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声现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32255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2)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声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12)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声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备战2012)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声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备战2012)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声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备战2012)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声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12)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声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2)2011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声现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全国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 1.声现象(2011山东临沂)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解题思路】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轻声”和“大声”就是指的声音的大小,也就响度。【答案】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难度中等。(2011天津)1、如图 1 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

2、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解题思路】与其它管乐器发音特性一样,上下推拉活塞是改变了塑料管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音调;音色由不同的发音体决定;响度由吹“哨子”力决定,吹力越大气体的振幅越大;声速大小与发声体无关。【答案】A、音调【点评】此题是课本习题的变形,也是学生应完成的小制作,同时也告诉我们应重视和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难度较小。(2011广东湛江)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3、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解题思路】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声速较大,在液体中声速次之,在气体中的声速较小,故 A 错。我们听到声音的条件有三:发声体的振动介质的传播健全耳朵的接收,如果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不能听到声音的,故 B 错。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 C 错。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 D【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础知识,难度较小。(2011广东湛江)152011 年 3 月 11 日 13 时 46 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9.0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地震、

4、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都会产生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冷却系统破坏,日本当局不断采取向反应堆空中、地面注水的方法进行冷却,以免造成更大的核事故,这种冷却方法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大的特性,核能是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解题思路】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都会产生次声波,大象等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可以用水进行冷却物体,而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答案】 次声波;比热容;不可再生。【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超声波和次声波、比热容、核能等知识,容易将自然中的超声波和次声波搞混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对超声波和次声波进行列举分类,还要把

5、雷达(电磁波)跟超声波进行区分认识。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的能源,而核原料“轴 235”就是这样的不可再生能源。本题的难度较小。(2011广东湛江)23“吃海鲜,到湛江”,湛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鲜美食之都”其中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 (1)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一种_现象;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填“反射”或“折射”)红光【解题思路】我们是生活空气之中,耳朵周围只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嗞嗞”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因为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子,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不透

6、明的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我们看到物体是红色,那么它只反射红光,而将其它色光吸收【答案】 (1)空气(介质);扩散;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传播、分子热运动、物体的颜色。蟹壳是反射红光还是折射红光的判断方法是判断出蟹壳是透明物体还是不透明物体。本题难度较小。(2011山东济宁)5.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

7、你的改进方法是: 。【解题思路】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都说明了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敲桌子,桌子发声,肯定在振动,但是这种振动的幅度太小,不容易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要放大这些振动,可以在桌子上放些轻小物体,比如撒些碎纸屑等。【答案】答案内容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体都在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放大这些振动,便于观察。本题难度中等。(2011山东菏泽)19(6 分)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

8、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 12 所示(图丢失:八上 40 页,图 3-1-12):A 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 为一只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探 究 内 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做 法来观 察 内 容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解题思路】本题用生活中的常见器材,探究了“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重点要把握能量的体现和响度的改变这两点在实验中的操作。【答案】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小

9、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做 法 后拍塑料膜 轻拍、重拍塑料膜观 察 内 容 烛焰是否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注重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011 山东聊城)1. 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 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 过程中减弱噪声。【解题思路】蝉的叫声是由发音膜振动产生的;蝉声对于正在学习的学生就是噪声,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振动 传播【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原因以及控制噪声的措施,难度不大。(2011黑龙江 鸡西)1

10、6.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 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解题思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答案】振动 音色【点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三大要素是声现象的考察重点。难度较小。(2011 年湖北省荆门市12 分)2011 年 3 月 11 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11、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解题思路】地震时是伴有次声波产生的,故 A 对,由于地震波也是振动产生的,所以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对,因此 C 错,显然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是正确的,故 D 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关键是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理解,属于容易题。1、(2011 四川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 2s 内振动了600 次,频率是Hz,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解题思路】频率指的是 1 秒内振动的次数, ,而人耳的听觉范围在Hz30s26次20Hz20000Hz 之间,所以人类能听

12、到该声音。【答案】300 能【点评】主要考查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难度较小。(江苏连云港市8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 340ms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解题思路】声音不是电磁波,它在空气中无法传播,故选项 A 错;禁鸣喇叭是在发声处控制噪声,故选项 B 正确;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 C 选项错;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故选项 D 错,难度中等【答案】B【点评】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有: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控制噪声的方法;声音

13、的传播速度;音色等,本题还考察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容易错的地方是:音调和音色混淆。(2011 年无锡市)1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间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解题思路】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就如我们所说的音量;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就如我们音乐课中的音阶;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亮,指的是响度。【答案】响度 音色【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难度较小(2011四川绵阳)18.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

14、亮【解题思路】大象交流用的“语言”属于次声波,所以排除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距离甚至物体的种类,所以 B 选项正确;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 C 不正确;人站在天坛中说话,发出的声音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不属于超声波,所以 D 选项也可以排除。【答案】B【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在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的简单应用等。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是要区分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以及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区别,有同学可能会选 A,只考虑到了是传递信息,但未

15、认识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区别。本题难度较小。(2011江苏南京13 题2 分)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解题思路】【答案】振动 音色【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乐音的特征两方面的知识。试题难度较小(2011江西)5、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 1 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和 控制了噪声。【解题思路】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接收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使噪声不会产生;“隔音墙”是通过“墙”来吸收或反射噪声,使之不进入人的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答案】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点评】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从图片获取信息,试题难度小。(2011 哈尔滨)17.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解题思路】A 选项通过火焰的晃动说明有一种能量通过介质传递到火焰上,这个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