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80086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 ,及黄河、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目标1利用收集的资料描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理解黄河和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2通过诗歌、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感受“母亲河” 的情怀,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3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在对黄河、长江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母亲河对人们生产、

2、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对母亲河现状的思考。教学方法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积极拓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黄河流域的简图,小红旗,泡沫塑料。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河、长江流域的资料。二、探究过程(课前准备)六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收集黄河流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新课导入)教师先宣布今天的比赛规则:争夺小红旗。每位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小红旗最多就是我们今天的优胜小组。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合作精神)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当讲解员,上讲台介绍黄河流域的基本概况。 (主要介绍黄河源头,龙羊峡大坝,河套平原,壶口瀑布,开封附近的悬河,

3、黄河入海口) 。 (惟妙惟肖的讲解把大家带入轻松的课堂)【过渡】谢谢六位导游带领我们领略了黄河流域的风光,并让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的地理及人文状况。他们分别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了两面小红旗。【展示】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抢答下列几个问题。1请画出黄河的干流?2黄河流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3黄河流域主要有哪几种气候类型?4黄河流域有哪几种地形?【提问】为什么称黄河为我们的母亲河?学生追溯黄河的历史,分析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影响。【过渡】是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被人们称为母亲河,然而,在近代史上,祖国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蹂躏,母亲在流血,黄河在哭泣,作为中华儿女,如果你

4、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能甘心受敌人的欺辱吗?【展示】播放保卫黄河 (片段)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黄河磅礴汹涌的气势,渲染热爱母亲河的情怀)【承转】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保卫了黄河,然而岁月流逝,今大的母亲河却又流泪了,这是为什么呢?【描述】学生描述黄河为什么流泪(即分析黄河流域的现状以及设想将来的状况) 。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去思考、去分析、去想象)【过渡】黄河流域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忧。下面让我们去看看另外一条母亲河,她是(生:长江)历史上,母亲河的子女们曾用智慧和真挚的情感谱写了很多赞美母亲河的诗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高声朗读这首长江之歌 (片段)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品味文学的韵味,感受长江的美丽。 )【承转】长江的确很美,关于长江流域的地理状况,我们在课堂上就不再讲解了,同学们在课后可以以刚才黄河流域讲解员的形式,以教材 55 页的练习题作为参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学生把准备好的各种图文资料拿出来,一起交流学习。【过渡】从大家的展示中,我们了解到三峡工程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防洪,长江会发洪水吗?【提问】最近哪一年曾发生过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为什么长江会发生这次特大洪灾?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引导。【归纳】1998 年洪灾发生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因素) 。1998 年洪灾给我们的深刻教

6、训是: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承转】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我们嘉兴近年发过洪水吗?嘉兴的水资源现状如何?引导学生把目光转向身边的河流状况,实话实说家乡的河流状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作适当补充或引导。【归纳】总的来说,母亲河和家乡河的现状很令人担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长此以往,她们将可能面临枯竭的一天,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作为青少年,不能袖手旁观,坐以待毙。为此,我们该做些什么?【讨论】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畅谈保护母亲河、家乡河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建议】祖国母亲 54 岁的生日快到了,拟一份“拯救母亲河,从我做起” 的倡议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三、教学评析(一)关于教学目标全日制义

7、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 对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优先考虑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是支撑上述目标实施的基础。 ”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导游讲解、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组抢答等,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发现的过程,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也是积极有效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因此,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在知识目标的达成上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如:上课伊始,六位讲解员上讲台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黄河流域的有关情况,这六位讲解员讲

8、得过快,也过于简略。此时作为起引导作用的教师,应加以补充。如果教师片面追求教学形式和教学速度,而没有对重点内容深入剖析,将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基础知识的错误想法。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的提高、兴趣的培养也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接受新理念,无论是课程,还是学科,都离不开具体的知识。我们强调转变学习方式,为了什么?仅求“过程”行吗?既然是叫“学习方式” ,必须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前提下。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基础知识。(二)关于课堂评价新课程倡导学生应该是课堂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

9、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形式。本节课教师采用的课堂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鼓励式评价,二是判断式评价。鼓励式评价采用小红旗竞赛方式,不管回答是否正确、全面、标准,只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都能拿到一面小红旗。这种评价方式对激发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我观察到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语气比较平缓,回答完毕后教师忘了发给他小红旗,而他失望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教师手中的小红旗。我想这位学生这一堂课会一直挂念着此事,而无心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事情虽小,但也反映了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采用

10、这种评价方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课堂上注意每一个细节,做到心中真正有学生?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千姿百态,有的可能完全不在教师的预料之中。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进行判断式评价?我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评,也可以是教师评价,但不管用哪种方式,教师自己应有一个基本的评价意见。如:学生在讨论 1998 年的长江洪灾时,各抒己见。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从社会的角度考虑,1998 年长江洪灾也有好处,因为发大水,所以建三峡工程。这样那些一辈子呆在山区的山民就可以移民到我们东部发达地区,定居在这里。 ”对于这个同学的回答,教师当时既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自己也没有补充说明(可能一时也想不出该如何评价) 。其实把三峡移民作为 1998 年洪灾的积极影响,显然是不恰当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适当引导,使学生学会全面看问题。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奇奇怪怪的问题,如何进行评价?怎样评价才是有效的?这需要教师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