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江苏高考古诗鉴赏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7635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江苏高考古诗鉴赏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江苏高考古诗鉴赏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江苏高考古诗鉴赏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江苏高考古诗鉴赏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江苏高考古诗鉴赏复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期末古诗鉴赏复习一bigdog 09.6.14【一】诗歌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抒情可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描写:常见的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 、 “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虚实结合;“味”是触觉角度。还可远观、近看、俯视、仰视。另外还有白描、工笔。侧面描写。2、表现手法又

2、叫艺术手法渲染。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衬托。分为正衬、反衬。正衬多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反衬则可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僧敲月下门” “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对比。用典。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象征。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竹子象征气节,浮云象征游子。移情。如扬州慢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虚实相生。如雨霖铃 。抑扬。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

3、典、设问、反问、想象、双关、叠词。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黄庭坚坐中有眉山 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1) “人生莫放酒杯干” ,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诗词名句很多,请按要求举出一例。 (4 分)作者: 篇名: 2名句: (2)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

4、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1)如: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塑造了一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或“及时行乐” ) 、近乎“狂人”的隐士形象。词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抵触。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问题。 (8 分)春居杂兴宋王禹偁两株桃杏映 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 (4 分)(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5、感情?(4 分)(1) “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2 分) ,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 (2 分)(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 分)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 (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 (1 分) ,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 (2 分)3、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

6、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1) “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4 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分)3(1)用的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2)满腹愁绪,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让作者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 雨 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 分)(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辅垫。(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泰蓝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和雨后的“奇”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