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语文阶段考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0986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语文阶段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二(上)语文阶段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二(上)语文阶段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上)语文阶段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语文阶段考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秋季初二年单元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命题人:陈项国 2011、9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42 分)1、按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10 分)晨 x(曦) 地 jio(窖) 张皇失 cu(措) dn(荡)然无存 肃 m(穆)拂_f _晓 瓦砾_l_ 箱箧_qi_ 歼_jin_灭 仄_z_歪2、结合句意理解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2 分)A.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不可名状:不可以有名字和形状。)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

2、、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D.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 (2 分)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C、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4、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2 分)A.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B.新闻,从广义来讲,指

3、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C.新闻的特点是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具体、详尽、生动。D.新闻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5、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B )(2 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要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A.比喻 比喻 反问 夸张 B.拟人 比喻 设问 反语C.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D.拟人 比喻 反问 反语6、下列表述有误的

4、一项是( B )(2 分)A.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B.通讯不同于消息。消息,作者常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资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作者还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C.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刻画了一个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老人形象,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D.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7

5、、写出描写战争的诗句和名言警句各一句。 (2 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 (晋。张方) _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2 分)新华社北京 5 月 9 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 2001 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 1700 万人次的贫困生活的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 年,中央财政安排 1 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 2002 年增加 2 亿元,2003 年进一步增加到 4 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部地区贫困生的 30%左右。

6、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我国自 2001 年起免费向贫困中小学生提供教科书。 9、默写填空。 (13 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东皋薄暮望,_徙倚欲何依_。_相顾无相识_,长歌怀采薇。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苔痕上阶绿_,_草色入帘青_。无丝竹之乱耳,_无案牍之劳形_。孔子云:何陋之有?人说“近墨者黑” ,但“近墨者未必黑” ,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予独爱_莲之出淤 泥 而 不 染 ,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 ,_可远而不可亵玩

7、焉_。周敦颐所写陋室铭一文的主旨句是:_惟吾德馨_。10、名著导读。 (5 分)朝花夕拾原名_旧事重提_ ,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 10 篇。目前,我们只学过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请选择另外 9 篇中的一篇简介一下它的主要内容:例父亲的病_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_。 (30 个字左右)二、阅读理解(48 分)(一)桃花源记节选(16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8、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 错 相 通 ) 无论魏晋 (不 要 说 , 更 不 必 说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 人 世 隔 绝 的 地 方 ) 乃不知有汉 (竟 然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9、。(4 分)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13、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2 分)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1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

10、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世界,暗示桃源是虚构的世界。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2 分)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16、以“桃花源美,美在”为开头写一句赏析性的话。(2 分)桃花源美,美在_不为外部世界所烦扰,内心平静而与世无争。/ 美在一种自然,美在一种逍遥!美在一种依靠本心而生活的境界!(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5 分)(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

11、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

12、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 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3、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7、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1 分)18、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_“均”是全”的意思,突出我军渡江的气势。_19、 “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_不能。删去后,是否包含九江就不情楚了。_20、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 分)主观原因:_另一方面都很泄气。_客观原因:_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_21、本段中“和中路军有很大关系。 ”两句是议论句,对

14、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22、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_ B、突破_。 (1 分)23、根据你所掌握的新闻知识,写一则 30 个字左右的校内新闻简讯。 (3 分)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海内外柯氏侨亲、乡贤的鼎力支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11 年高考,我校取得优异成绩,本科上线达 616 人,上线率 66.8%。(三) 父亲的歌声(17 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

15、口不离曲的歌迷。其实,父亲唱的歌并不动听。他没文化,不识多来咪,也没有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只是随意地哼些俚曲俗调,或是从戏台上学来的零碎唱句,别人是很难听出他唱的内容的。但父亲唱歌时派头十足,有板有眼,有顿有挫,有时还摇头摆脑,洋洋自得,显出愉悦惬意的神情,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称父亲唱的无字曲是开心曲。说是开心曲,倒是十分贴切的。那时日,父亲的生活过得很是艰辛。他一人独撑着十口之家,像驾着一叶扁舟在人生的大海飘流,随时有风暴的惊优。他每天到街市摆张小摊,赚个一元八角,晚上回家如数交给我母亲,作为柴米油盐的资用。如若父亲一天不出去,家中便可能无米下锅。母亲常常为这种困境烦恼愁闷,父亲却十分坦然。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从不为生活的艰难怨天尤人,总是唱着歌迎接生活的挑战。他惟一的爱好就是看戏听曲。没有钱买票进戏院,就在街头看宣传剧,听民间艺人演奏。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像往日一样在睡梦中醒来。窗外电闪雷鸣,风呼雨啸。我寻不到父亲那熟悉的音调,心头顿时感到不安。茫茫黑夜,风狂雨骤,父亲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我看见母亲也睡不着,她怀抱小妹坐在床头守着小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