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331973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作者:温秀明,何春辉,詹卓玲【关键词】 血小板;冰冻;血小板疗效;冰冻血小板摘 要 目的:研究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方法:研究龙岗区各医院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计输血小板前、后 1 h和 24 h 血小板值,算出血小板增值(CCI) ;对治疗性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检测其输血小板前和后 1 h 的出血时间。以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作对照。结果: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 h CCI7.5109L 的例数,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92.3%(36/39) ,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 95.2%(40/42) ,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20.297,P0.05 ) ;24

2、 h CCI4.5109L 的例数,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46.2%(18/39) ,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 90.5%(38/42) ,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218.60,P0.01 ) ;用于治疗性输注时,在输注血小板前,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无显著性(t0,P0.05) ,输注后 1 h 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有显著性(t2.447,P7.5109/L,the group transfused with frozen platelet were 92.3% (36/39),the group transfused with fresh platelet were 95.2% (40/42),differ

3、ence of the two groups was not obvious (2=0.297,P0.05);their percentages of 24 h CCI4.5109/L were 46.2%(18/39) and 90.5%(38/42),difference of them was obvious (2=18.60,P0.01);in the group with therapeutic transfusion hemorrhage,the hemorrhage time of the two 3groups before transfusion took on obviou

4、s difference(t=0,P0.05),1 h hemorrhage tim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ansfusion show that difference was obvious(t=2.447,P0.01).Conclusion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fresh platelet was not to be good,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rozen platelet was superior to fresh platelet.Key words:Platelet;Frozen;The

5、 therapeutic effect of platelet; Frozen platelet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血小板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新鲜血小板采用专用保存仪保存,有效期仅为 7 d(实为 5 d 内输用) ,并且采集检验费时,往往急需时难于获得,现血站与医院存在较大的供求矛盾。为解决矛盾,深圳市血液中心采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辅助输注方式,然而冰冻机采血小板确切疗效如何,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课题对龙岗区各医院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治疗效果,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

6、血的目的。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41.1 临床资料 对龙岗区各医院首次需要输注血小板的 139例患者进行追踪研究。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有 70 例,其中男 38 例,女 32 例,年龄 13 岁82 岁,平均年龄 35.5 岁,冰冻机采血小板应用于治疗性输注 31 例(其中创伤性急性大出血病例 19 例,产科DIC 或大出血患者 4 例,消化道大出血 8 例) ;用于预防性输注 39例。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有 69 例,其中男 35 例,女 34 例,年龄 14 岁76 岁,平均年龄 35.2 岁,用于治疗性输注 27 例(其中创伤性急性大出血病例 15 例,产科 DIC 或大出血患者 2

7、例,消化道大出血 10 例) ;用于预防性输注 42 例。所有病例输注血小板前均无远期输血史。血站关于血小板的供应原则,当临床急需血小板时,先发新鲜机采血小板,无法供应时,再发冰冻机采血小板。1.2 新鲜机采血小板 深圳市龙岗区血站和市血液中心提供,每一治疗量含血小板 2.51011 个。采用血小板专用保存仪于(222)轻振荡保存,5 d 有效期内输注。1.3 冰冻机采血小板 市血液中心提供,采用二甲亚砜(DMSO)作防冻剂,标准方法采集和冻存,于-80 专用超低温冰柜保存,在有效期 1 a 内使用,每 1 治疗量含血小板 2.51011个。用时,43 水浴快速解冻,冻融后 90 min 内以

8、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完。51.4 血小板输注指征 一般当血小板计数20109L 时输注;对于治疗性输注组,血小板计数7.5109L、24 h CCI4.5109L 为血小板输注有效1 。1.6 出血时间 治疗性输注组血小板输注前用 Ivy 法测定患者出血时间,输注血小板 1 h 后再次用 Ivy 法测定出血时间。1.7 统计处理 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组结果比较采用 2 检验,治疗性输注组出血时间结果比较采用 t 检验。2 结果2.1 预防性输注组结果 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 1 h CCI7.5109L 有 36 例,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 1 h CCI7.5109L 有 40 例;输注冰冻机采

9、血小板组 24 h CCI4.5109L 有 18 例,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 24 h CCI4.5109L 有 38 例。两组比较见表 1。表 1 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结果比较(略)62.2 治疗性输注血小板组,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输前出血时间为(82.2)min,输后 1 h 出血时间为(41.3)min ;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输注前出血时间为(82.4)min,输注后 1h 出血时间为(51.8)min。两组结果比较,见表 2。表 2 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时,冰冻组与新鲜组出血时间比较(略)随着我国临床医生对成分输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血小板用量迅速增长,而新鲜血小板在专用保存仪保存下保存期短,

10、难于满足临床急症患者需要,常延误重症患者治疗。早期国外针对骨髓移植和恶性肿瘤反复化疗者,为减少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采用自体血小板冰冻保存,需要时冻融后输注,获满意效果2 。国外采用人工分离方法,有效利用所有献血员的血小板,新鲜血小板能满足临床需要,而我国血液资源贫乏,又惯用单采血小板,更难满足临床,为缓解供需矛盾,深圳市血液中心采用冰冻机采血小板补充输注。临床上血小板主要有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预防性输注占血小板输注的 70%以上3 。为避免因多次输血后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免疫性输注无效,本研究对象输注血小板前均无远期输血史。从结果 1 看冰冻机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效果,新鲜组和冰冻组输后 1 h C

11、CI7.5109L 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可从中看出冰冻机采血小板与新鲜机采血小输注早期 CCI 值相当。与已有文献报道4 ,冰冻机采血小板输注后 1 h CCI 值与常温保存组差异无7显著性,结果较一致,但输后 24 h CCI4.5109L 的有效率,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显著性高于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可见,冰冻机采血小板输入体内后很快被消耗掉,难以发挥远期疗效。因冰冻机采血小板价格较高,且含高浓度的 DMSO,预防性输注时应有选择性地选用新鲜血小板。对于创伤性急性大出血、产科 DIC 或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患者急需输注血小板治疗时,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的出血时间来确定血小板疗效。从结果 2

12、 看,输注血小板前出血时间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但输注血小板后再次测定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发现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出血时间短于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出血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单纯从出血时间看止血效果,短期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优于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可见,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时,难以及时获得新鲜血小板情况下,可以放心采用冰冻机采血小板。单纯采用出血时间难以充分说明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止血效果肯定优于新鲜机采血小板,本结论有待采用更多其他指标来进一步研究确认。参考文献:81 李敬兰,曹金霓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与防治J.中国输血杂志,1994,7(4 ):217.2 Pedrazzoli P,Noris

13、P,Perotti C,et al.Transfusion of platelet concentrates cryopreserved with Thrombosol plus lowdose dimethylsulphoxid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hrombocytopenia:a pilot study.Br J Haematol,2000,108(3):653.3 Petz LD,Swisher SN,Klrinman S,et al.Clinical Practice of Transfusion Medicine,3rd edition.Churchill Livingstone Inc.1996,359412.4 林友田,凌冬红. 常温法与深低温法保存的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17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