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0317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摘要于 1999 年开始动工的张家界百龙天梯一直争议不断,各界人士都小心求证,权衡利弊,考虑去留问题,而天梯本身就在这沸沸扬扬的争论中坚挺着,运营着。百龙天梯的存在引发了大众对于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的思考,目光由天梯发散开来,延伸向国内每一个景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成为了众人关注的对象,同时也意识到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有多紧迫。论文以张家界百龙天梯为核心案例,分析其利弊,并由此展开对景区过度开发现状的阐述、现象背后原因的分析,以及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有效的保护措施。关键词:天梯;风景名胜;开发I目 录一、引言 .1二、现状综述 .1三、原因分析 .2(一)百龙天梯的建设原因 .2(二)利弊去

2、留权衡 .2(三)普遍现象后的原因 .31、对风景名胜区的性质认识不清 .32、缺乏有效合理的机制保护 .33、缺乏法律的全面保障 .34、监督措施不到位 .4四、保护措施 .4(一)对风景名胜区进行正确的定位定性 .4(二)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国家遗产管理局 .4(三)完善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体系 .5(四)增加保护经费的投入 .5五、结语 .5参考文献: .60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以张家界百龙天梯为例一、引言百龙天梯于 1999 年 9 月动工,2002 年 4 月投入营运,电梯的主要设备由德国知名电梯公司研究生产,耗资人民币 1.2 亿元,被誉为“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

3、重量最大的电梯” ,也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但这个超级电梯引发了全国各界对遗产开发保护话题的热议,曾在 2002 年“十一”黄金周之前被强行停运,至 2003 年 8 月 8 日,电梯又在争议中投入运营至今,同时争议也从未停止。由此风波,各界人士纷纷把注意力转向景区过度开发的问题上,对景区,尤其是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也显得更加刻不容缓。二、现状综述百龙天梯出现在张家界这一风景名胜区后,加之锣鼓塔城市化,被认为是严重破坏了核心区原生景观,像导火索般牵引出了更多的景区过度开发的例子。泰山岱顶月观峰的索道站,破坏地形与植被,几十处采石场破坏了地形和生态的原真性,城市化的岱顶,改变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

4、性,同时这一建设也被认为是误导了自古登泰山的传统。而黄山北海景区的城市化也破坏了核心景区的原生环境;黄山索道和五里桥水库 51 米高坝则破坏了原生地形、生态和景观环境。现在,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现状成了专家们炮轰的焦点,原本定位于保护性、公益性的风景名胜区正日益被“人工化” 、 “城市化”和“商业化” 。地方无序开发行为主要有来自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竭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行为,他们热衷于在保护地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索道,兴建娱乐设施,甚至引入房地产开发;甚至盲目地引进所谓国际规划师、1设计师,把中国特色异域化,大建现代人文景观等等。结果这些过度的开发导致了风景区的自

5、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下降,严重破坏了风景原作,损害了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三、原因分析(一)百龙天梯的建设原因百龙天梯的设计初衷是便利旅游者,投资者孙寅贵认为之前的张家界美景虽好,但服务设施太差,路途艰险,上了年纪、身体不好的人没有条件欣赏这里的美景。这样的初衷并没有什么不妥,同时在方案策划时也最大程度地考虑了多方利益,与武陵源的签约协议中指明,垂直交通是改变张家界景区结构、容量、路线的最佳方案,当时有三个垂直交通方案,即索道、缆车和电梯。索道、缆车作为垂直交通当时已有普遍应用,但是对植被和景观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安全性能比电梯要差。而电梯运行在固定路线上,落点固定,可以有多重保护措施,出现意外可

6、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可以看出确实是基于多方考虑孙寅贵才敲定百龙天梯的设计建造。(二)利弊去留权衡国内关于天梯的利弊权衡众说纷纭,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专家对百龙进行环境评估,得出结论是保留百龙电梯,因为其利大于弊,因而天梯仍在景区运营着,但反对的声音并未能消减。百龙天梯建设的初衷是使得更多的人能克服山路的艰辛,来领略到张家界独特的美景,从这个角度来说,天梯的修建是一种将自然遗产与大众分享的行为。同时,百龙天梯方便了交通,大大缩短了旅游时间,游客不需要在山上住宿,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建造过程中克服的种种工程难题,极高的安全性,创造的各个奇迹,也为天梯的继续存在增加了不少的砝码,可以说,百龙天

7、梯可以成为未来工程学习者的经典案例。但天梯的设计还未能达到孙寅贵所说的“养在深闺人不知” ,这是他未来的愿望,但也正是因为目前没有实现,来招致了反对的声音。天梯的存在无疑破2坏了张家界自然风光的整体性和真实性,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谋求经济利益的猜想,由此蔓延开发,小到个人收益,大到国家形象,均因天梯能收到相应的影响。(三)普遍现象后的原因张家界的天梯只是一个小点,利弊去留权衡也因人而异,但当过度开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其本质原因不得不进行深入挖掘,来挽救我国脆弱的风景名胜区。经过整合分析,导致过度开发的原因列举如下:1、对风景名胜区的性质认识不清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

8、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风景区的性质与旅游业的性质不同,风景区保护是第一位的;第二是社会公益性;第三它主要是精神文化功能,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功能。有的决策开发者,把风景名胜区片面错误的定位于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开发区,把保护性变成开发性,公益性变成公司私有性,展示性变成经营性,甚至出让变相出让风景资源及其土地。毁景牟利,把传世性的遗产毁于一旦。2、缺乏有效合理的机制保护这方面的原因主要由政府造成,国家名胜风景区属于公共资源,这就要求拥有一整套制度来限制个别人或部门以牺牲大家的公共利益来牟取私利,尽量避免旅游开发中的负效应。目前很多政府未能发

9、挥在旅游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不能起到正面引导的有效作用。同时,补偿机制的安排也不合理,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必然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不管居民是否以卖方的身份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是否受益,缺乏合理的补偿制度总会影响他们保护当地特色的积极性。对于开发受益者而言,他们若无需承担生态补偿的责任,必然忽略生态环境,一心追求经济利益。3、缺乏法律的全面保障目前我国拥有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法和一些单行条例,如动植物保护法、3环境保护法等,但还没有有关整体资源的保护法。旅游资源之间联系密切,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某一资源遭到破坏常常会引起其他资源链锁式的反应,如张家界这个国家地质公园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统一的生态环

10、境,却没有相应的全面的保护法。互不联系的单个资源保护法难以保障资源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也解释了我国局部生态环境改善而整体却始终下滑的趋势。4、监督措施不到位旅游景区从开发到利用,在新建或扩建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环境影响报告制度,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专家审查等一系列部门批准才能进行开发。同时国家还颁布了“三同时”规定,旅游项目开发的主体工程必须与环境保护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否则不准许项目的开发。但这些相关规定在目前并没有严格地执行,特别是把经营开发权交给企业以后,企业往往会采取先斩后奏的方式来躲避监督,使得这些规定在执行时落空,无法发挥相应的效力。四、保护措施针对

11、以上分析的原因,可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来保护这些脆弱而不可代替的资源。(一)对风景名胜区进行正确的定位定性风景名胜区不应以营利为目的,是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世性的人类瑰宝。不管是政府、还是旅游企业乃至个人,都应传播对其准确的定位定性,将对其的保护放置第一位,秉持“牺牲部分个人利益,保障全体公共利益”的原则。(二)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国家遗产管理局风景名胜区是一种公共利益,只有由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对其进行管理才4能最令广大群众放心。现在的风景名胜区主要由地方政府管辖,但地方政府涉及的范围过广,因而在这些方面权威性不高,局限性却很大,容易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实现对整个景区的宏

12、观全面的把控。由国家来管理这些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权威性高,针对性强,可以就自然、文化、自然与文化复合三大类遗产进行分层分条管理,能有效而有条理地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开发。(三)完善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体系整合单一资源的保护法,加快整个风景名胜区保护的立法,全面涉及对风景区的保护,让风景名胜的整体开发、运营及保护都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同时严格遵守法律的执行,落实每一个环节,不使任何一项决策能躲开监督体系,利用法律的效力守住对景区管理的底线。(四)增加保护经费的投入对景区的保护要求提高,必然对经费的需求也要增加,除了国家增加部分资金投入,当地政府或是遗产管理局,可呼吁社会企业及大众资助,既能获得帮

13、助,又能宣传保护工作,提高大众的保护意识。五、结语张家界百龙天梯的运营仍伴随着反对的声音,也许这也是个不错的结果,警示着后来者谨慎开发,多方考虑。对于无可复制的世界遗产,我们还是倾向保留其最原始的面貌,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授李嘉乐也认为,国家风景名胜区是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是人与自然精神往来的场所,保持其自然风貌就是最长远的发展。5参考文献:1樊勇明. 公共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张晓.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王宁. 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商业化和旅游化的危害. 重庆行政,2004.64黄远水.简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方案.旅游学刊,21(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