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下的里分生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472299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更新下的里分生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更新下的里分生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更新下的里分生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更新下的里分生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更新下的里分生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更新下的里分生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更新下的里分生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市更新下的里分生存摘要:武汉里分是武汉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我们选取了位于典型汉口旧城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延庆里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居民行为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对于里分更新方式的探寻。关键词:里弄; 旧城更新; 环境行为abstract:wuhan is wuhan modern history in poi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 we chose the typical old city located in hankou kept in a more complete in yanqing as investigati

2、on object,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levant residents behavior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update for the points.keywords: lanes and alleys; the old city update; environment behavior一、背景意义:在如今信息时代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中国越来越多特色鲜明的城市改变了昔日的模样,而淹没

3、于全球现代化的浪潮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丢失了传统、文化以及属于自己的生活习 惯。步入 21 世纪的武汉,其传统地域性居住建筑里弄,也面临着大片拆除的境况。这些里弄大多起建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承载武汉近一个世纪的城市记忆,然而它们如今成片地被千城一律高楼取代。对此,人们对旧城区更新方式的质疑也愈来愈强烈。如何对现存里弄质量底下的生活环境加以改善?如何在旧城更新建设中保存武汉居住建筑的地域性,体现里弄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及空间精神?对当今现存里弄以及里弄居民进行行为研究便具有基础性意义。因此我们选取了位于典型汉口旧城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延庆里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居民行为的调研。实地调

4、研:1 研究地区环境现状说明我们研究的地块位于汉口的旧城区中,二耀小路、三阳路、中山大道、胜利街之间的延庆里。该里于 1933 年建造。其大致格局是:巷道贯通整个里分,其中有 3 条主巷通往城市道路,其间穿插了许多次巷。主巷为东西向,宽约 4 米。次巷为南北向,宽约3 米,最窄的地方只有 2 米。两边相对排列着整齐的两排楼房,一般都是二层小楼,楼房被分割成几个至十几个不等的单元,每个单元门均朝里分内的巷道,小巷既是里分的通道,也是小街居民活动的场所。2 研究方法及研究概要说明 本研究调研时间为 2011 年 11 月 12 日周二从上午 8:30 至下午16:30。主要采用全日断面式调查法,每

5、隔一小时,利用照相行为记录图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记录。记录成果为记录不同时间段人群分布方式,以显示该空间的活动内容。本次调查排除过路性质的活动,以实际停留与巷道中产生活动之人次计算。3 研究过程及数据处理3.1 记录活动分布图及活动分布叠图(见图 1)3.2 巷道活动类型分析巷道的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同时这些活动的行为动作也是多样化的。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按活动的特性对其大致进行了一些分类,以有利于我们对对象活动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我们把这些活动分类如下:同时对于里分我们也进行了一个区域的划分,为了更好的展现哪些活动在哪些地方出现的频率更高,从而挖掘活动与其经常性发生的地方的内在联系。区域划分如图

6、2:分类后,就可以量化各类活动与时间的关系,活动与地点的关系,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活动与时间关系表格如下:4 提出分析问题:里分巷道作为邻里交往空间的特征 从 3 的数据及统计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活动及行为在时空上以及一个活动的过程性规律,并总结了以下交往空间的特征: 总的来说,延庆里公共空间活动具有普适性的以家务、娱乐休闲、交流为主。而贩卖主要因为巷子入口处的早点摊,其时空都有很强的限制性。用餐主要集中在早餐及午餐时间,时间上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工作活动总的来说比较少。 人与人容易碰面的地方,如活动量就越大,如纵横巷交叉口、二耀小路临街面,并且以交流活动和具有交流性质的娱乐活动为主。私密性较

7、强的地方如巷子尽端也会有长时间的交流和休息健身活动,但健身活动以个人活动为主,交流活动也具有很强的固定性。居民有意愿将室内活动延伸至街巷内,如工作、盥洗、用餐等,这些活动往往在居民所居住的房子的门口,所以主要分布在纵横巷上。从小孩子玩耍的空间分布了解居民对于巷道空间安全性认知,经观察发现小孩子玩耍的区域以住家前的次巷以及主次巷交汇点为主,显示居民对于住栋前的次巷空间感到安全。里分山墙面所对巷道尽端既不起交通作用又不具有公共性,居民很少有人会在这里活动,只有少数打电话等具有一定私密性的活动会在此进行。静态活动及个人活动对环境的防御性要求高于动态活动及团 体活动,个人活动及静态活动需要适度且便于控

8、制个体领域,在具名活动交往的场所心理,仍存有中心恐惧感、前尊心理及后防意识,故可以看出静态活动及个人活动地点以沿着巷道的墙边、住栋出入口处的阶梯上进行活动,而动态或团体性活动选择的地点则较不受约束。里分所对的二耀小路上的活动量很大,主要由于二曜小路相对内巷较为宽敞,可以更好开展娱乐交流活动,另外二耀小路在城市道路中人车流量很少,私密性和安全性较好。缺乏公共活动设施,如健身设施、交流设施等。由于健身活动和住宅入口相隔,使健身活动基本不受视线监督的影响,所以可以适当考虑添加设施以满足需求。三、结语在城市的更新换代中,总是会有旧的东西被新的东西取代。里分也是一样,居民们自己也会自发的去改造他们的住房

9、,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那么站在城市的高度上,这些里分建筑该何去何从呢?我们认为,里分建筑群不仅是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还是行为心理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除此以外,武汉的里分建筑的数量比较多,它也是武汉住宅形式重要的组成形式,有保留的价值。但是保留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要墨守陈规的还原建筑原来的面貌,而应该思考如何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1 里分建筑群最出色的地方是他们的群组的布置方式,街道的尺 度,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将来,里分的居民将会大量减少。因此,可以考虑保留里分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对单体建筑进行改造、维修,赋予新的功能,如咖啡店、艺术家工作室等。让建筑的生命可以延续下去,同时也不浪费

10、空间。2 里分有独特的人文内涵,是有代表性的武汉老建筑。因此,可以在武汉选取几处规模较大、较典型的里分开发成文化旅游街,保留部分住户,其余的可以改造成珍品馆、纪念馆等。同时可以作为宣传武汉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的博物馆。3 对广大民众来说,保留历史建筑的真实面貌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可以选取一条街巷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可以借鉴江汉路的经验,打造一条里分历史街道。参考文献:1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朱佳.浅析近代武汉里分住宅的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2011(2):6-73 常芳.武汉里分的历史情结与保护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9): 23-24.4 陈铭、廖慧.武汉里分的自发改造问题研究j华中建筑,2008(6)128-132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 pdf 形式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