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选择题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36975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届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选择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8届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选择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8届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选择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8届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选择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8届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选择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届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选择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题专项之一第 1 页,共 4 页2008 届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题一班级 姓名 会考号 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泊(b) 飘泊 停泊 水泊梁山 淡泊明志B、载(zi ) 载体 下载 风雪载途 载歌载舞C、应(yng) 应该 应届 应接不暇 应有尽有D、模(m)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共商国事 关怀备至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B、装潢 稗官野史 坐收鱼利 万变不离其宗C、寒暄 山清水秀 融会贯通 制之死地而后生D、肖像 一筹莫展 优柔寡断 知彼知己,百战不

2、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颇广。B、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C、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文过饰非,都是不对的。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 “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 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制止和规范权力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反腐败斗争中迫在眉睫的课题。B、上海团干部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生存靠什么,靠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质。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D、发

3、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是真理吗?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被称 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我看到的一个方面是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影响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描述人类社会 话语权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早期,话语权掌握在代表世俗权威的“ 君”和宗教权威的“神 ”手中。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或其他什么样的目的, “君”和“神”都决不会放弃对话语权的掌控,这个时代姑且称之为话语权的“君神 时代”。非官 办媒体出现之后,话语权扩散到了世俗和宗教之外的媒体手中,更多的人有了话语权,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向媒体“

4、 投稿”的形式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但话语权始终没有泛滥,是因为“编辑” 作为话语权的“签证官”控制了拥有话语权的人的数量,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话语权的“编辑时代”。互 联网出现之后, 话语权 没有了编辑的控制,从此流失到每个人的手中,一股“投稿赤潮 ”(亦称“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海藻等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 顿时湮没了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人都能够最便捷的把自己的话语传 播给其他的人,话语权被无限度分散,造就了这个话语权的“ 滥言时代”。选择题专项之一第 2 页,共 4 页“滥言时代”注定是“ 话语暴民” 的时代。正如民主选举会

5、发展到竞选人比赛谄媚民众一样,被极度分散的话语权为 了扩大其影响必然也会谄媚其他的 话语权拥有者以换取几声廉价的喝彩。当一个话语权的 拥有者以谄媚为发展手段的 时候,在事 实上必定成为理性的敌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从而堕落为“话语暴民”。秩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话语暴民” 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当我们访问网上任何一个“群言堂 ”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偏激的、狂妄的话语总有无数的喝彩者,相反,理性的声音在那里却显得无比微弱。邪 说在这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如同经济学上的“ 劣币排斥良币”一样 ,邪说的“赤潮”在这里到处弥漫,真理和公正被亵渎。无论是“君神时代”还是“编辑时代”,话语权都是具

6、有理性意识的集团的话语权,从而也就使这个话语权成为维护秩序的工具。而当话语权纯粹成 为个体的话语权之后,个体理性的不能保证也就使话语权的理性尽丧,成为具有更大随意性的个体的玩具,成 为破坏秩序的刀斧。话语权的个体化就是“政出私门”的肇端,也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5、下列对“话语暴民” 所作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话语暴民”造就了话语权的“滥言时代”。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个性化的必然结果。C、“话语暴民”占据了网上“群言堂”,这里只出产邪说,排斥真理与公正。D、“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破坏者,是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发展到以谄媚为手段、以理性为敌人时堕落而来的。6、下列对“话语

7、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语暴民以偏激狂妄的话语换取无数的喝彩,动摇了理性的权威。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纯粹个体化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C、话语暴民的理性不能保证,使得个体话语权的理性尽丧。D、话语暴民把话语权作为个体的玩具,这种随意性破坏了话语秩序。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四媒体空前扩大了个体的话语权,使网上 “群言堂” 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B、话语暴民破坏了话语秩序,因此互联网上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C、话语权的理性意识和集团性才能有效维持话语秩序。D、互联网是话语暴民的盛筵,可以

8、通过全力遍罚,让法律把“暴民”完全变成“ 良民”。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 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曹操)尝抑之曰: 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课彰读诗 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 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 好为将。 太祖曰:为将奈何?对 曰: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 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

9、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 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 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 数百匹。用田豫 计,固守要隙, 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 铠中数箭,意气益 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选择题专项之一第 3 页,共 4 页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 远,士 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 斩。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 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

10、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 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太祖东还 ,以彰行越骑将军,留 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课彰读诗 书 课:督促B.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C.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D. 召彰诣行在所 诣:前往9下

11、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B. 尔其戒之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C. 虏乃退散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D. 斩首获生以千数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C、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D. 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选择题专项之一第 4

12、 页,共 4 页参考答案1、B(A、水泊 p C、应接不暇 yng D、模具 m)2、D(A、国事是 B、鱼渔 C 、制置)3、C(A、“漠不关心” 不能带宾语 B、“危言危行” 正直言行 D 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4、D(A、“规范 ”多余 B、“健康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不能并列 C、应为“ 晚年的袁枚”,语序不当)5、D(A 项中造就话语权“ 滥言时代 ”的罪魁祸首应该是“话语权的无限度分散”,而不是“话语暴民”。B 项中 “个性化”应为“个体化” 。C 项说法过于绝对,不够准确)6、B(题干问的是原因,B 项表述的是结果)7、C(A 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误。B 项“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有误。D 项说法不合理,“全力遍罚”根据“法不责众”常识可以推断出这个说法有误。)8. C (及,赶上,追上。 )9. B (前一个“其” ,副词,一定;后一个“其” ,代词,他的。 ) 10. D(曹彰立为任城王在文帝(曹丕)黄初三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