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68795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 年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 ”“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A. B. C. D.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

2、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4.近代学者陈寅恪指出:“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他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 B形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构建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D强调“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

3、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6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经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 17、18 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都否定了传统主流思想文化 B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C都对此后的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影响 D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7.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

4、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8. 公元 1500 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 4 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9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 15671620 年)所著的封神演义 ,是一部以公元前 11 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5、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经使用火器10.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11. 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12.“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 ,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

6、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 、 卫 (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 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13宋朝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关注,在欣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时,参观者表了以下见解,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甲:它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 乙:它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产物丙:它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 丁:它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A、甲 B、乙 C、丙 D、丁14.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

7、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5.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16.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是

8、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2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 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7.“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明A.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18.1920 年,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

9、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19.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 ”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20.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

10、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1.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论十大关系 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 B. C. D.22.从 1952 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 201 所减少到 181 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

11、专门人才2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 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 明苏格拉底是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4.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25.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新史学写道:“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诸来者焉。历史者,以

12、过去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 ”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是:A.史学应追求理论的美观 B.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C.历史研究具有永恒的价值 D.史学研究贵在博古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50 分,第 26 题 28 分,第 27 题 22 分。 )26.(28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13、亦不变” ;“ 以教化为大务 ”; “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 ,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材料四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请

14、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7分)(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6 分)3(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 分)(4)在材料四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6 分)(5)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3 分)27 (22 分)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 级社会” 相 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