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见”的近期律师业观察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60584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是我见”的近期律师业观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是我见”的近期律师业观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是我见”的近期律师业观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是我见”的近期律师业观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是我见”的近期律师业观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是我见”的近期律师业观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是我见”的近期律师业观察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是我见”的近期律师业观察报告 之三一直来,我希望自己不断去观察和体味咱律师一行,慢慢从中去得到启发。所以之前写过几篇所谓的“观察报告”,这一篇就定为第三篇吧,以后继续写下去。但因为我近 5 年都将是诉讼律师,故观察的起点仍局限于诉讼律师范围;也因为自己仍道行尚浅,只能凭借入行前 3 年的关注了解和这些年结交的许多律师前辈等来观察,故结论难免浅薄、杂乱甚至偏颇,但至少可以为准备司考或准备实习或准备坚守这一职业的同仁一个视角,仅此而已。此文不免杂乱些,这与我 2014 年后的所见、所闻有关联,乱就乱吧。一、“创收”在继续往顶端积聚这话题老生常谈,但今天刷网易新闻发现,传统的“二八定律”格局其实

2、已经被不断打破。据 2013 年的调查显示,“中国 10%的富人,占有的全国资产比例是 64%!”这已经远超出传统的“二八定律”,可见我国的这种财富积聚效应和贫富差距在进一步增大。这个数据让我感到一阵寒意。咱们律师一行的现状,同样如此。上周省律协和市律协来我所调研,提供的数据也是如此,如天册所直接突破了年创收 2 亿,我们这样多次分化和年轻人为主的老牌所 2013也实现了 60%的快速增长。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任何东西(包括财富)积聚到一定程序会几何级增长,而非按部就班。这种积聚效的不断放大,从我一个富有的朋友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的话语中也可印证:前几年赚钱最痛苦,别说挣数十万,就是几万元也挣得

3、很辛苦;但当你终于熬过这几年,终于能挣到几十万元的资本后,后面阶段却似乎一下子容易起来了,基本是 1 年迈上了以前 3 年的台阶,直至越来越快,如突破百万元大关;此时可能遭遇瓶颈,也可能继续加快即大家熟知的“滚雪球”原理。初看,这似乎是好消息,可见咱们这个行业的美好前景,而且我们都能判断近几年必将出现律师的黄金时期,原因以后详述。但再深入想象,却觉得可怕。咱们律师一行也在呈现这种财富的汇聚效应,背后却导致了年轻律师状况更加艰难,大律师们更加业务繁忙,盆满钵满,但年轻律师将更加艰难,僧多肉却少。当业务和财富向顶端积聚时,也意味着底部的人更加挣扎。当然,我们也可换个角度看,我们努力让自己不断积累、

4、学习并趋向于顶端,如此我们的创收也会积聚、放大、加快!但关键是你熬得住这份焦虑和挣扎吗?二、“大律所”未必“强大”,点到即止其实,现在的很多“航空母舰”式的律所,在快速扩张中,外面看着非常光鲜,实力非凡,也很会营销宣传:执业律师达数千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等等,名声响亮,但内部细细一看,或是“摆摊制”来快速扩大规模,其实缺乏真正的实力;或是做大了却使得管理、制度等系列问题也在扩大;或是仅是个别地区的分所实力较强“大”的似乎只是人数和规模,其他方面未必“大”,未必“强”。以上这些信息源于司法部门领导,结合本人的观察,也的确如此。总之,经常有人来问是选择怎样的律所为好,之前我曾建议选择大所、牛

5、所实习或职业,但不得不补充限制一个前提:不要盲目进入“航空母舰”式的律所,反而选择小而精但专业领域很牛的名所,或者规模中等、实力较强的好所,也许更有利于发展。三、“专业切口”宜小,“业余时间”定终身至于“万金油”律师的优劣问题已无需探讨下去,但近期在关注一些律师的“专业切口”问题,再一次发现想要做大做强的,几乎都是只专研或偏重于某一或某几个专业领域的,如此容易成为“专家”,让自己研究深入,同行竞争中容易脱颖而出,自然该专业领域的案源也会不断相对集中到这些律师手中。我们浙江省类似的成功案例就已经数不胜数。撇开那些专业型的非诉所不说,其他综合所很难再非诉业务上与之抗衡;仅说说诉讼为主的律所,我省的

6、阳光时代所,在电力、能源、水利等专业领域,国内罕有敌手,律师不多,创收却惊人;又如专做建筑房地产的腾飞金鹰所,也很牛,在这一领域执牛耳;单个律师而言,如袁裕来律师,一直专做行政诉讼,现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自然是他挑选案子;刑事领域的陈有西律师、徐宗新律师等;天册所的罗云律师,后来一直偏向于知识产权律师,现在越来越有影响力;我们所也是,老大的“再审”专业领域响当当,高级合伙人 J 律师的劳动人事领域绝对少有律师能够匹敌,他们的创收自然不可能低于 300 万,刹车可不容易踩。我更想说的是,当我们在感叹案源太少,感叹业务少得可怜时,或者在我们还不得不“万金油”时,是不是已经做好了若干年后自己的专

7、业化方向定位和钻研呢?谋一时,不如谋万世,至少不能太过重视一城一池的得失!人生是几局棋,暂时下错一子或丢了一局不打紧。但很遗憾地发现,有的律师在现实面前低头,为五斗米折腰了,这本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慢慢就被各种杂的案子所“绑架”,慢慢就适应了,似乎收入也客户,就此满足止步了,甚至还到处宣扬“我什么都做”的也不绝于耳。而也有的律师,一边在为养家糊口做着“杂”的案子,但一边却在狠狠钻研自己未来的专业领域,后发制人。我们常说: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差异等、优势等无不源于你的业余时间。我想,有些时候拿出熬夜打游戏或打麻将等精力和精神,没什么办不成的!如果你在办案之余或下班后仍能静心为未来做准备,做某一领域

8、的专业钻研,想必即使眼前饥寒交迫,若干年后也定是大为可观。且当我看到几个律师的博客或网站后,发现有的律师切口真的很小。宁波有位律师就专做“森林”等这一“小切口”,一开始自然艰难,没几个案子,但几年后他成精了,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政府部门也来聘请其做顾问,其他当事人络绎不绝,全国都有了他的身影。又如,有律师专做“土地”一块,或专做“拆迁”,或专做“银行业务”,或专做“劳动业务”,或专做“继承”,甚至专做“品牌打假”、“税务”、“特许经营”等,总之,法律的庞杂足以为你提供一个很小、很专或很适合你的若干领域。如此若干年下来,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里手,和只做过一两个类似案子的同行竞争,谁败阵可想而知。所

9、以,“杂”的仅是眼前的无奈选择,也是必要的积累阶段,但我们却不得不做到“杂”在眼前,却心怀高远!鲁迅先生所言极是,如果你只看到眼前的物质在闪光,势必错过头顶灿烂的群星!不妨说说我自己(不惜透露自己的小秘密),我的未来定位是“企业商事”领域,如劳动人事,如担保融资,如新三板挂牌,又如财务税收等,凡是现在只要和企业发展有关的业务都在钻研,不着急,一个阶段只主攻一块。前段时间花了 4 个月左右收集市面上的实务书籍、案例等,总结、整理,刚基本拿下了劳动人事专业积累和研究,也积累了数十万字。现准备银行的融资担保等业务。而其他业务只求领略,如刑事案也办过一个,明白了这一系列程序和要点,将来为企业服务时遇到

10、刑事案件至少不会茫然无措;也做了一个离婚案,似乎企业主遇到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无需多言。夜深了,先说这几点,留点到下次,以免“如”郎才尽!“等风来”:对身边律师的2013 观察报告上一篇写了 2013 的自己,这一篇想写写自己身边律师们。我曾一度在观察和总结身边的律师,不仅因为我想总结出一点有用的东西,也因为总有新来的实习生为是否该加入行业或加入后能否做好而犹豫。也许这一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执业方向、成功方式、得失教训等方面的借鉴。当然,我只以我所情况来观察,截取我所作为一个律师行业的横切面,管窥蠡测罢了。当我看了律师梦飞翔兄的新作写给迷茫的朋友后,不敢提笔了,写得真好,字字玑珠。但我还是提起了笔

11、,算是写给迷茫的朋友之狗尾续貂篇吧。从“创收”角度观察:“等风来”许多年轻律师的生存状态和困境,也许很贴近一部电影的名字等风来。的确,我辈年轻律师都在“等风来”,然而,这平淡无风的日子毕竟煎熬,但你不得不熬着。正如一味中药,不熬,哪来的强身健体的药汤呢?哪怕现在太过风平浪静、庸庸碌碌,但咱们定能等到“乘风破浪时”。我不妨从最现实的钱的问题说起,其中也能看出一些东西。整体的创收分布虽不是严格的“二八”定律,但却接近“二八”定律;局部细看,大部分律师个体的创收都在提升,业务量都在突破,只是提升幅度之大小有别。2013 年,我所总创收 2200 余万,其中创收排名前 12 位的律师创收1500 余万

12、,占律所总业务量的七成江山,但人数比例(兼职教授挂证等除外)差不多是 30%。似乎更严格说应是“三七”定律。其中,大部分是合伙人,两位律所老大的创收就占了 1/4,类似于司考命题中的“重者恒重”。但细看创收位于 70%区间的律师也颇为乐观,2013 年各自业务领域内均有提升:有的律师从 2012 年的 30 多万跻身为 2013 的 50 万上下;有的律师从原有的 10 几万突破至 20 或 30 万;更牛的是我所一个年级较大的 Z 实习律师,今年业务繁忙,虽然案子不大,但累计起来也非常可观。因与他较好,我曾好奇地探询其业务来源的具体比例,他的总结是:原有客户介绍的业务占 1/3,新开发的业务

13、占到一半,还有部分是做个有心人而偶遇所得总之,你看他和我一起进所实习,但常常因接待一波波当事人而错过饭点,常常见他忙着出差,常常忙得嘴唇上火出血每个人都是一段独特的历史,其辛苦恣睢,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律师一行最俗套、最实在地概括就是,拼专业,比人脉,熬资历、攒经验的行业。除去有人脉积累、家庭背景等特殊情况,一般前几年很难突破,总是原地徘徊居多,但往后却可以在专业、经验、人脉等都积聚后,开始“滚雪球”(只要不是毫无追求、浑浑噩噩),总会慢慢滚得厚实起来这是我改行做律师的真正原因,不像我在事业单位那样一眼看到头,年年岁岁花相似,重复中年华老去,激情慢慢消退。所以,不能只看到所里老大们赚大钱

14、,但他们无一不是职业了 15 年以上的老律师。这一行的个人奋斗是有盼头、有希望的,但公务员等却不是你去拼命就能提升的,也许这也是公务员与律师这一两难选择的一种参考答案。用飞翔兄的话说,“律师就像海波一样,前期不断的加温毫无作用,到了那个风度,就忽然改变了形态。”但“等风来”,不容易。“风”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吹来。所以,也就常见小部分律师,律所最低的 10 万创收标准也很难达到,有的一直在 10 万左右徘徊,除去办案成本、律所提成,基本就是生活艰难了,类似情况往往执业后几年也未能突破,一次次在挣扎中坚持,在坚持中怀疑。这也许也是学法网上许多消极声音的根源。这部分律师,在我观察,其“等风不来”绝对事

15、出有因。这些原因不全面,但各位可以对照,如果有你的身影,那就不用多抱怨了,或抓紧反思、改变,或趁早改行。第一种是“入错行型”。能通过司考的,智商绝不会有问题,但其可能情商偏低,性格内向,言语表达不自信,做事粗枝大叶等,总之,不是为人处世问题,就是个人性格问题。这些都成了其不大适合做律师的根源。如此个性如何独当一面?如何与客户谈判?自己都没底气,如何让客户信任?在中国,能打得起官司的客户(工伤、劳动等情形除外),几个不是人精?他们怎么会把极为重要的一个官司甚至身家性命托付给你?第二种是“犹疑不定型”。常常看到部分年轻律师或实习律师的案头,常摆着几本考取公务员的书籍,据我观察,似乎也没有看完多少页

16、,而专业书籍似乎他也静不下心去看。两边不讨好!面对眼前暂时的困境,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怀疑自己的选择,三心二意中,做着眼前事,想着改行事。就这样,因为自己慢慢走得远了,就忘了自己出发时的方向!由此开始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业务不佳,越是抱怨怀疑;越是怀疑,就越是不去思考执业方向;越不思考,就越是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症结如此恶性循环者估计不在少数。建议这类型的人快刀斩乱麻,要么改行,要么坚持,否则猪八戒照镜子的下场不远了。第三种“业务不钻型”或“助手自居型”。有的律师即使有朋友介绍了案源,但因为不专业,常常被客户投诉或舍弃。这就不多说了。需要唠叨的是,同样是做律师的助理,不同的定位和要求,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这就难怪,同一个师父带出来的几个徒弟,也各有各样。为什么?因为有的一开始就定位自己是“独立办案”的律师,即使办的是师父的案子,自己拿不到钱,却善于偷师,善于总结,当成自己的案子在思考、琢磨、探讨,慢慢地必然羽翼丰满,终能独立闯荡江湖;但有的却总以“助理”自居,不去思考案件全貌,不去当成自己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