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36302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8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8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8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8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王羲之故居观光旅游。游览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和故居的情况。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前人曾以 “灵秀钟毓,代有伟人”赞誉之。在临沂历代所出的名人中,以王羲之最为世人所崇,故人们又习惯地把临沂城称为“羲之故里”。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 303 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 ,361 年去世,享年59 岁,因曾为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其书艺上师承前人,变革古法,创立今体和遒媚流更的书风,把今体书法推向了文人书法的极致,被后人誉为“书圣” ,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

2、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主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 。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气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王羲之家族属于琅琊王氏,西晋时,为琅琊国(郡 )第一旺族。西晋末年,外受北方匈奴势力刘渊的威胁,内受“八王之乱” 的影响,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不安。这时,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建议南迁,并与王羲之的从伯王敦(为大将军) 、王导(为丞相) 辅佐司马睿渡江,拥立司马睿登基,建立东晋王朝。名重一时,有“王与马

3、,共天下”之称,居江南王、谢、郗、庾四家族之首。 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 年,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 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 20 亩。1990 年 10 月,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 OO 二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又投资 7000 多万元进行二期扩建,扩建后占地面积达到 80 多亩。内有砚池怀古、曲水流觞、夕阳普照、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鹅池水暖、千秋五贤等景区。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王羲之故居” 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 进入南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砚池怀古。内有洗砚池、墨华

4、轩、孝行桥、晋墨留香亭、无名碑亭、晋墨斋、晒书台、琅琊书院等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这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现在的洗砚池比过去要小,仅为当时的十分之一大。王羲之离临沂南迁时五岁,在旧时的名门望族五岁开始习字应是可信的。传说王羲之幼年每次练字完毕,都要到他家旁边的池塘里涮笔洗砚。他洗笔的同时还经常做“ 悬笔悬纸书” 。他以水面为纸,悬腕悬笔而书,在水面上仔细体会笔尖与水面接触的细微感受,笔牵情走,意随笔动,达到了心笔合一的地步。天长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的乌黑了,留下了“池水尽墨”的千古美谈。即使历经千年,其色不变,后人称此池为“洗砚池”。其实,

5、王家为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艺、王彬是有名的画家,尤其是王艺的书画,人称晋室第一,长于章草和飞白,善画人物、鸟兽、鱼龙。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艺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历史记载,晋朝时共有113 名书法家,其中王家就占 23 位,所以,准确地说,洗砚池应是王家习书作画的几代子弟洗笔砚所染黑。 沿竹林西行,过“ 月季园” 便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陈列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石刻 80 余块。这些书法不仅是书法中的上乘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颂扬倍致,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有一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箕裘

6、勿忘先贤,继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昆。 碑廊尽头东侧便是孝行桥。此桥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 24 孝的故事。中国人世代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二十四孝的传说。这二十四孝中,我们临沂就占七孝,分别是:仲由负米(孔子学生子路,鲁国卞桥人,今平邑人 )、鞭打芦花(孔子学生闵子骞,鲁国人,今平邑人)、曾参养志(孔子学生,鲁国武城人,今平邑人)、老莱斑衣(春秋末期隐士,曾居蒙山之阳),郯子养鹿(春秋时郯国人,今郯城人) 、王哀泣坟(三国魏东莞人,今沂水县人)、王祥卧冰(西晋琅琊临沂人,今临沂市兰山区人)。其中, “卧冰求鲤” 的故事,讲的就是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 即王羲之的曾祖父

7、王览同父异母的哥哥)的故事,王祥年幼丧母,其父续娶一朱姓女子为妻,继母心地歹毒,为人尖刻,对待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并不在意,任劳任怨,侍奉父母,尽心竭力,无怨无悔。考试大收集整理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一年冬天,病中的继母,想吃鲤鱼,让王祥去捉鱼,年龄尚小的王祥,来到村旁的河边,当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河里已经结满了厚厚的冰层。王祥站在冰上,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一会儿拿起一根木棒,使劲地敲打冰面,木棒直震得两手发麻;他一会儿又搬起一块大石头,不停地敲打,而冰面只留下几个小小的白点。王祥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可是坚硬的冰屋依然纹丝不动。他解开棉袄的纽扣,不停地喘息,这时,从冰面的倒影里,王祥发现自己的头

8、上冒着热气,王祥猛然大悟,他以孩子的思维,迅速地将肚子紧贴着寒冷的冰面上,想用体温暖化坚冰。时间一长,王祥就冻昏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据说,王祥的孝行被巡游的天神看见,报告了玉皇大帝。上天也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便让天神显灵:冰,慢慢地自己化开了,一股强大的暖流,让王祥苏醒过来,两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从河里跳出来,王祥忘了浑身的麻木,上前,一把抓起鲤鱼,紧紧地抱在怀里,一瘸一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说来奇怪,从此以后,王祥卧冰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迹:春夏秋一年三季倒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唯独一到寒冬腊月,塞冰封河的时候,在王祥卧冰处,总有几尺见方的地方从不结冰,一千多年历来如此。当地人夸称这是孝

9、子留下的灵迹,这条河也因此被称为孝感河,现在习称孝河。这个地方也因为和这个典故有关,过去非常有名,明代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称为“孝河凝冰”。有人曾为此题诗道: 镇日东风鼓翠澜,长河吹遍水如干。 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棱层映月寒。 堤畔鹭联飞始见,波心鱼隐钓犹难。 王祥一去今多载,留得冰模与后看。 另外,此河还盛产莲藕,远近有名。每到夏日,一池碧波,十里荷香,碧盘滚珠,玉莲含金,片片荷叶之间,鹅群嬉戏,别有情趣,为当地的一大景观,更为奇妙地是,此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还在藕面的中间比别处的多出一眼,为八个空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老百姓常说:“这个人的心眼真好!”“ 好心

10、眼 ”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建这个孝行桥吗?因为王家起家从孝开始,王祥的孝行为他赢得了盛名,当时汉晋两朝倡导“以孝治天下” ,时任徐州刺史的吕虔敬慕他的大名,荐王祥为州中别驾,王家便从此发家,成为一代望族,兴盛 300 多年。 过了孝行桥,沿竹林间的奇曲小径东南而行,前方便是秀立于水中的“晋墨留香亭”;复而东行,这块 “晋王右军洗砚池碑 ”便是无名碑。为什么叫“ 无名碑”呢? 据传,明朝万历期间沂州知府钱达道为王羲之家题字,因怕鲁班门前弄大斧之嫌,而没有留名。这正如刚才在书法碑廊中看到的一幅题词:我今提笔也题碑,鲁班门前弄大斧。 再向东即是“ 晋墨斋” ,是卖书画艺术纪念品的地

11、方。 看过无名碑,向北 10 米即是高出地面 2 米的晒书台,是当年王羲之习字晒书的地方。台上有一石碑巍然而立,上面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南面这块碑是镇庙之石,有 “山泰” 二字,称道教符。 晒书台北面是享誉齐鲁的琅琊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60 年) 沂州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这是 5 间仿古建筑,占地 200 平方米,是现代人重修的。其匾额“琅琊书院 ”四个字是从王羲之的 圣教序中集下来的。当时这里是临沂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临沂一中即起源于此。清末曾下令废除旧的私塾包括书院,改成学堂,叫临沂书学堂。历史上临沂第一家义校也起源于

12、此。进入书院,我们可以看到里面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碑帖,如琅琊帖 、 兰亭序 、 乐毅论 、 小楷四种 、 十七帖等,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是我们前面参观过的碑廊中作品的真迹。 走出琅琊书院,穿过茂林修竹,在普照寺西侧曲水绕园处即是有名的“曲水流觞”景区。王羲之生平最为人称道的是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于兰亭举行的“修禊”盛会,此举促成了千古名作兰亭序的诞生。其时,名流雅集,流觞曲水,赋诗饮酒,传为美谈。此地虽无崇山峻岭,但不乏“茂林修竹” ,溪边兰芷丛生,置八角“兰亭” 一座,是全园之中最富自然野趣的景观。其南,碑廊尽头设“引流”花榭,取意兰亭序中“激流涌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13、的描述。大家可徜徉于此,体味当年王羲之与好友雅集,饮酒赋诗题序之情。出“曲水流觞 ”景区东行,有一仿古建筑,这就是右军祠,这里是王羲之生平纪念馆和书法艺术纪念馆,祠堂正门朝东,门屋三间,上题“右军祠”,正堂“骋怀堂” 四间,大家看祠堂里供奉着王氏家族中最有名的三位书法家,三位先贤均丰肩润面,气宇轩昂。端坐正中的是书圣王羲之,左侧的是其子王献之,右侧的这个僧人打扮的叫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是其子王徽之之后,生在隋朝,也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出右军祠东行,地下有两座古代砖墓,这就是在 2003 年二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出的山东省内第一、全国罕见的晋代古墓。西边的这个为二号墓,东边的为一号墓。经过

14、专家鉴定,晋墓年代大约在西晋时期。墓主为当时王室成员、名门望族或是高级官吏。墓葬价值惊人,推动史学研究。一号墓内仅葬三出 252 多件精美文物,其中凤鸟形铜熏炉、胡人骑兽青瓷器、青铜器等 7 件,为一级文物,铜驽机、铰盂等7 件为二级文物,所有金器、部分瓷器、青铜器等 45 件为三级文物,这些文物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风俗:埋葬三个未成年人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出土随葬品丰富而精美,为山东晋墓所罕见;二号墓虽被盗,但规模更大,墓室结构完整,与一号墓相距不远,是山东已发掘砖室墓中规模最大的单室墓葬。两座墓葬属山东省内唯一、全国罕见的,对于填补省内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突破魏晋史学研究的现状,

15、甚至对全国范围内的史学研究,起着更大的作用,现有关部门正将洗砚池晋墓的发掘,申报为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并写入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名册。 各位游客:领略完晋墓悠久的历史文化神韵,我们共同游览下一个景点 - 普照寺,它为古琅琊八大景的第一景。它即是王羲之祖先的老家所在,常说王羲之故居“南国戒珠,北国晋照” ,北国普照指的就是这里,晋永喜元年(公元 307 年) ,王羲之随家族南迁南京,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保故宅,舍故宅为佛寺,因为魏晋时,崇兴佛教,寺院为世人所崇,把故宅作为佛寺这样就没有人破坏了。金皇统四年,觉海和尚所立普照寺碑上面记载:后魏时,曾对该寺进行修复。唐玄宗开元八年(了

16、20 年),赐名开元寺,宋改天宁万寿寺。伪齐刘豫时,易天宁为普照。金天会十五年(1137 年)废伪齐,僧妙济禅师觉海来普照寺任住持。越四年,在沂州防御使高召和式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并架石为桥跨望月湖,把原来的偏僻狭隘的寺院周围变成空旷之境。接着,翻修殿宇,在大雄宝殿之北,创建藏经楼,收藏佛经 5048 卷。 殿两侧站立着气宇轩昂、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相对而立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天王 ”、俗称“四大金刚”。面对大雄宝殿威武而立的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这里就是普照寺的正殿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主尊像就是释迦牟尼佛像。“大雄”是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是说他如同大勇士一样,有神力降服众魔,由于佛经说他是按绝对真理如实而来,民间习惯上就称他“如来佛”。右为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统称“ 三世佛” 即过去佛(药师佛)、现在佛 (如来佛) 、将来佛(阿弥陀佛)。释迦佛左右两旁弟子为迦叶和阿难二尊者。分立两旁是站在水生动物身上的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观音原是古印度一个国王的长子,出家后跟随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