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学习总结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60066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学习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学习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学习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学习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学习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学习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学习总结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和苏州工业园考察学习总结报告按照 XX 关于机关思想作 风整顿活动的文件精神, 经 XX 统一安排,我于 11 月 9 日至 11 日,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活动。现将学习所得汇报如下:一、两个园区的基本情况1、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 1992 年 7 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 25 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1999 年 8 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 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 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自此,张江园区步入了快

2、速发展阶段。经过 19 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 863 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 “自我设计、自2主经营、自由竞争” 和“ 鼓励成功、 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正逐渐形成。 截止 2010 年底,园区进驻企业达 19

3、05 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1239 亿元。2010 年,园区工业总产值 577.5 亿元;经营总收入 1556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31 亿元;吸引投资总额超过150 亿元,其中吸引合同外资 9.5 亿美元,吸引内资企业注册资本 87.43 亿元。园区共有从业人员 17.34 万人(其中博士 4288 人、硕士 27082 人、大专以上学历 100756 人);园区累计专利申请数22215 件,专利授权数 5934 件。2、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苏州工业园区于 1994 年 2 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 5 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 288 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 80 平方公里

4、,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 35.2 万,常住人口 69.5 万。1994 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 30%,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 3.4%土地、 5.2%人口创造了 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0 年,园区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围绕“ 争先率先、聚焦转型、突出 创新、改善民生 ”工作主线,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 转型加速、亮点增多、效益提升、民生改善” 的良好态势。全年

5、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3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33 亿元,增长 23.9%;实际利用外资 18.5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38 亿美元,其中出口 343 亿美元,分别增长 44%、42.1%;固定资产投资 550 亿元,增长 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2 亿元,增长 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2.6%。今年以来,园区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进二次创业,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1-5 月,全区实现工业产值 1688 亿元,同比增长 19%;新增注册外资 18.9 亿美元,增长 55.7%;进出口总额 318.3 亿美元,增长 8.6%;

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4.2 亿元,增长 23.8%;固定资产 投资 250.1 亿元,增长 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0.8 亿元,增长 20.1%。二、两个园区的成功经验这次选择的两个开发区在体制上各不相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政府间的合作模式,上海张江是公司化管理。但是,他们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创新能力、产业规模等方面创造的突出业绩,探索的成功经验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体制创新 “凡适应世界 经济特别 是科技园区的发展潮流,有利于技 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一切好的做法,在张江都可以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张江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 两年经济总量超过前

7、八年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创出了高科技园区发展之路。实施“聚焦张江 战略” ,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张江园区 5 年完成 2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和产业布局。然而,按常规开发模式,若以平4均每开发 1 平方公里土地投入 7 亿元资金匡算,就需投入 175 亿元,巨额开发资金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入显然不可能。2001 年初,张江园区领导小组做出重要决策:打破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单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资的局面,实行体制创新,开发主体转向多元。即搭建一个开放型、多元化的高科技园区开发平台,加快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进程。从这一年起,张江园区先后大胆引入社会、民间和海外资本 4.5 亿元,相继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基地开

8、发公司,按照园区产业布局,分别承担起园区信息安全、微电子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四大功能基地的开发任务。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 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 15 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 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 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 ”的服务型政府, “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的服务体系、 “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

9、 科学、 规范、透明” 的法制化环境。2、强 化软环境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对 投资者不说不” 为其服 务理念,建立了六大服务体系。一是企业创立服务体系,企业登记审批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进入园区,提供企业登记“一 门式” 服务,缩短企业注册时间;二是人事服务体系,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张江分部提5供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人才引进等服务;三是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在投资者与企业间架建金桥、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在政府与企业间架设金桥、落实政策导向资金;四是申请优惠政策服务体系,代理申请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及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五是专业中介服务体系,园区引进一些

10、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新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苏州工业园为了把园区建设管理好,提高办事效率,苏州市政府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积极成效。苏州工业园确立了全新的“亲商、 亲民、亲环境”理念,构建了“公开、公正、公平” 和透明 规范的法制化 环境,初步建立起 “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 惟一”。3、科学招商张江高科技园区坚持高标准招商。根据产业定位,严格筛选,宁缺勿滥,保证项目质量。坚持专业招商、 “以商引商” 、“以大引大”高标准的招商思路。按照产业聚集进行专业招商,建立非常专业的

11、招商队伍。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产业为主导,通过“ 以商引商 ”、“以大引大”迅速发展壮大,形成集成 电路产业链。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实现从“优惠政策招商 ”到“产业集群招商”的转变,形成了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招商格局,并适时提出了“服务业倍增 计划” ,迅速把招商重心向服务业和科技领域倾斜,6高科技、研发型、生产服务项目及税源型项目明显增多,经济结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累计引进合同外资 344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52 亿美元,注册内资 1325 亿元。三、考察学习所得与上海张江高技术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整齐划一的团队

12、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着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1、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是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 一流” 的精神,加快我单位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 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2、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工业园区是“特区” ,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二是要在市

13、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 ”,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3、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7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我单位的发展的日益关注。余杭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抓住中日两国建交 40 周年的历史机遇,加快园区建设。4、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建立专业的招商团队。营造政策“洼地” ,增 强招

14、商引资吸引力。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哪里形成了“ 洼地” ,资金、人才、技 术、项目等各类要素就会向流向哪里。要想成为经济高地,就必须先营造政策“洼地” 。对现有的各项特惠政策,要继续保持;要学习借鉴发达开发区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移植创新,转变成新的政策优势。围绕大项目的引进与建设,实施“ 按项目给土地,按效益给优 惠” 的“低门槛”政策。对于带动作用强、关联度大的项目,尤其是世界 500 强和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兴办的大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按照“个案处理,特事特办”的原 则, 实行更加优惠的土地出 让和力度更大的财政扶持等办法。 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推进产业招商。一是组建职业化的招商队伍, 实行企

15、业化管理。招商人员原则上要精通外语、熟悉政策、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在保留现有招商骨干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市场化运作,绩效挂钩、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招商人员的收入档次,充分调动专业招商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拓宽对外联系渠道,实行委托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新方式。积极支持鼓励各种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招8商,与中介机构签订招商代理协议,实行委托代理招商。办好招商网站,积极与知名门户网站链接,及时发布、更新招商信息,充分发挥网上招商的作用。三是筹建驻外机构,延伸招商触角。选择合适的城市设立驻外机构,强化其招商联络职能,通过驻外机构与所在地著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驻华办事处和投资企业的公关联络、牵线搭桥,及时跟踪、掌握世界 500 强、国外大公司以及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投资动向,有针对性地宣传、推介北部新区。四是进一步实施“以商引商 ”。对已经入驻 的企业,特别是生物有机肥、科瑞集团、丰田通商等项目,要精心呵护,悉心服务,使其尽可能在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上增资扩股,进一步发展壮大,并通过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通过外商的“现身说法” ,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办厂,实现“以商招商、以外引外 ”的乘数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