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及护理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332006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及护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及护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及护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及护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及护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及护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及护理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及护理研究【关键词】 急性脑卒【摘要】 目的 探讨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发病 12h 内入院的 78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冰毯亚低温治疗 72h,使体温在 32 35,药物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 1 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两组体温及心率均有差异(P0.05) ,冰毯亚低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合理使用冰毯亚低温疗法,能降低脑组织耗氧量,保护血脑屏障,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的

2、生成和释放,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关键词】 亚低温;脑卒中;脑保护体温升高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文献资料证明,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温度每下降 1,耗氧量与血流量均降低 679%1 ,同时可避免深度低温的副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及护理经验,我科于 2002年 11 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2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 年 11 月2004 年 1 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72 例,均经过 CT 或 MRI 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3、(脑干梗死或出血除外) ,年龄 3881 岁,平均 (55.68.61)岁,男 40 例,女 32 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2 方法1.2.1 分组 将发病在 12h 内入院的 72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36 例,常规药物治疗组 36 例。亚低温治疗组:男 20 例,女 16 例,年龄 3680 岁;常规药物治疗组:男 22 例,女 14 例,年龄 3881 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疾病的轻重程度、发病及开始治疗时间、并发症以及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2 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组入院后立

4、即使用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 HGT-200 亚低温治疗仪,设定温度(341)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 72h(患者意识清醒后停止治疗),通过3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在 3235 之间,同时进行常规治疗;常规药物治疗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其他辅助治疗基本相同。1.2.3 观察指标 两组入院后均检测体温、呼吸、心率 1 次/h,每 2h 测血压 1 次,共 10 天,以观察亚低温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同时于入院时及治疗 1 个月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两组间死亡率进行对比。2 结果2.1 死亡率 亚低温治疗组存活 27 例(75%) ,死亡 9 例(25%);常规药

5、物治疗组存活 18 例(50%),死亡 18 例(50%) 。两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生命体征 亚低温治疗组治疗 1 周内体温维持在3436,心率由入院时的 88110 次/min 降至 6080 次/min;常规药物治疗组于治疗第 2 天开始体温明显升高,一般38左右,其心率由 85100 次/min 增至 96125 次/min ,两组体温及心率差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亚低温治疗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4度平均评分 383.9,常规药物治疗组 384.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 1 个月后,常规药物治疗组存活 18

6、 例,平均评分为 234.2;亚低温治疗组存活 27 例,为 173.6,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下降趋势。3 护理3.1 病室环境 病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室内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拖 2 次,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 18 22,湿度(6010)%,良好通风,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陪伴人数以 12人为宜,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3.2 饮食护理 急性脑卒中急性期昏迷者暂禁食,病情稳定后方可予鼻饲流质饮食。饮食以糖果及蛋白质为主,不给予高脂肪及油腻食物以免腹泻。饮食温度在 3032或不超过当时体温为宜。3.3 呼吸系统的护理 急性脑卒中亚低温状态下,患者的自身抵抗力降低,易并发呼吸系统感染,以肺

7、部感染最为常见,特别是气管切开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格气管内吸痰的无菌操作,做好呼吸道的湿化和雾化,可滴入稀释的糜蛋白酶+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并定时翻身叩背,以利于黏稠痰液排出,防止痰痂形成和呼吸道干燥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53.4 皮肤护理 降温毯置于患者躯干和臀部,皮肤温度较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易发生冻伤和褥疮。因此降温毯应平铺于床单下,勿皱折,防止降温毯雾水渗湿,并及时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且按时翻身按摩,每小时翻身 1 次,翻身时检查皮肤有无发红、硬结,预防褥疮及冻伤的发生。亚低温治疗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褥疮及冻伤。3.5 预防并发症 (1)应用亚低温治

8、疗可使呼吸减慢、潮气量下降甚至呼吸抑制,合用冬眠合剂时呼吸中枢受抑制,可能出现呼吸麻痹、呼吸骤停,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模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一旦患者呼吸异常、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积极查找原因,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亚低温治疗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因此在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一般行心电监护,通常心率维持在 60次/min 以上,血压 90/60mmHg 以上。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病应更加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6 体温调节护理 肛温和鼻腔温度保持在 32 35比较安全,过高则达不到降温的目的。因此在护理患者时

9、要严密观察降温机的工作,严禁忽高忽低,并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寒战。寒战时耗氧量可增加 100%300% ,并产生热量,对降温不利。复温6时多主张自然复温。4 讨论近十余年研究发现亚低温(32 34)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且副作用小,其治疗机制是2:(1)降低脑组织代谢量,减少耗氧量,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积。(2)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的损伤修复。(3)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摄取。(4)抑制白三烯生成,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5)减少神经细胞钙离子内流,阻断钙超载对神经的毒性作用。(6)具有抗感染、抑制代谢、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呼吸性碱中毒的作用。(7

10、)使内皮细胞活性降低,显著减轻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由此可见亚低温对治疗急性脑卒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脑卒中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产热保温系统失调会出现体温过低,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已不能维持有效体温,可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如血压下降、加重脑的缺血性栓塞、呼吸减慢、排出减少或下降,故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心律失常、心肺并发症等3 。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严重低温(35)时禁用冰毯,否则会加速机体呼吸、循环、代谢减慢甚至终止而导致死亡。尽管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显著,但远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最7近研究表明长程低温(一般指亚低温持续时间24h)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因此本研究采用持续 72h。研究表明,缺

11、血 4h 以内开始亚低温效果较理想,提示脑缺血 4h 内开始亚低温可能是较理想的治疗时间窗,脑缺血 8h 开始亚低温仍有脑保护作用。 Coimra 采用低温 33,持续 5h 研究亚低温治疗时间窗,结果显示缺血 2h 和6h 后开始低温能减少神经细胞损伤 50%。本文采用发病 12h 内作为治疗时间窗,主要是由于许多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往往8h,所以有必要适当延长治疗时间窗。尽管在亚低温治疗组中没有根据不同时间分组,但可看出,8h 后进行亚低温治疗对患者仍有一定益处。【参考文献】1 王忠成.实用颅脑损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43,334-335 ,437-477.2 邱绪襄,廖文满.颅脑外伤.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8-289.3 徐如祥,王伟民.现代颅脑损伤救治策略.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9-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