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 专题训练素材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328363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 专题训练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 专题训练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 专题训练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 专题训练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 专题训练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 专题训练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 专题训练素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3 高考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专题训练出示目标:1、掌握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法“3+5”阅读法。2、熟记传记文学鉴赏题中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答题步骤和常用术语。快速阅读法“3+5”阅读法的介绍:“3+5”快速阅读法的“三步”:第一步:速读理清思路,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写了传主的那几件事迹,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章结构思路。第二步:精读读准题干,带着问题有目的的细读全文,筛选信息,锁定区域,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第三步:整合明确答题步骤,选取关键词句去否定,留肯定;去修饰, 留主干;去实例, 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 作答。尽可能用原文中的字词句,提取重组,或概

2、括转述, 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机械照抄 ;如需概括, 就要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用词要雅致,精确。“3+5”快速阅读法的“五性”:限时性 专题性 主体性 主导性 激励性高考资源网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守在科学的屋檐下王波1913 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 “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 ”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1878 年, 20 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

3、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了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 22 年后浮现。1900 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 18 年后给普朗克带来

4、了诺贝尔奖。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 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 。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1920 年 10 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2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

5、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 1934 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 1935 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

6、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写道:“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可惜的是,在 1944 年 2 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5 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 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 1945 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 87 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而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 ,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向上帝走去” ,这个“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

7、了一生的科学。(有删改)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句子作用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达三个方面入手。 文分析文章第四段画线句子的作用?答:_ 构建知识体系: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作用的答题步骤分析句子作用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句子内容上作用要考虑语段本身写出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句子意思)还要考虑句子与写作对象或主旨的联系以及对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句子结构上作用与句子所在的位置密不可分,放在文首、文中、文尾作用是不同的。文首句:照应标题(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为下文(中心)作铺垫 总领下文 文中句:前后照应 承上启下(

8、过渡)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为下文作铺垫(5 )转折(内容或思路)文末句: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 卒章显志,揭示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4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5 )强化感情分析句子的表达要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要熟记常用术语 构建方法能力体系:现代文阅读“3+5”快速阅读法对点直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 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术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

9、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术付出了一生。高考资源网- 3 -1937 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

10、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流亡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为了给他补充点营养,家里养了一只母羊,他在下课后带着女儿放羊,父女闲聊着走过山间小路,那是他难得的愉悦时刻。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远在美国的胡适把西方医生的最后诊断结果写信告

11、知陈寅恪。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写此信。很觉悲哀。 ”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 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 ,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 ,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

12、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在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他在文末题诗: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1958 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 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 ”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1961 年 8 月,阔别 12 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 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

13、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高考资源网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 85 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 10 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的。柳如是别传完成于 1964 年,陈寅恪 74 岁。五年后,1969 年 10 月 7 日,陈寅恪走完了他 79 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

14、恪没有留下遗嘱。- 4 - 文章以“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收尾,有什么作用?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不天真时代的天真老人 周有光阮中强人活得足够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不是所有活得久的人就一定是活得明白的人。因为经历世事太多,而易于变得世故,失去赤子之心。如果你活得足够久,却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或者你有很好的思考力,而活得不是足够久,都是个问题。周有光绝对是一个例外。他经历过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正如他自己所言,生命长,就会见到很多奇怪的事情。所幸周老两者皆备,所以,他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经历百年风云的老人睿智的思想。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学者对先生的评价。

15、我一直认为太老的老人的文字一定是很老的,像是来自于上个世纪。读了周老的这本书(注:指周老所著朝闻道集 ,2010 年 1 月出版),我觉得竟如此新奇!真的,他是一位可爱的天真老头。说到天真,这多好的一个词,如今,已经快被异化成贬义词了。或许只能说明,这是一个不天真的时代 。周老自认为自己是一位“两头真”的学者。什么叫两头真呢?他自己的解释是:年轻时候一味天真盲从,到了老年开始探索真理。我想,他探索真理,则是赤子般的天真。他从天真盲目中走了出来,但是他仍然是天真的,是一种理性的天真,是一种自觉的天真。因为天真,他才超凡脱俗,他的文字中仍充满理想!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谈理想的时代,可是,看周老在大谈

16、“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里面的激情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彩。高考资源网因为天真,他无名缰利锁,故而自由超脱,思想透彻,力透纸背,能直达问题核心,直达心灵。正如周老所言,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浪花,而是水底下走势。所以,他用他的百年来的阅历来审视当今世界。他思考的都是大问题:美国何以长盛不衰?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东西方文明能共融吗?他也谈论于丹,他认为,重要的是心中明白: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因为天真,他虽百岁,但仍是说出皇帝一丝不挂的小孩,他能够看到真相,说出真话。他说,“” ,全国人民发生精神休克状态,一度呆若木鸡,丧失了思考能力。后来慢慢清醒过来,恢复思考文化问题。他认为“只有清算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华夏文化任重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