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7590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本章重点内容: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民事行为的效力;民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大陆法系民法中最辉煌的成就” “最难理解的基本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二)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属于表意行为,和事实行为相对。2.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合法,即符合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形式。3.民事法律行为能产生意思表示中所追求的法律效果。,(三)法律行为制度的演变:1.萌芽于罗马法(提供思想素材):对双方行为和单方行为进行了详细规

2、定,出现 “适法行为”概念。2.奠基于法国民法典(提供了现实基础):确立了诚实信用、意思自治等基本原则,规定契约的要件及无效原因。3.首次规定于1863年撒克逊民法立法中。4.德国民法典规定了完备的法律行为制度。,(四)我国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原因受前苏联理论的影响法律行为理论本身的发展,德国的法律行为,合法的:先占、创作、发明 行为 事实行为 违法的: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民事法律事实 有效的民事行为 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表意行为)可撤销可变更 效力待定 事件,我国民法通则的民事法律行为,合法的:先占、创作、发明 事实行为 违法的:侵权行为、违约行为 行为民事法律事实 有效的:民事法律行

3、为 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表意行为)可撤销可变更 效力待定 事件,有效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民事行为 可撤销、可变更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经济法律行为法律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 诉讼法律行为 宪法行为,(五)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意义1.具有灵活性和原则性,连接法律原则与具体法律制度,被认为是从具体法律制度中提取的公因式,避免法律的重复。无法律行为,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就是一盘散沙。2.使民法有了完备的体系。3.使商品交易行为和其它行为有了统一的基本法律规范。,二、民事法律事实中行为的分类事件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行为,(1)根据是否表意可分为: 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

4、为表意行为:是通过意思表示进行的行为,旨在确立、变更、终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为表意行为,遗嘱、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非表意行为:事实行为(违约行为、侵权行为等)事实行为是基于一定的事实,产生民事权利的变动的行为为事实行为,如过失损害、拾得遗失物、捡到失散的饲养动物、无因管理、先占、添附、正当防卫。其效力来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准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中的一种,但其效力并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而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如继承法中的宽恕、通知、催告。我国继承法司法解释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或者遗弃被继承人的,如以后确有悔改表

5、现,而且被虐待人、被遗弃人生前又表示宽恕,可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2)合法与否合法行为 :合同、遗嘱违法行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和 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按照现行民

6、法通则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第二节 民事行为的分类,一、根据意思表示的方式分为:1.单方法律行为 即根据单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行为。如遗嘱、撤销、追认等。2.双方法律行为或多方法律行为 即经过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一致才可成立的行为。,二、根据是否须为对待给付分为: 只有双方法律行为才可以进行此类划分。 1.有偿行为:是指行为人双方须为对价的行为。 2.无偿行为:是指没有对价的行为。赠与行为、无偿保管、借用。,(二)区分意义(仅对财产行为具有意义):一是对行为性质的认定;二是对行为人责任的认

7、定。第三百七十四条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189条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191条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合同法第191条第2款规定,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三、根据行为成立是否以要物为要件。分为:1.诺成法律行为 仅以意思表示为成立要件。2.实践法律行为 即除意思

8、表示之外,还必须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行为。如合同法第三百六十七条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仓储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时合同成立、生效。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在交付借款时合同成立生效;金融机构的借款自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生效。,案例: 甲欠乙800元钱,甲无力偿还。丙替甲偿还,并对甲说:“这800元钱算送给你算了。”甲坚决不同意,说将来一定要还。后来甲还了500元,甲丙关系恶化,丙要求甲偿还剩余的300元钱,甲则要求丙偿还已经还的500元钱。谁有道理?,四、根据行为的形式有无法定要求,分为:1.要式法律行为 是依法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或生效的行为。如要求登记、审

9、批、公证、采用书面形式。 担保合同、金融机构的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著作权转让合同、保险合同、劳动合同、房地产转让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2.不要式法律行为 不要求采取法定形式。,甲就自己的专利技术于10月1日与乙签订转让合同,后专利主管部门未予批准。合同是否成立、是否生效?,五、根据行为能否独立存在分为:1.主法律行为可以独立存在。2.从法律行为须以主法律行为的存在为前提的法律行为。如保证合同。,六、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1.财产行为是导致财产关系发生变动的行为。2.身份行为是导致身份关系发生变动的行为,结婚、收养等。,七、有因行为和无

10、因行为 1.前者是以给付原因为要件的财产行为。 2.后者是不以给付原因为要件的财产行为。 如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八、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 负担行为是指发生债权债务的行为,又称债权行为,如赠与、租赁、保证等。 处分行为是指使某特定权利直接发生得失变更的行为,如动产交付和不动产登记的行为。,二者的区别:1、法律效果不同。处分行为发生使相对人取得权利的法律效果,而负担行为的效力则在于使行为人承担给付义务。 2、处分行为以行为人具有处分权为生效要件,负担行为则不需要行为人具备处分权。 3、处分行为适用标的物特定化原则,即处分行为的标的物必须是特定的。负担行为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4、

11、处分行为适用公示原则,负担行为没有这一要求。,甲乙3月1日签订买卖合同,约定3月10日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合同成立、生效时间?房屋所有权转移时间?如果甲乙一直未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房屋买卖合同是否生效?如果后来乙与不知情的丙签订合同,并办理过户手续,甲可以请求宣告该合同无效吗?,九、生前行为和死因行为1.前者是在行为人生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2.后者是在行为人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如遗嘱。,案例:,广源早年丧妻,膝下有二子一女。1989年3月,高广源立下遗嘱,将家中祖传房产六间平均分给三个子女,并到当地公证处办理了公证。与高广源同住的长子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全部房产而耿耿于怀,经常以辱骂、冻饿等方式

12、虐待老人。次子虽对老人还算尊故,但也不是十分关心父亲的境况。只有女儿从小就很孝顺,高广源对她特别疼爱。,1995年11月,高广源瞒着长子,在女儿家里当着次子和另外三位邻居的面,立下了录音遗嘱,说废除1989年3月所立的遗嘱,将房屋中的五间都留给女儿,另一间留给次子,不留给长子任何房产。1998年,高广源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为防止万一,便又瞒着两个儿子,在6月和女儿一起去房产登记机关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将五间房的产权过户给了女儿。同年10月,老人去世。随后,三个子女在房产继承上产生了纠纷。,本案中,高广源所立的录音遗嘱不产生效力,因为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遗嘱人不能以其他形式的

13、遗嘱变更、撤销公证遗嘱。除此之外,遗嘱人可以通过对自己财产的生前处分行为而在事实上撤销公证遗嘱。例如遗嘱人在生前就出卖、赠与、销毁自己在遗嘱中指定由某人继承或受遗赠的某项特定财产,则由于该项财产已不再归遗嘱人所有,不可能再成为遗产的一部分,因此遗嘱中有关处分该财产的那部分内容便失去效力。由此可以看出,生前行为的效力高于遗嘱的效力,本案的情况即属于此。,【2008(四川)51】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某演员将其演出收入捐赠给慈善机构的行为是单方行为 B陈某去世前设立遗嘱的行为是身份行为 C王某以自己的房屋为他人设立抵押权的行为是负担行为 D李某受领赵某错误交付标的物的

14、行为是实践行为,第三节 民事行为的构成,一、民事行为的构成概念 (一)意思表示 (二)其它事实,二、意思表示(一)概念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欲产生民事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让对方当事人或社会知晓的活动。,(二)构成要素 五要素说: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意思、行为意思、表示行为 四要素说: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行为、表示意思 三要素说: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行为,1.目的意思:是指明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 2.效果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设立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受自己意思表示约束的意思。 3.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