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33821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注释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赏析这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想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

2、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贪图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敕勒歌 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4苍苍:青色。简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

3、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咏 鹅 骆宾王鹅 鹅 鹅,曲 项 向天歌。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注释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 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2. 项:颈的后部。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

4、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风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注释 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

5、月。 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简析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咏 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 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2妆:装饰,打扮。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

6、,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 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

7、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A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

8、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B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 “一片”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 “归

9、家无望”。然而, “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

10、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

11、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

12、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凉州词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新唐书乐志: 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 凉州:在今甘肃河西、陇右一带,州治在今武威县。王翰的凉州词共二首,此是第一首。 2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喜纵酒游乐,豪荡不羁,史称 发言立意,自比王侯 。诗风壮丽酣畅, 全唐诗录存十四首。 3夜光杯:东方朔十洲记记载,周穆

13、王时西胡献夜光常满杯,用白玉之精制成,光明夜照。这里指极精美的酒杯。 4此句意谓:正要开怀畅饮的时候,马上的乐队已经弹起琵琶,催人出发了。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

14、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此诗借乐府旧题抒写边塞情怀。明代唐汝询唐诗解释其义:“匈奴之征起自秦汉,至今劳师于外者以将之非人也。假令李广而在,胡人当不敢南牧矣。”前二句将眼前之关塞、明月与自“秦”、“汉”以来的不绝边患联系起来,写出绵长的边塞战患的历史过程,以思接千载、神驰万里的构思方式,营造出苍莽阔大的意境。后二句转笔揭示历代人的共同愿望,希望边将勇武,保国安民。龙城,又称龙庭,汉时匈奴祭天及大会部族之地,在今蒙古境内。阴山,即今内蒙古南境之阴山山脉。龙城飞将,指汉代

15、著名将领李广。但求龙城飞将长在,则见今日之守边之将无能,企愿中又带讽意。此诗向来赞誉极高,施补华称为“意志绝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百读不厌”,李攀龙甚至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

16、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鹿 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注】鹿柴:有篱落的村野。【简析】这首诗写空山非常幽静,“但闻人语响”更是静中而有动,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品评】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