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7605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欣赏下面一首古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 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第二句诗用“入”、“ 流” 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 动”中之景?答案:23(2 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 分)月影映入江水(0.5 分),又随江水流去( 0.5 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1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8-9 题。(6 分)【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 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 分)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 分)(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 分)答案: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 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

3、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 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 分)答案:(1)咏史诗(1 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 分)(2)“东风 ”指火烧赤壁一事(1 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兰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 (3 分)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o)歌:船歌。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 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1 分)9.半夜鲤鱼来上滩 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

4、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2 分)8.(1 分)镜中看9.(2 分)示例:鱼抢春(新)水, (调皮地)涌上溪滩, (拨鳍摆尾)啪啪蹦跳。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墨梅:水墨画的梅花。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

5、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黄云:乌云。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

6、怎样的贬谪生活?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 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

7、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

8、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注释】渔者:捕鱼的人。但:只。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9、一个写照。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注释】吴越,指今苏杭一带。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1、答案: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八、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注释】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掩映:时隐时现。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

10、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九、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解】 雪:指梨花。新 课 标 第 一 网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2、“人生看得

11、几清明”,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古诗赏析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游 湖宋徐俯双飞燕子

12、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1 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十 五 夜 望 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移家别湖上亭戎 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 栏 梨 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

13、得几清明。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诗中写景从 写到 ,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渡 汉 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夜 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这首诗

14、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菊 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雨 后 池 上刘 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江郎山和韵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注释】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1

15、、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 、 的特点。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答案: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1、答:柳条、藤蔓、黄莺。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

16、、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1、答:淡白、深青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1、答:院内 院外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1、答:触觉、视觉、听觉2、答:孤寂凄冷1、答: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1、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