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5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1487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5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5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5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5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5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5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5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5 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考点清单 1.商业的发展。2.古代的土地制度。3.“重农抑商 ”和“海禁”政策。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时期 概况商朝 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秦汉至隋唐 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 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1)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2、(3)出现“商帮” ,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知识图解巧用“三先”与“三后”记忆古代商业的发展史论共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中国古代 “市” 的形成逐渐成熟、完 备。古代都会因商业繁盛而兴起。易混易错唐代“柜坊”的出现,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表明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同时其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

3、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著名的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2城市的发展Error!整体把握城市职能与“市” “坊”的发展与演变特别强调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由军事中心到政治中心再到政治经济中心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大都是政治性城市,商业活动依附于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与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市有明显不同。知识图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发展历程Error!2.朝贡贸易宋代以前宋代时Error!四、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4、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Error!3封建土地私有制公元前 594 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评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归纳总结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它产生于春秋 战国时期,唐朝后期与宋代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进行土地改革, 彻底废

5、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被改造为公有制。五、 “重农抑商”1原因Error!史论共识“重农抑商”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在当 时起到了积极作用;明清 时期,随着生 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的消极作用逐 渐凸显出来。2概况Error!深层点拨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知识图解重要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六、 “海禁”与“闭关锁国”1原因Error!2影响形成历朝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Error!易混易错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 易,只是要求必 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 易”

6、 。2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 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 严格限制 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清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整体把握“两个三”归纳古代经济制度与政策基准考点一古代商业的发展主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中国古代商业随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在活动场所、商品、城市等方面的不断增加,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视角 1汉唐时期的商业城市史料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三辅黄图卷二(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 郸、临甾、宛、成都市 长皆为五均司市师。汉书 食货志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官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涌现出众多商业城市。划线

7、部分体现了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政府设置市场管理商业活动。视角 2宋代商业的发展史料一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针铺” ;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 细针,不 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信息解读 (1)“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商标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研究宋代商业发展的最直接、直观、可信的史料。(2)从上面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宋朝时期商家就已经有了商品品牌和商标意识,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平。(3)宋代商业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史料二(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

8、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 晓即散, 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信息解读 宋代贸易场所打破坊、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表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表明商品经济对城市功能进步的促进作用。视角 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史料明醒世词:“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 缙绅皆丑之,而今 则乐与之为 朋矣” ;“缙绅家之女( 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 林居漫录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数量巨大,商人地

9、位有所提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视角 4制约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3)政府的决策和政策。(4)内外交通是否便利。主题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视角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史料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 ,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 ,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信息解读 史料证明了我国明清时期,手工业部门分工较细,形成了自由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雇佣剥削的

10、生产关系,表明此时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视角 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2)具体原因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国际市场缺乏: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自由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视角 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评价(1)

1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意义。(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基准考点二古代的经济政策主题一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认识1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

12、动成果。(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2规律认识(1)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2)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主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视角 1重农抑商政策史料洪武十九年(1386 年)三月戊午,太祖 谕户部臣曰:“ 善理财者,不病民以利官,必生财以阜

13、民。前代理财窃名之臣,皆罔知此道。谓生财裕国,惟事剥削蠹饵, 穷锱铢之利,生事要功。如桑弘羊之商贩, 杨炎之两税,自 谓能尽理财之术,殊不知得 财有限,而伤民无穷。我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樽节用度,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 ”明太祖宝训卷三理财信息解读 这是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在明初对财政大臣下达的上谕,反映了明太祖的重农抑商思想。这段史料表明,明代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迅速扭转战争造成的社会经济衰败,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生活的措施,重农抑商便是其中之一。这说明明代继承并发展了重农

14、抑商政策,用于巩固封建统治。视角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史料一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史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 给户足,游手无 赖亦为欲富所 驱,尽入番岛,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 叹至远之无方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信息解读 史料一表明无证者不得出海,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说明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史料二则说明闭关锁国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主题三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实施时期实施于战国时

15、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目的不同点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相同点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内容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 相同点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 材料 结论甲组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

16、地位的官员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间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乙组清朝盛世滋生图中的苏州怀胥桥商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丙组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 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 ”,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 伺我也,何可得哉!明清政府实行“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