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3013113罗芃心理学论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414886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203013113罗芃心理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0203013113罗芃心理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0203013113罗芃心理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0203013113罗芃心理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203013113罗芃心理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203013113罗芃心理学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学论文题 目: 孩子的心理安全分 院: 文法分院班 级: 10汉本一姓 名: 罗芃学 号: 10203013113完成日期: 2013年 6月 11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教务部二一二年十一月制孩子的心理安全罗 芃(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10 汉本一班 10203013113)【摘 要】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孩子身体安全的呵护上面,却常常忽视对孩子心理安全的呵护。我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给予孩子心理安全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关键词】孩子; 生命成长; 心理安全一、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 家长应该知道的心理学规律: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

2、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孩子是世界上最需要安全感的人。因为世界上的动物按出生形态分成卵生、胎生两种。卵生和胎生,决定了两类生命来到世界上后对安全感需求的巨大差别。卵生动物的原始形态是一个“蛋” ,它孤独、寂寞、单调、简单,放在冰箱里几年都不会坏,被丢弃在原野上或石缝里几年都不会变质,这种低陋、低调的原始生命形态决定了卵生动物出生后对安全感的感受和需求都很低,因此卵生动物出生后一般也都孤独、寂寞、单调、简单、不声不响地简单生存着,有没有人搭理它无所谓。鳄鱼、蛇、乌龟、鸡、鸭、鹅不都是这样吗?胎生动物就不一样了,胎生动物出生前的生命形态是相当复杂、娇气、脆弱、软弱的,它存在于母亲极其温暖、温柔、

3、安静、安稳的子宫里,并被母亲的子宫柔和地拥抱着数个月,被母亲的脐带有保障地喂养着数个月,并被母亲的心跳声和血管流动声时时陪伴呵护着数个月。这种强大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深深地印在胎生生命的基因里,胎生动物在母体里怀孕的时间越长,它对安全感的感受就越深,它出生后对安全感的需求就越大。人类在母体里怀孕的时间是最长的了,因此人类比起其他动物来说对安全感的需求最强烈最大。 孩子生命的最初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反应是大哭,因为离开母体的环境与子宫内部的环境差别太大了,太不安全了,他们生命成长的每一天都需要成人精心地呵护身体的安全和心理的安全。现实生活中成人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孩子身体安全的呵护上面,却常常

4、忽视对孩子心理安全的呵护。然而,人在儿童时期对心理安全的感受是会影响终生的,如果人在儿童时期没有获得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建设,那么他的不安全感会持续终生,他有可能一辈子也摆脱不了不安全的心理阴影。因此,成人应该在关注呵护孩子身体安全的同时也给予孩子心理安全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有其必须遵循的过程。教育的手段或许能将过程缩短或加快但却不可逾越。正如一个孩子在他学会走路之前肯定要先学会站、学会站之前肯定要先学会坐。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父母往往也不会苛求孩子先走后站。然而,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父母开始苛求自己的孩子要比同龄的孩子动作更协调、语言更生动、智

5、力更超群、画画更逼真。而生命成长的过程却是不可苛求,不可超越的。任何一个孩子的动作发展都要经历从不协调到协调;语言的掌握也是从简单、单调到丰富、生动;智力的发展也如皮亚杰所说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因此,我们不应该嘲笑一个幼儿整天抱着洋娃娃自言自语,因为此时的洋娃娃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有生命的。我们也不应该嘲笑一个大班的孩子竟然以为当电梯超员时,只要他单脚站立就能减轻重量,因为此时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所以,父母请放下浮躁而功利的心态,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耐心地陪伴与等待,让孩子以生命原有的方式自信自尊地成长。二、赏识孩子生命成长的独特 人生而不同,每

6、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并成为独特的自己。做父母的都知道,就像每个孩子外貌不同一样,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也具有独特性。如有的孩子刚满一岁就会说话,而有的孩子两三岁才会说话;有的孩子动作很敏捷,有的孩子语言发展比其他孩子更好。就是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其发展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出不平衡性,可能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对数的认识能力比较差。正是这些独特性,成为一个孩子区别另一个孩子的个别特点。它不能简单的用优劣概括,因为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人人拥有的九种智力成分都是相对独立、相互组合的;九种智力都强的人几乎没有。每个孩子都在按照自己的生长轨迹发展着,各有千秋,各有优劣

7、。父母应学会赏识孩子生命成长的独特性,它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基础。赏识本身意味着无条件地接纳、信任和尊重。只有赏识才能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对父母及家庭的重要性,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这样的信念:“我是唯一的,我就是我自己,我是不同于别人的独立的人。 ” 而孩子自我价值感的获得将进一步强化自身心理的安全感。三、悦纳孩子生命成长的平凡 有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是英雄而不是鼓掌的人,孩子的将来能“成大器,做栋梁” ,成为“人上人” ,同时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代价地把孩子送进各

8、种各样的培优班、奥英班、奥数班、口才班,却极少有人认可孩子将来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凡地度过一生。诚然,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要给孩子安全感,但有些人以为,只有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不让孩子感到失望和害怕,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在这里专家告诉家长,保持对孩子公正的态度反而会使孩子有安全感。自古以来,每个能成“大器”者,是与他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分不开的。有所“思”才能有所“为” ,理想定得高,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作用。但是如果把理想仅仅理解为孩子的“成名成家” “出人头地” ,那么未免太狭小了。长此以往的所谓的“强者”教育,不仅

9、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容易产生“目空一切” , “瞧不起普通劳动者”的不健康心理,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每个生命都是上天所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可以给你带来春天一般的美丽;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也可以带给你跳动的喜悦;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位名人,那就让他做一个平凡的人,只要他快乐、诚实、正直、善良。 “野百合也有春天” ,父母应愉悦地接纳孩子生命成长的平凡,因为凡人自有凡人的幸福与快乐。 四、宽容孩子生命成长的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孩子犯错误,是他成长中必经的体验。管教孩

10、子,不等于竭尽全力不让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误,不等于父母教养失误,更不等于孩子的成长有问题。因为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很强,往往一看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就会本能地用有限的经验、自以为是的做法去探索,当孩子做错了,他们一般不会像大人那样轻易放弃,常常有种寻根问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要么继续尝试、要么询问大人,所以说错误会导致另一种的学习,而这种学习是自发的、主动的、积极的。犯错误可能是孩子不专心、没耐心、能力不够引起,大人应该耐心地予以支持和辅导,绝不要横加指责,使做错事的孩子有幼稚、自卑、甚至罪恶的感觉!伟大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

11、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已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是常常挂在老师嘴边的一句话,用于表达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心情。可是,我们经常吃惊地发现,小错误不犯的人,常常犯大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因此,父母应允许孩子犯错,宽容孩子生命成长的犯错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会成长更多,更有自尊感和安全感。 五、树立孩子生命成长的榜样 安全感的需求和安全感的感受,是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的最重要生命质量指标,也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程度的最大要素,大人孩子都如此

12、。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道染缸;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效仿的榜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所以,我们可以说,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一个自身缺乏安全感的家长是养育不出一个具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生命成长的每一天,父母别忘了为孩子树立坚实安全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的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心理安全感将促使他们更加勇敢而自信地面对未来的人生。【注 释】莫笑芳.失落的英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02).【参考文献】1李盛林,万燕霞.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 教育长廊, 2009,(02).2袁汝平,赵廷英.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浅谈J.教育论坛,2008,(20). 3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王晔.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177182. 4范芳,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04):855858. 5龚开国.儿童焦虑现状及其个体差异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4):4664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