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诗歌鉴赏专题三(技巧)学生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33687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诗歌鉴赏专题三(技巧)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9诗歌鉴赏专题三(技巧)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9诗歌鉴赏专题三(技巧)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9诗歌鉴赏专题三(技巧)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9诗歌鉴赏专题三(技巧)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诗歌鉴赏专题三(技巧)学生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 诗歌专题三技巧第 1 页 共 4 页A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驼褐:驼毛做的外衣。阑干:横斜貌。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例: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 江 南 李 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注:此词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请简要分析。 B 一词(或一句)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 ,为什么? 提问变体: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 )? 答题注意:“提问变体”问题作答,千万不要只回答出哪字就草率收兵了,应该象“提问方式”中要求回答“为什么”才可。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

3、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解答分析注意: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如下答题示例第步骤;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如:“ 喜” “惜” “悲” “痛” “怒” “哀” “愤” “怨” “叹” “笑” “喜” “愁” “乐” “冷”“凉” “闲”等,或体现冷、热色调的词(如“暗” “灰” “黑” “明” “亮” “红”等)去把握分析。 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从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

4、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萤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问题:人们在评论这首诗时说, “独”字是诗之关键,有穿针引线的作用,请你做具体分析。C 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春 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

5、梦,不得到辽西。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问题:分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名句的语言特色。 D 炼字型“古代诗歌的炼字炼词”: “诗眼” 常见“炼词”:动词、修饰语、特殊词语(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古诗“炼”字规律:五言炼 2、3、5 字;七言炼 2、5、7 字。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09 诗歌专题三技巧第 2 页 共 4 页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6、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题:诗中第四句的“落”字也有写作“在”的,你认为用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理由。 E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

7、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找到原诗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例:(2005 年福建卷第 10 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 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相当于步骤中说的译句方法) ,/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

8、相映衬,/从而有力地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新颖且富有感情色彩和吻合此时特定情境。F 分析作用型回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这类题的思考步骤:(1)寻找并鉴赏诗句中精练的词语:1.鉴赏精练的动词和形容词(2)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如下: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 。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

9、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 分) 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字意。“铿然”是 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第二步:有无表达技巧的运用?衬托 :_衬托了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对比:_与_形成对比第三步:从内容上分析字词联系前文,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答案:例如: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咏柳(宋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其它鉴赏的例子: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 “圆”给人亲

10、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 “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 “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

11、裴秀才迪) “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 “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课 堂 练 习09 诗歌专题三技巧第 3 页 共 4 页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问题(1):

12、诗中哪个句子起到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 问题(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谈谈你的理解。二、丹阳送韦参军严 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问题 1:诗贵凝练含蓄,试品味“两地秋”的内涵。 问题 2:诗的三、四两句情景交融,写对韦参军深切思念,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问题(1):仔细品味这首诗,它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问题(2):你认为这首诗最凝练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3、。幽居初夏陆 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 已过头番笋,木笔 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题(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问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题大庾岭 注 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故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 问(1):这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多

14、种表现手法,请你对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问题(2):这首诗最后一句中的“应”字极为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该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问题(1):在风雨中, “同行皆狼狈” ,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 “竹杖轻胜马” ,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问题(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问题(

15、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 “晴”的含义是什么?问题(4):这首词与念奴娇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问题 1.请你谈谈该词为什么连用三个“溪”字? 问题 2.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具有“澹语清新”的特点,请你具体谈谈辛弃疾这首词的这一特点。 问题 3.“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练习参考答案一(1)答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09 诗歌专题三技巧第 4 页 共 4 页 (2)答案:如颔联的妙处:从结构上看, “掬水”句承第二句点“夜” , “弄花”句承首句点“春” ,前呼后应,上递下承;从内容、情感上看,此联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 、 “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