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理论”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第一期_图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3467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课堂“理论”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第一期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课堂“理论”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第一期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课堂“理论”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第一期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课堂“理论”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第一期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课堂“理论”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第一期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课堂“理论”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第一期_图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0) 物理教师 31卷第5期 2010矩 高中 物理课 堂“理 论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 俞丽萍 (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浙江上虞312300)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用类似物理学家探索 物理问题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经历过程、领悟物理科学的思 想、学习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我们叫作科学探究物理 课程标准中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 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作为 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根据探究性学习活动所占的要素数 量的不同,我们把探究式教学分为“完全”探究和“部分”探 究,如果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全部包含在内的,称之为 “完全”探究式教学,反之,如果

2、缺少七个要素中的一个或几 个的探究,我们称之为“部分”探究式教学“部分”探究式教 学相对“完全”探究式教学更具灵活性,更能适应当前的物 理课堂教学在“部分”探究式教学中,若没有“设计实验、进 行实验”要素,我们可称之为“理论”探究式教学如何在高 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理论探究式教学?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 程中积极开展了教学实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与思考,现撰 写本文与同行交流 1几个“理论”探究式教学案例 11提供条件,降低难度,开展理论探究 探究内容:人教版选修33课本“内能”中探究分子势 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师:分子势能的大小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位置决定的接 下来我们通过分子力做功情况来讨论分子间势能

3、的变化情 况 师: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指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 与分子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生:当分子问距离子力表现为 引力;当r10子间的作用力趋向于零 师:非常好!我们可 以通过图线来理解分子 力与分子距离之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教师在 黑板上画出分子力与分 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 师:分子力做功与分 子势能之间有什么样的 关系? 生:分子力做正功, 、 一 图1 分子势能E 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师:假定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 为0,使一个分子固定,另一个分子从无穷远逐渐向它靠 近,直至相距很近,请大家在自己纸上建立坐标,在 一12一 图中画出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

4、化的E。一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在坐标中作图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图情况,并将学生的作图情况通过 实物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 师:下面是几位同学画出的E。一同学来 评估一下,他们画出的图线正确吗? l I I ,。一一 L _, ; 图2 l r0 l l 一 I 图4 图3 | 厂一l 图5 生甲:图2不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变为无穷远时,分 子间的分子势能将变为无穷大,这与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 穷大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相矛盾 生乙:图3中,当分子间的距离变为0时,分子势能变 为零,这样是不对的 生:为什么? 生乙:无穷远处的分子势能为零,随着分子问距离的减 小,分子势能应该增大,不可能为零 生丙:当分子问

5、的距离r,一。时,分子问的作用力表现 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 逐渐减小;当分子间的距离r子间的作用力表现 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 逐渐增大;当分子间的距离为r=4中 在r=r 位置时,分子势能为零,不是最小的 师:分子势能是标量还是矢量? 生(集体):标量 师:分子势能的正负表示大小 师:图5中图像正确吗? 生丁:正确 此案例中学生作出E。一,一图线的过程是一个在已知 证据(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分析的过程教师在学 生作E 一出的两个问题(“分子之间的作用 第31卷第5期 2010在 物理教师 013l (2010) 力与分子间

6、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 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为学生自己作E。一,降低了理论探究的难度不同学生的E。一映了不同学生的思维探究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投影 出来的E 一评估与交流中逐步得出正确的结 论 12利用已获得的实验结果,开展理论探究 探究内容:人教版选修35课本“探究碰撞中的不变 量” 提出问题 师: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动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下面 我们通过实验室里拍摄的频闪照片(如图6、如7所示)来 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图6 图7 教师介绍什么是光滑导轨,并通过演示录像使学生明 确图7中频闪照片的得出过程 制定探究计划 师:我们如何根据频闪照片中的信息,来研究两个相互 作用的

7、物体动量的变化规律呢? 生甲:将两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设物体分别为物体A 和物体B,根据照片中的信息确定弹簧片在弹开以前,系统 的总动量声初与弹开后系统的总动量户末,再来确定的关系 生乙:物体作用前后动量的变化量为加= 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 师:如何从频闪照片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来进行分析 呢?需要测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 生:A、度可以通过 位移除以时问得到,可以用图中的标尺测量得到位移初状 态时两物体的速度零 收集实验数据、分析与论证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测A、速度 学生在数据处理时出现了3种情况:测得两侧各一段 位移,并除以时间;测得两侧总的位移,并除以时间;测得两 侧相对后面

8、的位移,并除以时间 评估与交流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将3种情况分别投影到显示屏 上请学生分析哪一种方法最合理,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整理第3种方案的实验数据,可得到A、量守恒,即末,或碰撞前后系统 动量守恒 在本案例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动手做实验, 但在整个过程中,利用实验得到的频闪照片,教师引导学生 经历了提出问题一制定计划(理论探究的计划)一收集实验 数据一分析与论证一系列的理论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科 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3通过多个视角,开展理论探究 探究内容:人教版选修31课本“电阻定律”中的思考 与讨论题 提出问题 如图8所示,度相同、表面为 正方形的导

9、体,但过两导体的 电流方向如图8所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相同吗? 电流 方向 电流 方向 图8 猜想与假设 生甲:导体为,的大小不一样 生乙:师:你提出这种猜想的前提是什么? 生乙: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看到体积比较小 的电阻,而体积大的电阻,我们很少看到难道体积小,电阻 就小吗? 师:同学们能发表自己的观点,非常好每个同学现在 都有了自己的猜想下面,请大家自己来探究自己的观点是 否正确(留5 电流 方向 图9 电流 方向 分析与论证 生丙:设2 的边长为6(如图9所示),则根据电阻定律有 一13 1 (2010) 物理教师 3010由=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需要修改吗? 谢 丽 (安徽师范

10、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本刊2010年第1期发表了浅谈自由落体运动的定 义一文(以下简称“浅文”)指出了人教版从1995年到 2009年各次出版的教科书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 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是错误的“浅文”认为应该如此表述:物体只有在重力作用 下,从速度为0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原因 是“浅文”认为静止是指同时满足速度为0和加速度为0, 只有速度为O,而加速度不为0,就不是静止 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由于机械运动的描述具有相对性,为了描述一个物体 的运动,我们必须先选择另一个或几个物体作为参考系,然 后考察物体相对于

11、参考系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 位置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运动,否则就说这个物体是 静止的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地面为参考系,如果 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在运动;反之,如 果物体相对于地面位置不发生变化,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其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 为止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静止并不要求速度和加速度 同时为0,只要速度为0,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以从手中 释放石块为例来说明自由落体运动,释放石块前,石块相对 于地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此时它的速 度为0,石块处于平衡状态,它的加速度也

12、为0释放石块 后,由牛顿第一定律知,重力将迫使它改变原来的静止状 态但释放石块的瞬问,石块的速度仍为0,石块相对于地 面的位置仍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释放石块的瞬间,石块 仍是静止的,但此时它受重力作用,加速度已不为0了 平时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说到静止,多指物体处于平衡 状态,当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同时为0时,物体处在静止状 态并保持静止状态;而当速度为0,加速度不为0时,物体 将改变静止状态,从静止开始运动释放石块前,石块是处 于持续静止状态,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容易理解释放石块 的瞬间,石块的速度为0,加速度不为0,因而石块由静止开 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在准确把握了静止的概念后,笔者得出的结论是:

13、人教 版从1995年到2009年15年来出版的5版高中物理教科 书中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刘克哲物理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100302) =卫h,=-2 生丁:将电阻口=2b,则电阻看成是4个中两个一组分别并联,然后再把这两 组串联,其等效电阻为以两个电阻应该是相等的 电流 方向 电流 方向 图1O 师:那如果是将况一样吗? 生:应该是一样的 评估与交流 师:以上探究对大家有什么启发吗?如果要来你制造 一个电阻,你会选哪一个? 生卯:2体积小,省材料,携带方便 师:对,这就是有关电学元件的微型化问题 一14一 此案例中,学生通过不同的

14、方法加以证明得出“R,”的结论 2关于“理论”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21实验验证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需要实验,但有实验未必就一定是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给学生准备好实验用的各 种实验仪器,把实验步骤及设计好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写在 黑板上,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在这样的操作过 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有某种程度的提高,但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这种实验探究并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对于科学探究的核心,目前有两种 观点,有人认为“问题”最重要,因为在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中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有的学者认为,科学探究的核 心在于对证据收集、解释形成和求证的处理方式上提出假 设并对假设求证或证伪进行设计,这对学生理解科学本质,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重 要的可见,科学探究的核心并不完全在于实验能力的培养 上,学生动手做实验并不是科学探究的一个必要要素 22猜想、假设与实验验证 有人认为猜想与假设都需要实验验证,其实不然在第 第3010矩 物理教师 1 (2010) 对“向 心加 速度”部分教材的一点改进意见 温树平 (江西省赣州市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