我看到了老师的博学、厚重、凝愁与刚毅。衷心祝愿老师诗情与健康同在!成文生2008 年 12 月 19 日于兰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