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6832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一说到李白,最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的是他的静夜思 ,这首诗,作者以“月”作为中心意象,将诗人抽象的思乡之情形象化。千百年来,不知曾激起过多少他乡游子的深切共鸣。 “明月” 也成了诗人们公认的乡情的寄托。李白对月情有独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甚至载有 “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故事。李白的诗歌,既有 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 月下独酌 、 把酒问月等专题咏月诗篇,更有许多散见在其它诗篇中的咏月佳句。 “月亮” 已成了李白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也是他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他给我们创造了意蕴十分丰富的月亮意象。意象,作为中

2、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范畴之一,是由主观与客观结合交融,即物外形象和诗人的情意相结合而形成艺术境界,它是诗人根据抒情言志的需要,对种种现实生活现象进行概括,从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的具体的审美图景。李白是咏月圣手,他所创造出的月亮意象,或造境或喻人,或寄意或探理,十分丰富而幽美。一 以月造境月亮是一种自然物象,她本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阴晴圆缺,自有她自身的运行规律。然而诗人们却往往在客观存在的月亮身上,结合其它的景物描写,营造出千姿百态的月夜景色,为人物活动提供适应感情表达的场景。营造宏阔之境 李白善于利用月亮营造宏阔壮丽的意境。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写月亮把

3、影子投在水里,像从天上飞下来的明镜,云气簇拥而来形成海市蜃楼,真是新奇美妙!“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一轮明月从天山喷薄而出,云海苍茫,空阔辽远,无边无际,是何等的雄伟壮观!“长风吹月渡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月亮趁着长风从海面飞渡过来,诗人不禁举起酒杯邀月中仙子共饮,这又是多么的超凡脱俗。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望庐山瀑布 )无边海风浩荡而来,月光辉映在空阔的江面上,真是风月无边啊!以上诗句,诗人都将“月”与“ 海”并提,辅以“风”“云”,给人展现了一幅幅开阔宏丽,包容万象的奇丽画面,形成一种超越鸿蒙,笼盖宇宙的非凡气势,让人一读顿

4、觉心胸开阔,逸兴遄飞。营造淡远之境 李白以月造境,有时也平和淡远。如:“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鸣皋歌送征君 )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赠清漳明府侄聿 )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坐在皎洁的月亮下静赏松风琴韵,是多么惬意。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这两句中的月亮,犹如善解人意的天使,与人为伴而同归,与山为友而随转,和谐共存。这种淡远之境,以月为主要画面,伴奏以天籁之音,烘染以天然之色,顿生平和之风、淡远之意、自然之趣,作者的心境与物境融洽无间。营造凄婉之境 李白笔下的月亮除了宏阔、淡远

5、外,也多幽婉与凄凉。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其三)写秋夜月光如水,这美好的月色既为思妇替自家征人赶制寒衣提供了环境,营造了一个幽美的意境,同时也撩拨起思妇的“玉关情” 增添了几分幽怨的色彩。再如:“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园吟)用月照虚城,云迷古木来衬托时过境迁,物渺人去的怀古伤今之情。李白在很多诗篇中将月亮着上惨淡的色彩,营造出凄凉的意境。如:以“月寒江清夜沉沉”(白纻词其二)衬托西施忍辱思国的沉痛心情,以“战罢沙场月色寒”(军行 )烘托“匣里金刀血未干”的残酷现实。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飞。 ”(宿清溪主人 )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自巴东舟

6、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两处都是写羁旅之愁,在寂静的月夜,时而传来啾啾猿啼,真使人不寒而栗。以上这些“月”与“ 寒”, “月”与“ 猿”的意象组合,无疑使画面笼罩上阴森可怖的气氛,凄神寒骨。二 以月寄情“月” 往往是人们感情的寄托,而且人们不管是处于何种心理状态,多情的月亮总是引诱着你的情思,而人们也仿佛一见到月亮就找到了抒发感情的载体月亮代表我的心。李白以月亮作为载体,抒发的感情是丰富的。抒发豪迈之情 豪迈奔放是李白的主体性格,在诗中常常以月为载体来表达。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洲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逸兴壮思是抽象的情怀,如何才能形象地表现出来呢?李白借助于

7、月亮,将这奔腾于心底的急流赋予飞升之势,直欲上天揽月。揽明月便成了作者感情寄托的最高境界。又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句勾勒了一个神奇的境界:那是一个清静之夜,月色皎洁,湖水如镜,诗人以轻快的心情飘然登仙,进入梦境,以神速飞渡镜湖。人在月下飞行,影在水中相送,多情的月一直把他送到向往已久的地方。作者运用浪漫的手法,把自己意欲排遣的遭受权贵排挤的苦闷心情和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惆怅之情 李白是个感情丰富,思想常常处于矛盾之中的诗人,由于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理想得不到实现,而又生性傲岸,不满现实,不依权

8、贵,所以在奔放豪迈中往往又流露出苦闷和惆怅。而这种心情也往往寄托与月。如:“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 长门怨 )作者借咏阿娇先为汉武帝所爱,后渐失宠,遂生妒念,终被废居长门宫的史事,用月照长门的凄婉意境,烘托出人物遭遇的痛苦。作者在咏史,也在自咏。我们再看他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初看这首诗,好象只是在写一次平静的闺中望月,然细品之却是写了闺怨。女主人在白露为霜的寒夜,伫立阶下久久凝望着月亮,直至露湿罗袜,寒气袭人,始知夜深,才返回闺中。回到房里,放下水晶帘,仍无法安眠,只得又呆在窗前从帘缝中窥望撩人的月色。诗题为“怨” 而不着一“怨”字,

9、望月怀人,托月寄情,无限情思,尽在一“望” 之中。又如:“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长相思 )也是借望月表达思妇之怨。此外,诸如“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夜泊牛渚怀古 )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惆怅。 “至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览古 )抒发的是王朝兴废,世事沧桑的感慨。抒发悲戚之情 世上多有悲苦事,会让人伤心痛苦,诗人尤甚。在不堪悲戚的时候,李白往往把月亮当作自己感情申诉和寄托的对象。如:“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玉壶吟 )诗写于作者遭谗被放出朝以后,借东晋大将王敦击玉壶,咏曹操诗的情景,情意豪迈。然在酒过三杯,月下舞剑之后,怀

10、古伤今的悲情油然而生。于是,在幽静的月色下,那“壮心不已”的慷慨声调竟咽不成声而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又如:“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赠崔侍御 ) ,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四) ,前者写身于异地他乡,在一个秋月之夜由一片捣衣声而牵动的思乡情愫。作者不直接写人的感受,而是用一反问来表现:谁能怜悯这轮月亮,她竟整夜地听着这不能让人卒听的令人断肠的捣衣声呢?这样的艺术处理,颇具匠心,感情更为深沉。后者写应征士兵告别父母时,号啕痛哭,日月为之惨淡的伤心场面。他们在长号之后“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这一去“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身!”这种场景的真实描写,表现了李白对弱势群体悲

11、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罪恶的揭露。二者都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都将人的情感通过月亮来表现。这一幕幕人间悲剧,竟能让月亮动声,动容,动情,甚至伤感至极,月犹如此,人何以堪!三 以月拟人在生活中,明月是美好的事物,在文学作品中,明月常用来拟喻品德高尚,容貌亮丽的人物,使人产生联想,进而进入到对审美客体美的意象的认识和欣赏。以月寓高尚的品质 “鱼目安笑我,谓与明月(珠名)同。 ”(答王二十寒夜独酌有怀 )作者以鱼目喻平庸之辈,以明月喻明珠,以明珠喻贤良,这里用来比喻自己。诗中,把自己比作像明月般闪亮的明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那些“ 鱼目”们竟还讥笑我,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作者的崇高品格就在这两个

12、比喻的对比中衬托出来了。 “明月不归沉海底,白云愁色满苍梧。 ”(哭晁卿衡 )晁衡是日本奈良时期留学中国的阿培仲麻吕的汉名。天宝十二年(753 年)晁衡与日本遣唐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同船返日,在海上遇风与别船失散,当时误传晁衡遇难,李白作诗悼念。诗中,明月比喻晁衡人品高洁,才华出众。表达了李白对晁衡遭遇“海难”的悲伤。以月喻亮丽的容貌 以上是以月喻人的品质,而更多的是以月喻人的美貌。如:“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七)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星月。 ”(越女词其一)作者笔下燕赵吴越美女,眉清目秀,比皎洁的月亮还光彩照人。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13、。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写美女的美貌像初升的月华,清纯而羞涩,天真可人。李白有时还把明月当作诗中的人物,与抒情主人公成为了感情深厚的友好伴侣。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飘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以仙、月为理想,以诗、酒伴终生。这首诗,写自己在“独酌无相亲”的情况下,发挥想象与月和影对饮的情形。这里的冷月,并不寒心;这里的只影,也没有给诗人形影相吊的伤感。她们都如知我、慰我的亲密伙伴,从而组成了“对影成三人”的绝妙意境。我歌则月也跟着歌,我舞而影也随之

14、舞。这样,把“月 ”和“影”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世风的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用这种方式排遣心中的愁闷,同时也表现出不与卑劣小人同流合污的傲岸品质。四 以月探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面对自然现象的疑虑,很多诗人总是幻想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寻求答案。行吟泽畔的屈原,面对茫茫的宇宙,对自然、社会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发出了怀疑和质问,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表现了他勇于探索真理和批判旧观念的精神。李白的把酒问月 ,仿佛屈原当年的“天问”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15、,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月亮,是中国人文中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文化意象,作为广阔渺远中的冰镜玉碧般的自然之物,古往今来,人们对她产生过多少不解之迷,引生出多少不同的感想,而她的亘古不变,清辉永存又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去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妙。作者在诗中劈头一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既是对月的崇拜,又是对月的迷惑,以至不得不停杯一问。不知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否脱胎于此,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开篇停杯问月起,接着便一发难收,尽情咏叹追寻。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明月东升于海而没于

16、云,竟碧海蓝天不留一些痕迹,且又能循环往复,这是为什么呢?于是作者只有去追究那些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那每日里不辞辛劳地捣药的白兔,逝去了多少春光韶华,却又到底为了什么?偷吃灵药而飞上碧海青天的嫦娥,对着明月普照的人间,看到那一对对相依相偎的情侣,自己却夜夜独处,又该是多么寂寞冷清啊!古人今人,尽如逝水,而明月则亘古如斯,这到底又是为了什么?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随着作者一起为明月永恒人生短促而感叹。综观全诗,由酒及月,由月及酒,空间与时间互为感受,尤其是将人与月两者反复对照,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以优美的语言塑造出一个崇高、永恒、姣好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月亮意境,凸现出一个孤高、峻洁、不为尘世所染的诗人自我形象。诗情哲理并茂,诵之荡气回肠。另如散见在其他诗中的“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鹦鹉洲 )以月之明朗圆满穷人之迁谪之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