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解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323562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化学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化学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化学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化学名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名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编码氨基酸: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 300 余种,但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 20 种,这 20 种氨基酸在基因 DNA 分子中有它们的特异遗传密码,因而也称编码氨基酸。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有各自的遗传密码,称之为编码氨基酸。2. 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而不能合成,不需由食物提供的一类氨基酸。包括缬、异、亮、苯、蛋、色、苏、赖八种氨基酸。3. 氨基酸的等电点(pI):在某一 pH 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 pH 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4. 模体(或模序,motif):几个(多位 23 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

2、近,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称为模体或模序,也有人将其称为超二级结构。5. 结构域: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其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6. 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以热休克蛋白为代表的参与蛋白质转运、折叠、聚合和解聚等一系列功能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它通过提供一个保护环境,加速蛋白质折叠成天然构象或形成四级结构。分子伴侣是一大类参与蛋白质的转运、折叠、聚合、解聚、错误折叠后的重新折叠及原始蛋白质活性调控等一系列功能保守蛋白质家族。这一家族的蛋白质结构上互不相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可以和部分折叠或没有折叠的蛋白

3、质分子结合,稳定它们的构象,免遭其他酶的水解或促进蛋白质折叠成正确的空间构象。7. 变构效应:一个蛋白质与其配体(或其它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它适合于功能的需要,这一类变化称为别构效应或变构效应。8. 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Hb 的配体为 O2)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如果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反之则为负协同效应。9.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主要发生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10.蛋白

4、质的等电点(pI):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 pH 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 pH 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11.肽单元:构成肽键的 C-N 键长为 0.133nm,比相邻的 C -N 单键(0.145nm)短,而较C=N 双键(0.128nm)长,所以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且围绕肽键 C 和N 的三个键角之和均为 360,说明构成肽键的 6 个原子 C1 、C、O、H、C 2 同处在一个平面上,形成所谓的肽单元,肽单元中 O 和 H 以及 C1 和 C2 所处的位置均为反式构型。12.DNA 复性:DNA 复性指变性

5、 DNA 在适当条件下,两条无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13.DNA 变性:DNA 变性指 DNA 分子由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构的现象。14.杂交:不同来源的核酸变性后,合并在一起进行复性,这时,只要这些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含有可以形成碱基互补配对的片段,复性也会发生于不同来源的核酸链之间,形成所谓的杂交双链,这个过程称为杂交。15.核酸的解链温度:通常将核酸加热变性过程中,50DNA 变性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解链温度,由于这一现象和结晶的融解相类似,又称融解温度(Tm)16.酶动力学:酶动力学是指定量研究酶促反应的特性,包括各种影响因素下的催化反应特性。17.米氏

6、常数:即 Km,在特定反应条件下,Km 是酶对其底物的特征常数,主要取决于酶自身结构和底物结构,与酶和底物的浓度都无关,Km 在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浓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对应的底物浓度。18.酶原:有些定位在特定部位的酶在细胞内刚合成或刚分泌时没有活性,必须在对应生理环境下,得到相应信号启动,才被另外的蛋白酶专一性地水解一个或几个肽键,可以释放出对应的小肽,同时导致构象发生明显改变,形成对应的活性中心或使酶活性中心对外开放可以结合底物,使酶表现出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前体称做酶原。19.酶原激活:酶原转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酶原激活过程实际上是酶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20.同工酶:

7、同工酶是指在同一个体内的可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即免疫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21.酶级联效应:生物细胞内酶的修饰需由另一种酶催化,有多种酶串联成一系列连续的酶催化酶的修饰反应,可以使最终酶的催化效应获得极大放大,这种效应称为酶级联效应。22.糖酵解: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成乳酸的过程。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为乳糖的过程成为糖酵解。23.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无氧分解是指机体相对缺氧时,葡萄糖或糖原生成乳酸并生成能量的过程。因其与酵母菌的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同,故又被称为糖酵解。24.糖酵解途径:糖酵解根据其反应特点,整个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葡萄糖或糖原转

8、变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途径。25.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直接将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26.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代谢的主要反式,机体大多数组织通过有氧氧化获取能量。27.糖异生:从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机体内只有肝、肾能通过糖异生补充血糖。28.乳酸循环或 Cori 氏循环:由肌肉糖酵解产生的乳酸,经血液转运入肝,肝又将乳酸通过糖异生补充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的现象称为乳酸循环或 Cori 氏循环。29.巴斯德效应:

9、Pasteur 在研究酵母菌时,发现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内糖酵解作用受到抑制,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减少,这种有氧氧化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称为巴斯德效应。30.底物循环:由不同的酶催化的单向反应,形成两个作用物互变的循环称为作用物循环或底物循环。31.蚕豆病:当吃入了氧化性物质时,如服用抗疟疾药-扑疟喹啉、阿司匹林或磺胺,或者是吃了蚕豆后,由于其红细胞中 NADPH+H+的需要量增加,而病人红细胞中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速度则不能相应增加,提供的 NADPH+H+不能保证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所应有的水平,可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贫血,俗称蚕豆病。32.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作用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

10、化在组织细胞中进行,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故又称为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机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成 CO2和 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33.呼吸链:呼吸链是指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酶或辅酶。其作用是以传递电子和 H+的形式传递代谢物氧化脱下的氢原子(2H) ,最后使活化的氢与活化的氧结合生成水。该传递链进行的连锁反应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有关,古称为呼吸链,也叫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由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组成的按序排列的能将氢传递给氧生成水的氧化还原体系,称为呼吸链。此过程和细胞呼吸有关。34.呼吸链 P/O 比值:P/O 比值是指物质氧化时,每

11、消耗 1 摩尔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 ADP 摩尔数) ,即生成 ATP 的摩尔数。35.解偶联剂: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的物质称为解偶联剂。36.高能磷酸键:将水解时释放出21kJ/mol 自由能的磷酸酯键或磷酸酐键称为高能磷酸键,用符号“”表示。37.混合功能氧化酶:(MFO):微粒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氧化酶体系,它的功能不是产生能量,而在于给有关底物分子加上一个氧原子使其羟化(加氧氧化) ,古称为单加氧酶或羟化酶。由于这个酶能使 O2中一个氧原子加入底物,而另一个氧原子被电子传递系统传来的 e 还原并与 2H+结合成 H2O,因此有时又称此酶为混合功能氧化酶。38.脂类:脂类是脂

12、肪和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可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的生物分子。脂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氢、氧,有些还含有氮、磷及硫。39.类脂:主要存在于生物膜,神经组织中含量较多,其他组织含量较少。体内类脂的含量不受营养状况及机体活动的影响,古称固定脂或基本脂。类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40.人体必需脂肪酸:多数脂肪酸在人体内能合成,只有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植物油中摄取,称为人体必需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但体内需要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41.脂肪动员:储存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被一系列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并释放入血供全身

13、各组织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42.激素敏感脂肪酶(HSL):三酰甘油脂肪酶活性受激素的调节,又称激素敏感脂肪酶。43.脂解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膜表面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 cAMP 生成增加。cAMP 激活蛋白激酶使胞内 HSL 磷酸化而活化,从而加速三酰甘油水解为二酰甘油及脂肪酶。这些能直接激活三酰甘油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的激素称为脂解激素。44.抗脂解激素:胰岛素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 cAMP 生成,抑制蛋白激酶,从而使 HSL 去磷酸化而失活,抑制脂肪动员,称为抗脂解激素。45.脂肪酸 -氧化: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分解是从

14、羟基端 -碳原子开始,每次水解 2 个碳原子。偶数碳脂肪酸最终形成苯乙酸,而奇数碳脂肪酸最终形成苯甲酸。46.酮体:酮体是乙酰乙酸、-羟基丁酸及丙酮三种物质的总称。它们是脂肪酸在肝脏进行正常分解代谢所产生的特殊中间产物。酮体通过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氧化利用,是肝脏输出能量的一种方式。47.ACP(酰基载体蛋白):ACP 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00Da 的多肽,与辅酶 A 相似,含有 4-磷酸泛酰硫基乙胺基团,此外,该酶系中 -酮脂酰合酶分子中含有半胱氨酸残基。48.溶血磷脂:各种甘油磷脂如脱去一个酯酰基(通常是 C2 位上的酯酰基)则产生相应的溶血磷脂。49.血脂: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血脂

15、。包括三酰甘油及少量二酰甘油及单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以及非酯化脂肪酸。50.脂蛋白:血脂在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亲水复合体,呈颗粒状,称为脂蛋白,脂蛋白是血脂在血浆中的存在及运输形式。51.载脂蛋白(Apo):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52.LPL(脂蛋白脂肪酶或脂蛋白酯酶):人的 LPL 由 475 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54kDa,人体内几乎所有实体组织(如肾、骨骼肌、心肌和脂肪组织等)均能合成。定位于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53.LCAT(卵磷脂胆固醇):LCAT 酶蛋白由 416 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 47kDa,是一种糖蛋白,LCAT 由肝脏合成并分

16、泌入血,在血液中发挥作用,以游离或与脂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它能催化卵磷脂 2 位上的酯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的 3 位羟基,形成溶血卵磷脂和胆固醇酯。54.CM(乳糜微粒):CM 是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主要形式,由小肠粘膜细胞合成,在血浆中转化为残粒,肝脏是残粒清除的部位。55.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是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形式,大部分在肝细胞合成,小肠细胞也能合成少量。56.LDL(低密度脂蛋白):LDL 是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及其酯的主要形式。LDL在血浆中由 VLDL 转变而来,肝脏是降解 LDL 的主要器官,肾上腺皮质、卵巢、睾丸等组织摄取及降解 LDL 的能力也较强。57.HDL(高密度脂蛋白):HDL 的主要功能是逆向转运胆固醇,即从肝外组织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代谢。HDL 由肝和小肠粘膜细胞合成,以肝脏为主,在血浆中代谢转变后,主要在肝脏降解。58.ACAT(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在组织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可在脂酰辅酶 A 胆固醇脂酰转移酶的催化下接受脂酰 CoA 的酯酰基形式胆固醇酯。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