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标-坠落防护+带柔性导轨的自锁器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98.67KB
约10页
文档ID:23133779
国标-坠落防护+带柔性导轨的自锁器_第1页
1/10

ICS 13. 340 . 99C 73 a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537m2009坠落防护 带柔性导轨的自锁器Personal fall protection equipment--Guided type fall arrester including a flexible anchor line2009-1 0-30 发布 2010-09-01 实施宰瞀髁紫瓣警糌瞥鐾发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1”GB/T 24537--2009刖 昌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 EN 353—2; 2002《 带柔性导轨的导向式防坠器 》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河北沈三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斯博瑞安 (中国 )安全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陈倬为、刘长庚、肖义庆、邓宝举、刘宏娟、许超、罗穆夏GB/T 24537--2009坠落防护带柔性导轨的自锁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带柔性导轨的自锁器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体重及负重之和不大于 100 kg的人员使用的带柔性导轨的自锁器,当使用者的总质量 (包括其工具和装备 )超过 IOO kg时,应征询制造商的意见,并经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倾斜角度与垂直方向超过 15的柔性轨道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T 6096 2009 安全带测试方法GB / T 23469 坠落防护连接器GB/ 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 / T 10125 1997 , eqv ISO 9227 : 1990)GB/ T 12903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 GB / T 24538 坠落防护 缓冲器 GB 24543 坠落防护安全绳3术语和定义GB/ T 12903 中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柔性导轨 flexible anchor line 固定在上方挂点的柔性连接部件,自锁器可在导轨上滑动,发生坠落时自锁器可锁止在导轨上。

注 1:柔性导轨可以是纤维绳、钢丝绳或织带等 注 2:柔性导轨可按一定间隔固定在梯子等结构上,也可在两端固定,或在下端附加配重以提供一定的张力3.2自锁器 guided type fall arrester 导向式防坠器 附着在刚性或柔性导轨上,可随使用者的活动沿导轨滑动,由坠落动作引发制动作用的部件注:该部件不一定有缓冲能力,但应可重复使用3.3安全绳 lanyard 在安全带中连接系带与挂点的绳 (带、钢丝绳 ) 注:安全绳一般起扩大或限制佩戴者活动范围、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3.4缓冲器 energy absorber串联在系带和挂点之间,发生坠落时吸收部分冲击能量、降低冲击力的部件1GB/T 24537--20093.5连接器 connector 具有常闭活门的连接部件注:该部件用于将系带和绳或绳和挂点连接在一起3.6连接绳 connecting line 连接在自锁器上,用来将自锁器与系带挂点相连接的部件 注:连接绳可以是安全绳、缓冲器、连接器或此三者的任意组合3.7打开装置 opening device自锁器上的某种装置,使自锁器可在导轨上任一点安装或拆下。

3.8下滑距离 arrest distance 制动距离,锁止距离 locking distance 在整体动态负荷性能测试中,从坠落开始到停止,自锁器在导轨上的位移3.9坠落距离 fall distance从坠落起始点或作业面到安全带佩戴者的身体最低点 (头或脚 )的最大距离4技术要求4.1 总则4.1.1 各部件的设计、及其所处位置和防护措施应能避免由于使用者偶然的误操作而引起的保护功能 失效4. 1. 2各部件应表面光滑,无材料和制造缺陷,无毛刺和锋利边缘4. 1. 3系统中使用的安全绳应符合 GB 24543 的要求,缓冲器应符合 GB/ T 24538的要求,连接器应符 合 GB/ T 23469 的要求,导轨应符合 GB 24543 的要求4.1.4 自锁器及导轨应能保证在允许作业的冰雪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4. 2一般要求4.2.1 导轨应能按照制造商的安装说明,用一定间隔的金属支架等装置固定于梯子、杆塔或其他结构4. 2. 2应能保证自锁器至少可在导轨的一端安装或拆下4. 2. 3导轨应保证自锁器可以上下顺畅的运动,并防止自锁器意外脱落4. 2. 4当自锁器使用打开装置时,导轨两端应安装档板或类似装置防止自锁器意外滑脱。

4. 2. 5打开装置应设计为必须经过两个连续明确的动作才能打开安装自锁器时,应设计为自动锁 闭,保证在日常使用时,自锁器不会意外脱离导轨4. 2. 6自锁器应具有自动锁止功能,而不应仅依靠惯性锁止4. 2. 7无论柔性导轨绷紧或松弛,自锁器均应能正常工作4. 2. 8如自锁器带有手动锁止功能,则此功能不应影响自动锁止功能的正常工作4. 2. 9自锁器在导轨上的拆下应必须经过两个连续明确的动作才能完成,正常使用时,自锁器不能脱 离导轨且仅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4. 2. 10如果自锁器位于导轨的某一端或某一点时,或自锁器安装方向错误时,可能会出现锁止功能削 弱或失效的情况应在设计时尽可能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或将此种危险明确地标示出来,警示使 用者4. 2. 11与钢丝绳等制成的柔性导轨连接的连接绳长度不应超过 0. 3 m,与织带、纤维绳制成的柔性导 轨连接的连接绳长度不应超过 1 m2GB/T 24537--20094. 3整体静态负荷性能 按照 5. 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不应出现织带撕裂、开线、金属件碎裂、连接器开启,绳断、缓冲器断(允许打开 )、导轨严重变形等现象,卸载后,白锁器应能正常解锁,顺畅滑动,并能正常锁止。

4. 4整体动态负荷性能 按照 5. 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不应出现织带撕裂、开线、金属件碎裂、连接器开启,绳断、模拟人滑脱、缓冲器断 (允许打开 )、导轨严重变形等现象,卸载后,自锁器应能正常解锁,顺畅滑动,并能正常锁止;b)模拟人所受最大冲击力不应超过 6 kN;c)导轨为钢丝绳时,自锁器下滑距离不应超过 o. 2 m,导轨为纤维绳或织带时,自锁器下滑距离 不应超过1.0 m;d)导轨为钢丝绳时,模拟人坠落距离不应超过 1. 2 m,导轨为纤维绳或织带时,模拟人坠落距离 不应超过2.01714. 5导轨静态负荷性能 按照 5. 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导轨与固定结构之间的连接件不应出现滑移、松脱、金属件撕裂以及导轨严重变形等现象,卸载后,自锁器应能在导轨上正常工作4. 6耐腐蚀性能 按照 5. 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金属部件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红锈等明显腐蚀,允许出现白斑4. 7可靠性 按照 5. 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自锁器均应正常锁止4. 8特殊环境下的锁止性能 按照 5. 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自锁器应能正常锁止,解锁后可在导轨上顺畅滑动,正常工作。

5测试方法5.1 整体静态负荷测试5. 1. 1测试设备量程不小于 30 kN,精度不低于 1级的测力装置5. 1. 2测试步骤5. 1. 2. 1整体静态负荷测试如图 1所示1——固定结构2——柔性导轨3——自锁器;4——连接绳图 1整体静态负荷测试示意图3GB/T 24537--20095. 1. 2. 2取足够长度的导轨,按制造商的安装说明固定好,将接好连接绳的自锁器安装在上面5. 1. 2. 3施加一定外力,使自锁器锁止5. 1. 2. 4在连接绳末端沿垂直方向以不大于 150 mm/ min 的速率施加力至 15 kN并保持 3 rain5. 1. 3测试结果 观察系统情况,应符合4. 3的要求5. 2整体动态负荷性能按照 GB/ T 6096--2009 中 4. 8的相关规定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 4. 4的要求5. 3导轨静态负荷性能5. 3. 1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同 5. 1. 15. 3. 2测试步骤5. 3. 2. 1导轨静态负荷测试如图 2所示1——固定结构;2——柔性导轨图 2导轨静态负荷测试示意图5. 3. 2. 2取足够长度的导轨样品,按制造商的安装说明固定。

5. 3. 2. 3在导轨上沿垂直方向施加表 l中规定的力,如导轨材质为钢丝绳,则拉伸速率不应大于30 mm/ min,如导轨材质为纤维绳或织带,则拉伸速率不应大于 150 mm/ min,到达表 1中规定力值后 保持3 rain表 1导轨静态负荷测试力导轨材质 测试力/ kN纤维绳 22 织带 22 钢丝绳 155. 3. 2. 4观察导轨情况,应符合 4. 3的要求5. 4耐腐蚀性能测试按 GB/ T 10125 中规定的中性盐雾 (NSS) 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周期为 2 d5. 5可靠性测试5. 5. 1测试重物的确定5.5.1.1取1 m长的导轨样品,将连好连接绳的自锁器安装在上面;5.5.1.2取5 kg的测试重物悬挂在连接绳末端;5. 5. 1. 3提升测试重物至自锁器可在导轨上滑动,测试重物与导轨间水平距离不大于 300mm4GB/T 24537--20095. 5. 1. 4释放测试重物,使其自由下落,观察自锁器是否正常锁止;5. 5. 1. 5如自锁器未锁止,或在锁止前反弹数次,则增加测试重物质量,每次增加 1 kg,重复上述步 骤,直至自锁器可正常锁止,但测试重物最大质量不应超过 30 kg。

5. 5. 2自锁器可靠性测试5.5.2.1取1 m长的导轨样品,将连好连接绳的自锁器安装在上面;5. 5. 2. 2在连接绳末端悬挂 5. 5. 1中确定的测试重物;5. 5. 2. 3提升测试重物至自锁器可在导轨上滑动,测试重物与导轨间水平距离不大于 300 mm ;5. 5. 2. 4释放测试重物,使其自由下落,观察自锁器是否正常锁止;5.5.2.5重复5.5.2.3至5.5.2.4步骤1 000次,自锁器均应能正常锁止5. 6特殊环境下的锁止性能测试5. 6. 1测试样品分别取1 m长的导轨样品,将连好连接绳的自锁器安装在上面5. 6. 2环境处理5. 6. 2. 1高温将样品在温度为 (504-2)℃ ,相对湿度为 (85 4-5) %的高温环境中放置 2 h,取出后在 180 S内按5.6.3进行测试5. 6. 2. 2低温将样品在温度为 (一 30±2)℃ 的低温环境中放置 2 h,取出后在180 S内按 5. 6. 3进行测试5. 6. 2. 3浸水将样品浸入温度范围为 (i0~ 30)℃ 的水中 2 h,取出后在180 s内按 5. 6. 3进行测试5. 6. 2. 4浸油将样品浸入温度为 (20士 2)℃ 的 08柴油中 30min ,取出后自然晾干 24 h,按5.6.3进行测试。

5. 6. 2. 5粉尘5. 6. 2. 5. 1粉尘试验箱容积为1 m3的试验箱,带有可吹入 0. 6 MPa气流的通气管,箱顶装有一条绳索可与自锁器的连接 绳相连,用于调整自锁器在导轨上的位置试验箱如图 3所示H一 200mm1——直径为 6mm 的通气管2——容积为 1 m3的试验箱;3——箱底面图 3粉尘试验箱示意图GB/T 24537--20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