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的合肥实践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60328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的合肥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的合肥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的合肥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的合肥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的合肥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的合肥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的合肥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的合肥实践2012 年 01 月 10 日 08:07 来源:合肥日报 手机看新闻合肥经开区芙蓉社区大学生网格员市领导杨思松在庐阳区光明街道调研社区信息化工作瑶海区方庙街道万绿园社区和谐家园文艺演出核心提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可以说,社区稳定则社会稳定,社区和谐则社会和谐。合肥市目前有 43 个街道、421 个城市社区、283 个农村社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和流动人口变成了“社区人” ,如何搞好社区建设,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让社区成为居民群众的和谐家园和幸福港湾,成为我市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和突破口。2010 年

2、11 月,合肥市高规格召开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动员大会,计划用两年时间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省会特点、合肥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民政局以此为契机,坚持关注基层、关注民生,把城乡社区作为“水之源” ,以社区服务管理项目为“金种子” ,以创新服务管理机制为“好肥料” ,广挖“渠”多种“树” ,夯实基础,理顺关系,努力探索社区服务管理的新路子。如今,走进社区、走近居民,笔者看到了从初步构想到清晰蓝图、从理念深化到创新实践、从政府倡导到百姓认同的新画面,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样本”在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并最大程度惠及百姓的发展路径

3、。“网格化” 编织出万千百姓笑脸合肥市有这样一张大网,有 3262 个网格,由 5716 名网格责任人牵引,撒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这张网,凝结着政府用责任铸就的对群众的一往情深;凝结着全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民主情怀;是政府用服务织出的和谐社会的“贴心衣” 。“4 月 2 日(指 2011 年) ,协税护税摸底工作;4 月 11 日,安全检查 36 户;4 月 12日,房屋下水道维修 3 户”这是合肥市经开区芙蓉社区网格员王明宏的“民情日记”中的摘录。一本小小的“民情日记” ,记载了一位社区工作者的平凡琐事,翻开来,都是一桩桩关系百姓民生的事,大到居民对小区环境、安全卫生、房屋漏水的意见、建议,小到

4、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事情琐碎、繁杂。自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后,合肥市经开区就为每位网格员配备了“民情日记” ,让网格员随身携带,填写走访时间、地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从此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为能更密切的贴近百姓,为百姓服务,2008 年蜀山区在全省率先试点网格化管理,随后庐阳、瑶海等区也相继试点推进网格化建设。2010 年,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决定在全国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合肥市成为我省唯一的试点城市。合肥市提出从 2011 年开始,在全市城区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在三县开展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后情况截然不同。以前,在社区有劳动、计生各种“

5、协管员” ,多头管理,群众不方便。去年以来,合肥市整合各种协管员资源,探索建立一岗多责、一专多能、责权清晰的社区网格化服务机制。从上学、医疗、就业到治安,网格员负责掌握责任网格内的基本情况。群众可以 365 天、24 小时向社区提出服务需求,群众办事时间大为缩短。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合肥市民政局去年制定了关于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见 ,根据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根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合理设置社区网格,原则上以 300500 户为一网格。同时将规范组织架构,明确划分职责,理顺操作程序,落实岗位要求。在这样的责任机制中,社区工作人员被打破工作分工限制后,除了履行

6、自身的岗位职责外,还要负责自己网格内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最终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的无缝衔接;在严格责任体系中,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的规划化和高效化管理。合肥经开区去年招聘了包括党员、团员、积极分子在内的 31 名安徽大学学生为首批大学生“网格员” ,成为参与文明交通志愿行动、社区图书馆和老年大学管理等各种社区活动的生力军。蜀山区对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深化、细化,重新规定了网格责任人职责,确定了网格责任人待遇(该区财政给予工作津贴每人每月 400 元) 。据了解,合肥市目前共设立了 3262 个网格,有网格责任人 5716 人。已基本实现城区网

7、格化管理全覆盖,三县 30%的城镇社区也实行网格化管理。到 2012 年底,合肥市三县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将达到 60%。“信息化” 全面提速社区服务管理瑶海区居民张林芝想请居委会帮忙出租安纺一村 A2 区自己的一套住房。工作人员轻点鼠标,2 分钟就从电子“户况图”里查到纺织 1 村 A2 区 X 栋 X 室是空房,通过社居委发布到茂林路社区网站的“温馨提示”上。没过几天承租户找到房主的联系方式,双方洽谈达成协议,让张大姐很满意。“这个小铃儿一摁,你那儿就能感觉到振动?”101 岁的黄学英奶奶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用力地又试着按了几下手中八角形的小盒子,身旁医护人员手腕上的接收机立马“呜呜

8、呜”地跳起舞来。老人突发疾病,不但可以随时通过智能呼叫系统求救,更能享受到叫餐、按摩、洗浴、理发、家政一条龙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加强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的有效手段和技术支撑。去年以来,市经信委、民政局等部门通过深入调研论证,明确了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注重应用、强化服务”的原则,建立统一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打造社区服务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目前我市在庐阳区开展社区服务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该区以加强社会管理、方便服务居民为导向,以“两网一屏” (即工作内网、便民服务外网和触摸屏)为形式,以人口、户况信息为基础,做到“

9、地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实现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社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从 2012 年起,我市将在庐阳区信息化试点模式的基础上深化提升,顶层设计,统一标准后在全市全面铺开。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 180 个社区建立了社区网站(社区 QQ 群、社区博客) 。庐阳、蜀山、经开区等区建立了全区统一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其他部分区、街道也建立了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对社区人、地、物、情、事、组织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今后如果你想要订票的话,在自己的社区里就可以实现了。据了解,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服务业务,在部分社区试点开展了“多功能数字化便民

10、服务亭”项目。“它能缴费、查询、充值、订票等,同时还具有社会管理、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我们计划三年内在所有城市社区配备智能化便民服务设施。 ”合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信息技术推进社区建设,已成为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未来两年,我市各区、县均将建立社区服务信息中心,全市 100%的城市社区和 30%的农村社区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网格。“组织化” 打造出高效服务队伍社区“两委”是社区的主体组织,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去年 3 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百人计划”工程等 6 个实施方案的通知 ,把社区工作者队伍作为“六大”

11、人才队伍之一,提出建立社区工作者的经济和政治待遇“双保障”机制。即:一是在经济上落实待遇。提出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全市(当地县)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并参照国家有关标准享受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待遇;二是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纳入街道后备干部人选,在提拔使用时列入优先考察对象。2010 年我市共有 9 名社区工作者提拔到街道办事处领导岗位。去年又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从 66 名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中通过公开考试录用 10 名到市直机关任公务员,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同时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探索建立市直单位新招

12、录公务员下社区锻炼制度和市党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每两年开展“全市十佳社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为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架构,理顺关系,提高效率,今年以来各区因地制宜开展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蜀山区在新一轮街、居体制改革中,除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外,还出台了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居委、社区工作站三者关系、深化“议行分设” 、明确界定街居工作人员身份等措施。庐阳区杏林街道、包河区芜湖路街道积极探索并实践社区的有效整合(由原 7 个社区合并为 4 个) ,将机构进行缩减,最大限度优化人员配置。新站区撤消街道(乡镇) ,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高新区、经开区分别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大社区”管理模式,减少了行政层级,

13、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我市今年内还将组织成立合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为全市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组织平台(目前全市共有专职社工 6858 人) ,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开展。通过以上措施,合肥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服务(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与社区志愿组织、社区便民商业组织及其他组织相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全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得到了稳定和优化,社区组织关系进一步理顺,社区、网格等基层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 “服务基层、贴近群众”的社区工作机制全面建立。“服务化”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小到打油买菜、理发缴费,大到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走出家门三五分钟

14、,最多不超过 15 分钟,通过社区服务,都可以得到满足。社区是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关乎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近年来,合肥市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打造市民“十五分钟生活圈” ,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品质。社区服务设施是为居民服务的基础,是一项“硬条件” ,合肥市坚持规划先行,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合肥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 ,把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公建配套项目,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同时明确了由民政部门负责新建住宅区内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的专项验收,确保其全面落实到位。2009、2010 年合肥市相继开展了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活动,市、区、街道、社区共投入 2500 多

15、万元,通过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出 31 个标准化示范区,作为全市社区服务的标杆和样板,以起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作用。2011 年,合肥市除按照“4410”标准继续推进第三批共 33 个城市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外,还启动了农村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要求,未来两年将推动有条件的街道、社区突出服务重点,设立“四个中心” ,实现“四个面向” ,即:建立社会救助中心,面向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服务;建立就业服务中心,面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培训、推介等就业援助服务;建立居家养老和残疾人服务中心,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护理、康复、精神慰藉服务;建立青少年

16、文化活动中心,面向未成年人提供陪护、兴趣培养和学习辅导服务。确立新的社区运行体系。变过去的 “事出多门” 为 “一门办结” , 98%以上的社区开展了 “一站式 ” 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 5 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52 个,社区服务站 319 个,共拥有 4000 多个社区服务网点,服务项目达 270 多项,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街居普遍建立了就业和社保、文化教育、便民利民、行政服务、社会事务服务、卫生服务、党建联谊、治安联防、救困扶贫服务平台。全市共有各类社区志愿者组织 1000 多个,社区志愿者 12 万余人,年服务 70 万人次。目前,各区的社区服务化建设日趋完善,各具特色。瑶海区结合旧城改造,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志愿参与服务、居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商业服务向社区全覆盖;庐阳区安庆路街道开通“民意直通车” ,通过“一网一线一箱一岗”的形式广泛收集辖区居民群众关于社区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包河区宁国新村社区组建由驻地单位、学校、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