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311319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大 理 学 院 成 人 高 等 教 育毕 业 作 业办学单位 大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 业 医学检验 层 次 本科作业题目 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 试验结果分析作 者 杨智惠 指导教师 熊金成学 号 09CW0427042 职 称工作单位 保山市隆阳区永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工作单位二一一年七月(正面)第 2 页 共 7 页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年_月_日初评成绩初审意见 签名盖章:年_月_日 初审成绩终审意见 签名盖章:年_月_日终审成绩(背面) 第 3 页 共 7 页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尿道感染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杨智惠(2009

2、级医学检验专业函授本科班,学号:09CW0427042 )摘要:近年来,支原体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泌尿生殖道发现的支原体有 5 种,解脉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发酵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 M Penetrans。且让人感染非淋病性尿道炎的以 UU、MH 为高,支原体不仅可以引起广泛的生殖感染,也可导致不孕、不育,胎儿宫内感染,流产等不良后果。目的:对疑有支原体感染的标本作一个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分析,对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及进一步防止其它不良后果的产生有重要意义。关健词:泌尿生殖道 非淋菌性尿道炎 支原体 培养药敏 结果分析。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3、NGU)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它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引起,在我国各地的发病率不一,且逐年升高,在我国有研究表明 NGU 已超过淋病而跃居性传播疾病首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规则用药,病原菌耐药和交叉耐药增多,不但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还为传染病扩散及流行期延长提供了机会。为了解太原地区支原体耐药谱的变迁,我们从本院性病专科门诊疑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UU 、MH )的检测和药敏试验,为制订性病防治策略和临床诊断、选药提供科学依据,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 92 例疑似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其中

4、男性 70例,女性 22 例,男性患者多以尿痛、尿道灼热、尿道痒感或有乳白色黏液样分泌物为临床表现,女性患者多以阴道分泌物异常或有瘙痒等不适为主诉就诊,询问病史患者均有不洁性交史。少数患者可无症状。取材前 1 周内未用任何抗第 4 页 共 7 页生素。1.2 标本收集男性患者的标本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尿道口内 12 cm 处,停留片刻后取出,少数患者取前列腺液,放入运送培养基中立即送检。女性患者颈口清除干净,再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口内 24 cm 处,旋转 2 周,采集带柱状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注意不要碰触阴道壁,放入运送培养基中立即送检。1.3 试剂支原体 IST2 试剂盒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5、。药敏试剂盒内有 9 种抗生素即强力霉素(DOT)、交沙霉素(JOS)、氧氟沙星(OFL)、红霉素(ERY)、四环素(TET)、环丙沙星(CIP)、阿奇霉素(AZI)、克拉霉素(CLA)、原始霉素(PRI)。1.4 检测方法按 IST2 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如培养基由橙变红提示有支原体生长,颜色不变为阴性;如培养基变红,试条解脲脲原体(Uu)孔变红,表明有 Uu 生长,且104 CFU/mL。药敏结果判定:8 种抗生素各有两个药物浓度,仅 PRI 为 1个药物浓度。当指示孔变色,两药物孔 48 h 不变色,表明敏感;两孔均变红,表明耐药;低浓度孔变红、高浓度不变表明中介。1.5 统计学分析采

6、用计数资料的 RC 表 2 检验。2 结 果2.1 92 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 35 例,阳性检出率为 38 % , 其中 UU 阳性 27例占 77 % , MH 阳性 3 例占 8.6% , UU 及 MH 同时感染 5 例占 14.3, UU 女性患者阳性率为 48.4% ,男女患者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 0.05 )。2.2 35 例患者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表。第 5 页 共 7 页35 例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抗生素 敏感 中敏 耐药强力霉素 27 ( 78.3 ) 5 ( 13.5 ) 3 ( 8.2 )交沙霉素 30 ( 85.1 ) 4 ( 10.8 ) 1 ( 4.1 )氧氟沙星 4

7、( 10.8 ) 18 ( 50.0 ) 13 ( 39.2 )红霉素 5 ( 14.9 ) 11 ( 32.4 ) 19 ( 52.7 )四环素 22 ( 62.2 ) 6 ( 16.2 ) 7 ( 21.6 )环丙沙星 7 ( 20.3 ) 12 ( 34.0 ) 16 ( 45.7 )克拉霉素 25 ( 70.2 ) 7 ( 21.6 ) 3 ( 8.2 )阿奇霉素 6 ( 17.1 ) 14 ( 40.0 ) 15 ( 42.9 )原始霉素 34 ( 98.6 ) 1 ( 1.4 )3 、讨论支原体是引起 NGU 的主要原因之一。支原体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在细胞外生长繁殖,由于支原

8、体感染同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女性附件炎、肾盂肾炎以及不孕症等关系密切,一直以来关于支原体的研究都被临床高度重视。本文检测结果显示,支原体阳性率为 38 % ,其中 UU 和 MH 阳性率分别为77和 8.6% ,男性患者支原体浓度 104个m1 的占 27.1% ,女性支原体浓度10 4个ml 的占 35.8% , UU 和 MH 合并感染者占 14.3% ,在临床治疗中应予重视。从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有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其中敏感菌株分别占 98.6、85.1、78.3 % 和 70.2 %;耐药性较强的有红霉素、氧氟沙星和四环素,其耐药菌株分别为

9、52.7 、39.2 和 21.6。由于原始霉素副作用大,国内市售缺少,临床上很少使用,强力霉素体内外抗菌活性比四环素强,对支原体敏感率较高为 78.3 %,也有服用方便、价廉的优点,可推广使用。在 9 种抗生素中,红霉素耐药性最强,耐药株占 52.7 % ,敏感菌株仅占 14.9 %,同属大环内脂内抗生素的交沙霉素敏感性很高,耐药株也只有 4. 1。2006 年美国 CDC 推荐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治疗首选阿奇霉素和四环素。但近年来红霉素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的广泛使用使得耐药株增多,四环素类药物比较敏感,与临床很少把四环第 6 页 共 7 页素类作为首选药物有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可首选

10、四环素类的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另据 中国医学论坛 报道衡阳医学院研究结果交沙霉素对 UU 和MH 抗菌活性相对较强。在临床治疗中可作为第一线药物。此外,氧氟沙星有对MH 作用效果好、可渗入前列腺组织中等优点,因此在没有新的吟诺酮类药物情况下,可同其它抗生素配合使用。综上所述,临床上对疑似 NGU 患者不能单凭经验用药,强化支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研究,并建立合适当区域的支原体的耐药谱对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参考价值,它对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控制 NGU 传播和蔓延有着积极意义,并且药敏实验有助于发现耐药菌株,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支原体耐药机制的发生。参考文献:1苏兰、焦云萍等,不孕妇女与支原体衣原体感

11、染关系的探讨J云南医药,2000,21 : 295.29.2骆丹、黄彭杰、谢礼豪等解脉支原体对七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及其于相关耐药基因检测比较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1.3尤振华、张丽萍性传播疾病诊断与药物治疗学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 227.4 皮肤病与性病 周刊,2010,47.5叶锦俊,游丽莎,何雪环.495 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 7552 757.6马红松,林奇龙,夏邦世,等.舟山海岛地区 336 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 ,18(7) :1 04

12、31 044.7孟冬娅,薛文成,胡晓芳,等.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异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8):583585.8林梅,李龙.897 例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及支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7):572.第 7 页 共 7 页9戴迅毅,杨莉佳,李明.2 247. 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及支原体药物敏感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8):492 493.10高宜云,杨国春.892 名 STD 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和药敏检测分析 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1):37.11林润华,吴健宁.9 125 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7,8(1):57.12杨慧敏,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7,16(2): 1281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