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四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新人教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320293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四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四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四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四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四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四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四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 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四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考纲解读考纲内容 要求 名师解读硫酸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氨和铵盐的性质 以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为基础综合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浓硫酸氧化性的考查;以硫及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命题点,设计框图,综合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等诸种思维能力。以硝酸的氧化性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一直是炙手可热的考点,考生在这几个方面尤其要加强。基础巩固一、氨及铵盐1NH 3的物理性质:颜色:_,气味:_气味,密度:_,溶解性:_,1 体积水可溶解_体积 NH3,易_,常用作_。2NH 3的化学性质:(1)与 H2O 反应:氨气溶于水形成的

2、水溶液称为_,大部分与水结合成_,部分电离显_,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 NH3H2O NH4+H2O。(2)与酸反应:与 HCl、H 2SO4、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3)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3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是由_和_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 溶于水,呈白色或无色晶体。碳铵指_,氯铵指_,硫铵(肥田粉)是指_,硝铵指_。(2)化学性质:受热分解:如 NH4Cl、NH 4HCO3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与碱反应,如 NH4Cl 与 Ca(OH)2反应,产生 NH3,化学方程式为 _。【思考交流 1】固态 NH4Cl 受热变成气体,气体遇冷

3、又变为固态 NH4Cl;固态碘受热变2成蒸气,蒸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这两种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提示:不相同,NH 4Cl 固体受热分解成 NH3和 HCl,发生了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碘蒸气,是物理变化。二、硝酸1硝酸的物理性质色味态:_;挥发性:_;水溶性:_;发烟硝酸: _。2硝酸的化学性质(1)强酸性稀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色,浓硝酸能使石蕊试液先变成_色,微热后_。(2)不稳定性: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_,说明浓硝酸具有_性,化学方程式为_。【思考交流 2】如何除去浓 HNO3的黄色?提示:浓硝酸常呈黄色是因为 HNO3分解生成 NO2溶于 HNO3中,去掉黄色的方法是通入少量

4、 O2(空气) ,使其发生反应:4NO 2O 22H 2O=4HNO3。(3)强氧化性与金属的反应a除 Pt、Au 外,大部分金属均能与 HNO3反应。bCu 与浓、稀 HN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cFe、Al 遇冷的浓 HNO3或浓 H2SO4发生_,故可以用铁、铝容器贮存冷的浓HNO3、浓 H2SO4。与非金属反应与浓 HNO3反应时,非金属单质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最高价含氧酸,如碳与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或离子的反应,例如:H 2S、SO 2、HBr、HI、FeCl 2等。王水王水由_与_按体积比 13 混合所得,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使

5、Au、Pt 溶解。3三、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沸点_,难_,水中溶解性:_;浓硫酸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2稀 H2SO4的性质: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为_,其具有酸的通性,能与_、_、_、_等物质发生反应。3浓 H2SO4的特性:浓 H2SO4中存在的主要是_,因而浓 H2SO4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1)吸水性:利用浓 H2SO4的吸水性,其常用作_。(2)脱水性:浓 H2SO4能够将有机物里的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_的比例脱去。(3)强氧化性:常温下,铁、铝遇浓 H2SO4发生“钝化” 。原因:_。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能氧化不活泼的金属,如与 Cu 反应的化学方

6、程式为:_。能氧化非金属单质,如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思考交流 3】如何稀释浓硫酸?提示:稀释浓 H2SO4时应将浓 H2SO4沿器壁缓缓地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不断地散发。自我校对4探究实验拓展实验:铜与硝酸的反应及浓、稀硝酸氧化性比较【原理】浓、稀硝酸能氧化 Au、Pt 以外的所有金属,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反应中硝酸的作用:一方面被还原成 NO2或 NO,作氧化剂,另一方面生成 Cu(NO3)2,表现出酸性。常温下,浓 HNO3使铁、铝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这是因为浓硝酸将它们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进一步反应。所以常温下能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7、。钝化的条件:冷的、浓的强氧化性酸(如浓 HNO3、浓 H2SO4) ,铝,铁。浓 HNO3与浓 HCl 按体积比 13 混合形成王水,能溶解 Au、Pt。【准备】浓硝酸、3 mol/L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操作】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5练一练:(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 _。(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装置的作用是_,发

8、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 4 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6色(6)acd重点突破一.直击考点:考点一 氨水成分与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这个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填空题中,做这类题需

9、要我们掌握下列知识:氨水成分与性质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呈弱碱性:NH 3 + H2O NH3H2O NH4 + OH 。(1)NH 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 NH3的存在。(2)氨水中存在着 NH3、H 2O、NH 3H2O 三种分子和 NH4 、OH 、H 三种离子,氨水中的阴离子全是 OH ,可看作碱溶液,是混合物。但在求氨水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时溶质为 NH3。(3)氨水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4)NH 3H2O 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生成氨和水:NH 3H2O NH3+ H2O。氨水应密封保存,放在阴暗处。由于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

10、,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一般盛装在玻璃容器或橡胶袋或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5)NH 4 和 OH 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两者反应生成 NH3H2O,注意防止把NH3H2O 写成 NH4OH。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2NH 4Cl + Ca(OH)2 CaCl2 + 2NH3+ 2H 2O。(2)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反应装置,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7(3)干燥:用碱石灰干燥。(4)收集方法:由于氨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5)检验: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白烟) 。(6)棉花团的作用:为了防止试管内的 NH3与试管外

11、的空气形成对流,以期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氨。特别提醒:实验中棉花团的作用:制 NH3时,棉花团能防止 NH3与空气对流,提高 NH3的纯度和收集速度;用 KMnO4制 O2时,棉花团可防止 KMnO4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制 C2H2时:棉花团防止反应产生的泡沫随气流进入集气瓶。制氨所用铵盐不能用硝铵、碳铵:因为加热过程中 NH4NO3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容易发生危险;碳铵受热极易分解产生 CO2,使生成的 NH3中混有较多 CO2杂质。不宜用 NaOH、KOH 代替 Ca(OH)2:aNaOH、KOH 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bNaOH、KOH 在高温下能腐蚀试管

12、。干燥剂不能选用酸性干燥剂(浓 H2SO4、P 2O5) 、无水氯化钙等:它们均能与 NH3发生反应,CaCl 2 + 8NH3 = CaCl28NH3,通常选用碱石灰作干燥剂。由于氨水加热会分解产生氨气,所以实验室也可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还可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且放热或氢氧化钠溶于水剧烈放热,将氨水滴入这两种物质中而产生氨气,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室制氨的反应是离子反应,但非水溶液中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例 1】 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 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 4Cl 与浓 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BN 2+3H2 A催 化 剂高 温 高 压 2NH3 ,用烧碱进行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8D加热 NH4HCO3,气体用 P2O5干燥考点二 喷泉实验这个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填空题中,做这类题需要我们掌握下列知识:(1)实验原理: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