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一)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20276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一)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2011(一)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2011(一)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2011(一)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2011(一)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1(一)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一)期末测试卷-八年级语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测试试卷一、基础(28 分)1、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句。 (每空 1 分,共 10 分)(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 。(2)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 _,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 _ , (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4 分)A、匿(n)名牟(mu)取朔(s)方颔(hn)首低眉B、禁锢(g)招徕

2、(li) 诘(ji)责众目睽睽 (ku)C、稽(j)首眷(jun)念门楣(mi)即物起兴(xng)D、哂(x)笑彷(png) 徨惟(jio)悴广袤(mo)无垠3、下面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病句,请任选 2 个修改、(4 分)从 2003 年 5 月 21 日开始,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历时大约整整 6 个月。依据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七个方面,即政府执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落实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情况,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义务教育普及情况,中小学布局调整,增加办学条件情况,教育违规收费情况,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利益保障情况等。第

3、_ ,应改为_。第_ ,应改为_。4、以“爱心 ”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4 分)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5、请你写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鸟虫鱼的古诗词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 分)_二、阅读(12 分)(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4、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西湖游记一则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亻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方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注)昭庆:寺名,在西湖东北岸上。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 (青黑色)。如绫:形容极细软平滑。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东阿王,三国时曹植,封东阿王,文学家。他作过一篇洛神赋,说他

5、从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洛河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文字形容洛神的美及自己的爱慕之情。原文没有说是梦。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湖中人鸟声俱绝俱:_余拿一小船拿:_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_茶毕,即棹小舟入湖棹:_7、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_方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_8、甲文写道:“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选择此时 “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态?(2 分)_9、同是写西湖美景,甲乙两文各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文作简要评析。(2 分)_三、阅读(42 分)(一)(8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

6、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

7、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20、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 以观B、以/是人/ 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C、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2)日再食再:_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无从致书以观益慕圣贤之道B、当余之从师也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D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23、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句:_(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句:_24、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60 字以内 )(3 分)答:_(二)(11 分)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

9、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 宇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60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

10、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8、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4 分)(1)_(2)_9、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答:10、文中“ 呜呼,无法可想 ”的感慨,表现了“我” 怎样的思想认识?(3 分)答:11、文中“ 我”经历的事情和 “弃医从文” 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写对两点可得 4 分)(1)_(2)_(3)_(4)_(三)万里长江第一塔(15 分)在古城安庆,有一座

11、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 年) 开始兴建,隆庆四年 (1570 年)建成,迄今已有 400 年多年的历史。塔高 82、74 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 ),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 168 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