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09212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 2014 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命题人:李玉蓉一积累与运用(36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湖泊/淡泊 角逐/角色 浑身解数/解甲归甲B缜密/慎重 机械/训诫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C滑稽/畸形 辍学/点缀 猝不及防/鞠躬尽瘁D陨落/吮吸 分歧/祈祷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嬉戏 谰言 粗制烂造 吹毛求疵 B.琐屑 喧嚣 再接再厉 墨守成规C.轩榭 烦躁 按步就班 别出心裁 D.跋涉 隐晦 手屈一指 根深蒂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2、A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B网络热词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雪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D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山海经里说的“悬瓮之山,晋水出焉” ,大概就是“柳氏坐瓮”的根源。B首长问我:“你几岁了,是哪个队的航模队员,什么时

3、候加入航模队的?”C “学习知识必须花大力气, ”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 ”D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等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 分)A、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是否注重锻炼。B、繁星密布,皓月当空,又是一个不眠之夜。C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的呵护着弟弟妹妹。D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论语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孔子2的言行。B小说是

4、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主要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C 陈涉世家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 ,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D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法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7下列对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往来屑屑(忙碌的样子)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记相待) 木兰当户织(窗户)B双兔傍地走(跑) 群响毕绝(全部)见往事耳(了解) 毕力平险(尽)C一狼洞其中(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愿为市鞍马(买) 惟危楼一座(高楼)D或凭或立(靠

5、着) 吾日三省吾身(泛指多次)出廓相扶将(外城) 两股战战(大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0 题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 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 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

6、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 妆品的包装、运 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 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 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 过一个专门设计的“ 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 100 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 78.5 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 100 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 270 千克二氧化碳。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 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 红外线的气

7、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 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3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 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 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 296 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 84%。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

8、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8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 (2 分)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 分)A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B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

9、,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C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D女性消费化妆品的碳足迹仅属于第一碳足迹。10对文章第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B分类别 举例子 打比方C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D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11. 名句积累(6 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_,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 )(5) 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快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 。12.诗词鉴赏(4 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10、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 “杨花” “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 “子规啼”?(2分)(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 分)13.综合行学习(6 分)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最近,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某班开展了以 “勤俭节约,理性消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活动任务。(1)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几则材料,请根据材料概括出中国人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特点。(2 分)材料一:贝恩公司去年年底公布的报告称,2012 年中国

11、内地奢侈品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 7。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支出增长达 31,近 60的奢侈品是在境外购买的。中国奢侈品市 场规模已超过日本, 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材料二:高盛公司今年 1 月发布数据,2012 年中国奢侈品总消费额 4 60亿美元,其中国外消费 271亿美元,国内消费 1 8 9 亿美元,而 2005 年中国国内奢侈品销售额才 20 亿美元。材料三:世界奢侈品协会 2 月 23 日发布报告称,2013 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 85 亿美元,中国人的消费占到了欧洲奢侈品市场同期销售总量的 65。(2)在你的班上存在着同学间相互攀比的现象。作为班长,

12、你该如何来进行劝说呢?对家境较好,爱向同学炫耀名牌,引起大家不满的王同学,你会这样说:(2 分)(3)班上准备办一期以“勤俭节约”的主题的板报。请将下面两句话补充完整,作为板报的部分内容。(2 分)要求:句式对称,语意连贯。奢侈是民族衰弱的祸端,节俭是_。奢侈是_,节俭是长流不断的清泉。二、阅读(34 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 1418 题。(一)留两个柿子看树(12 分)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5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

13、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 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 下,我爬到高高的 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

14、“摘下来都是钱 ,放在 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 ”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 费。母 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 ,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 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 ,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 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 动脚步,想把它 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 :“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 ”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 树, 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14.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 分)答:_15.试分析第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2 分)答:_16.体会第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2 分)答:_17.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3 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