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43718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6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 /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 泊

2、位 /淡泊明志 迸发/间不容发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 /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 /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红花湖景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深圳、东莞、广州、珠海等地的车辆,在自行车租赁处更是车水马龙。景区环湖绿道长约 15 公里,沿途花朵姹紫嫣红,是市民踏青赏春的好去处。一路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跑步前行。A湖光山色 B车水马龙 C姹紫嫣红 D三五成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 4 月 4 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鱼幼鱼

3、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这是首次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B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尤其是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腐败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产生叠加效应,就会阻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C记者统计发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中,以东部地区居多。从最低工资金额上 2 / 16看,东部地区的浙江超过了一直高居榜首的上海,成为目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D “地球一小时”是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4、一组是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 _, _ ,_, _ 。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A B C D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 之。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 之学,不事科 举 ,闭门

5、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 庐。季庄 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 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 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 抑崇曰: “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而蒋之所 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 问,使 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

6、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 3 / 16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 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 迈容

7、斋随笔,有删改。注:王氏:王安石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恐怕C虽细事不苟也 马虎 D辄一扣之 求教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不求知于人 不拘于时,学于余B不妄与人接 欲呼张良与俱去C与所缺而未知者 重为乡党所笑D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7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3 分)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开门授徒,仅有

8、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A B C D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9翻译和断句(10 分)(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 分) 4 / 16开 门 授 徒 仅 有 以 自 给 非 其 义 一 毫 不 取 家 至

9、 贫 常 终 日 绝 食 邻 里 或 以 薄 少致 馈 时 时 不 继 宁 与 妻 子 忍 饿 卒 不 以 求 人(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6 分)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临江仙探梅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1)“花态度” “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3 分)(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4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

10、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 (6 分)(1)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 ,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 。 (苏轼赤壁赋 )(4)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15 小题(16 分)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5 / 16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

11、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

12、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

13、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 20 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

14、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6 / 16(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叶朗)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

15、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E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13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3 分)A 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C 孙子兵法 韩非子中揭示的 “兵不厌诈”的思想。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4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 “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形而提出的?(4 分)15根据文本内容,文化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