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意境龙 甸 学 校 刘 正摘要: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我国文化瑰宝之一的古诗,主要是以意境这一特殊形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但是在今天的人们已经习惯于直白的现代文,而不再费尽心思去寻觅古诗的意蕴。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古诗奏出新的韵律,焕发它应有的光彩。古诗教学时引导学生赏析古诗的意境,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陶冶学生健康而高尚的审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想象意境 感悟意境 再现意境 学会赏析一、 发挥想象力,生动展现意境在日常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在教学古诗时,往往只是让让学生会背诵,记住作者名字、朝代,就算是完成任务
2、了。古诗是高度精炼的文学形式,它们在表达主题和感情上往往很含蓄,其意境往往隐含在那些及其浓缩凝炼的诗句里。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入诗中的境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才能再现诗的意境。如教学杜牧的名诗江南春.绝句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人首先给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江南春色图,春到江南,莺歌燕语,绿树红花,色彩斑斓,水村山郭,酒旗招展,它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尺幅千里、境界广大,诗的三、四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薄雾轻烟,正笼罩着一座座巍峨的寺庙,这迷蒙的画面,既为江2南春色增添了一番诗意,又点
3、染了一层浓重的历史色彩。诗人这里写的决不是眼前之景,而主要是胸中之景,想象之景了。是啊!千里江南,江山依旧,而那崇佛扰民的南朝呢?一代又一代如过眼烟云,了无踪迹,只徒然地留下这烟雨中的一座座寺庙而已。可以想象,面对现实和历史,诗人心中感慨万千。正是在这种对比映衬的形象组合中,我们品味到诗人那吊古伤怀的绵绵情思和曲语含讥的深层意蕴。这样引导学生完善的赏析诗的意境,并较深刻的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便能理解这一首诗。二、利用生活经验,感悟诗歌意境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积累不多,且与古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学问修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领悟古诗的意境是有相当难度的。不过,古往今来人们的思想
4、感情,喜怒哀乐都是相通的,我们在教学时,应尽可能调动出学生的生活积累(直接或间接) ,找一个贴近学生的切入点,让学生深入诗的意境,感悟意境。如古诗中关于景物描写的诗句很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我们亲眼见到的或在电视、电影、图画上看到的类似的景物来加深对这类诗意境的感悟,教学古诗中描写别离的诗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某一次与朋友(亲人)分别的经历,加深对这句诗中所表现的诗人那种积极乐观感情的理解。在古诗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可以把学生引入古诗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中,加深对诗意境的感悟。如教学赠汪伦这首诗,这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流传极广、影响极深。也许孩子们
5、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向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在生活中,学生经历了很多的离别场面,有较好的生活经验。李白轻舟欲行,汪伦踏歌来送,联系生活3实际理解这真挚动人的送别!三、利用图画,形象的再现意境古诗中的许多诗往往是诗画合一的。如果我们用图画穿插于古诗的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其他感知器官的联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如送元二使安西插图的画面上,作者与元二拱手作别,元二即将上马奔赴安西的情景清晰可见。由此,我们引导学生结合诗句观察这幅图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中,诗人对友人别后的牵挂与关怀和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的真挚感情不表自露。,学生对古诗的境界
6、把握更深透了。又如教学敕勒歌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融诗于画,以画配诗,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
7、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4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同时,抓住了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教学中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勾画这一幅迷人的北国风貌图。四、赏析关键词句,加深理解意境诗的语言,是作者塑造艺术形象,沟通作者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古诗对语言要求特别高、特别严格。有些诗的语言我们从外表看是比较朴素的,但经过诗人特殊的修辞手段,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那些关键性的词句来玩味赏析。如陶渊明的饮酒第五首语言简洁自然,委婉含蓄,诗人对自己要表现的和要追求的只作些暗示,并
8、不完全明白道出,寄寓较深。诗人所追求的“真意”在哪里呢?诗人只说存在于“采菊东篱下”和“山气日夕佳”这两组景色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玩味体察。 “采菊”两句关键在“悠然”二字,它形象地体现了诗人主观情感和外界景物自然而然的融合过程,如果不是“悠然” ,而是有意“望南山” ,人为地寻找“真意” ,则失自然之趣了。又如教学春夜喜雨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 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 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 ”,其中“潜”、 “润”、 “细” 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 “黑” 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 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 “红湿 ”、 “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全诗未着一个“喜 ”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我们就要抓住这个关键字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5总之,教学时教师如果注意抓住古诗中的关键词句,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以鉴赏分析,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意境的领悟的,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