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6节《辨析并修改病句》(1)课件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307316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6节《辨析并修改病句》(1)课件 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6节《辨析并修改病句》(1)课件 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6节《辨析并修改病句》(1)课件 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6节《辨析并修改病句》(1)课件 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6节《辨析并修改病句》(1)课件 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6节《辨析并修改病句》(1)课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6节《辨析并修改病句》(1)课件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辨析并修改病句(1),第,6,节,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本考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辨析病句,二是修改病句。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题,放在第卷;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主观题,放在第卷。,2.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考查的重点难点有两大类:(1)结构类语病;(2)表意不明,主要有指代不明或歧义两类。,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

2、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试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2010四川)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命题角度 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C,C。本题考查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A.犯“主语前后不一致”的毛病,应在“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前加上主语。B.成分赘余,删去“的试验”。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3、,解析,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2009安徽)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命题角度 判断句子语意是否

4、明确,D,A项,“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B项,“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有歧义。C项,“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缺少宾语。,解析,(1)从靠近北极的西伯利亚向南延伸,一直到中国东部的平原,有一条很长的鹤类迁徙路线。(2)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量泄漏石油步步逼近墨西哥湾海岸线,会对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3)全场2.4公里的大型石灰岩洞穴内,钟乳石琳琅满目,质地之纯净,形态之完美,国内少见,很有保护和研究的价值。有语病的一项是:_。修改:_。,(2010重庆)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命题角度 修改病句,(2)在“泄漏”后加“的”。(2)

5、句后面两个句子缺主语,“步步逼近”和“产生”的主语本来应该是“石油”,但从前边的句子看“石油”作了“泄漏”的宾语,造成了后面两句的主语不明,所以要加“的”,让“石油”作主语,这样句子的语意才会明确。,解析,从命题的材料看,一般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交通、法律等各个领域,通常是见于出版物中的语病,而不是命题人闭门造车杜撰的。一般不会选用文学性特别强或富有哲理的句子,因为这类句子的内涵丰富,形象性强,容易产生争议。从语病的类型看,一般是典型的语病,社会上普遍使用的。对其是否为语病有争议的,往往回避。,从选项看,往往涉及多种语病,考虑到六种病类考查的覆盖面。所给句子普遍为长句,正

6、确的语句往往长得让考生心生疑惑,迷惑性大。病句材料的几个选项各有侧重,每一个病句至少有一处语病。做题时,一般要从分析句子成分入手,因为语病主要是结构性语病。病句辨析仍将为考查热点。但近年来在“语言表达”里考查病句修改也渐成热点。,(一)语感直觉检查法 凭借语言经验,对语句是否有语病直接做出判断,就叫语感直觉检查法。运用这种方法,靠的是语言经验的积累和在经验基础上对语法模式的直觉反应。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语感直觉检查法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听到或读到一段话,觉得它不顺畅,不符合一般语言习惯,就可以断定它有语病。然后反复把这个句子读两遍,仔细体会,感觉就更清楚了,究竟哪儿不对也

7、基本明确了。,一、检查病句的八种方法,语感直觉检查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检查法,因为对句子进行语病检查,第一步都是凭语感去“扫描”,初步做出正误判断,然后才是更进一步的检查、分析和修改。 如:出了名的陈银儿最终从一个优秀企业家堕落成为行贿狂的罪人。,这句话,凭语感就觉得很别扭,“行贿狂的罪人”不符合一般语言习惯,因为,一般只说“杀人狂”,不说“杀人狂的罪人”。这样,就可以初步断定,此句是个病句,毛病出在“行贿狂的罪人”这个说法上。在语感检查的基础上,再对这个病句的病因做进一步的分析。这个句子,在语法上并没有毛病,而在语意上犯了赘余的错误:“行贿狂”已含有“罪犯”的意思,再加上“罪人”就显得累赘了。,

8、(二)主干成分检查法 主干成分,指句子的基本成分,即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主干成分是相对于句中的修饰限制性成分、补充说明性成分而言的。在运用语感直觉检查法对句子进行初步检查后,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就要对句子做语法分析。分析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之后,把这些成分中的修饰限制性成分先略去,提取出主干成分进行检查,这就是主干成分检查法。在对主干成分进行检查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判断句子中应该有的主干成分有没有,即主干成分有无残缺;第二,要判断主干成分之间在语法上和语意上能不能搭配,即有没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的问题。,一、检查病句的八种方法,如:在万里长城的各个游

9、览点上,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提取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吸引旅游者”,不难发现,这个句子有主语残缺的毛病,什么“吸引”了“旅游者”呢?本该作主语的“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却被装在“在上”的介词框架中,做了句子的状语。只有去掉“在上”,才能使句子的主干成分完整。,又如:我国每年因基本建设质量问题出现大量损失。 提取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我国出现损失”,可以发现“出现损失”动宾搭配不当。一般只说“造成损失”“遭受损失”,不说“出现损失”。因此,句中的“出现”应改为“遭受”。,(三)枝叶成分检查法 枝叶成分,指句子的修饰限制性成分和补充说明性成分,即定语、状语、补语等。在检查了句子的主干成分之

10、后,要接着对句子的枝叶成分进行检查。检查枝叶成分时,要特别注意从语意上去考察定语、状语、补语等对中心语的修饰限制恰当不恰当,严密不严密。因为枝叶成分从语法上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语境上却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换句话说,检查枝叶成分,重点是检查有没有定中(中心语)、状中或中补搭配不当的问题,有没有定语、状语或补语残缺的问题。,一、检查病句的八种方法,如:列车经过长江时,在一桥发生“哐哐”“哐哐”的声音将消除。 在检查确定这个句子的主干“声音消除”没有问题后,应开始检查这个句子的枝叶成分。这个句子的主语“声音”有两个定语,第一个定语“列车经过长江”,有成分残缺的错误。“列车”经过的是“长江大桥”,而

11、不是“长江”,要在定语中补上“大桥”,这个定语的语意才严密。第二个定语“在一桥发生哐哐哐哐(的声音)”有三处错误。其一,“在一桥”说不通,因为句中的“一桥”是“满桥”的意思,在表示这个意思的“一桥”前不能加介词,“在一桥”应改为“满桥”。其二,“发生”不能修饰“声音”,“发生(的声音)”有定中搭配不当的错误,“发生”应改为“发出”。其三,在把“发生”改为“发出”后,还应在“发出”后加上一个“的”,否则“发出声音”会被误解为动宾短语,整个句子就不通了。,(四)呼应成分检查法 呼应成分,这里主要指起关联作用的前后呼应成分和起构成固定框架作用的前后呼应成分。在检查了句子的主干、枝叶成分后,应对句子中

12、的呼应成分进行专门检查,因为这些成分往往前后跨越几个句法成分而遥相呼应,不做专门检查,就不容易发现它们在呼应搭配上的问题。尤其是复句中的关联词语,分别穿插在不同的分句里,不做“瞻前顾后”的检查,就很容易忽略它们搭配上的错误。,一、检查病句的八种方法,如:这种模式,既稳定了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而且促进了适度的规模经营。 这是一个复句,其分句的主干、枝叶成分都没有毛病,但若抽出连接两个分句的关联词,检查它们的呼应搭配情况,就会发现“既而且”有问题。“既”只能与“也”“又”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呼应搭配。上句中的“既而且”要么改成“既又”,要么改成“不但而且”。,(五)排除检查法 排除检查法是一种不对

13、句子的主干成分、枝叶成分等做句法分析,而是从前往后检查的方法。在检查中,逐步排除那些没有语病的成分,对最后剩下的有问题的部分进行分析。使用排除法,要十分注意一个成分与它前后成分的配合关系,如果一个成分与它前后的成分都有搭配关系,要分别把这个成分与前后的成分连在一起考查,然后再做出正误判断。,一、检查病句的八种方法,如:几天前,人们用一种平静的、带着些许不服气的眼光目送中国女排夺得亚军而去。 采用排除法检查这个句子,就顺着先后出现的句子成分,逐一检查。“几天前”这个状语没问题,“人们”“用”“一种”“平静的、带着些许不服气的”“眼光”“目送”也都没有问题,“(目送)中国女排夺得亚军而去”这里有问

14、题了。“目送”的宾语中有两个动作:“夺得亚军”“而去”。“目送”中国女排离去说得通,“目送”中国女排“夺得亚军”就说不通了。这里有动宾搭配不当的问题。“目送”的宾语可改为“夺得亚军的中国女排离去”。,(六)类比检查法 类比检查法,仿照自己拿不准正误的句子,造出一组类似的句子,看看它们能不能成立,以此判定被检查的句子是不是病句。对于一些似是而非、正误不易分辨的句子,可以采用这种检查法。,一、检查病句的八种方法,如:围墙用的是红砖砌的。 这个句子读起来有点儿别扭,但似乎也可以这样说,到底有没有语病,拿不太准。我们可用类比法检查一下,仿照上句造出一组句子来: 桌子用的是红木做的。 文章用的是英语写的

15、。 衣服用的是毛线打的。,仿造出来的这一组句子都很别扭,都不能成立,这说明原句是病句。一般的说法是“桌子是用红木做的”“文章是用英语写的”“衣服是用毛线打的”,所以原句应改为“围墙是用红砖砌的”。 运用类比检查法时要注意,仿造出来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句一致,各成分的词性要相同,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虚词都要与原句模式相同,这样才能保证类比检查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七)换序法 复杂的单句往往有多项定语或多项状语。多项定语或多项状语本身,或者定语、状语同中心语之间常常有语序方面的毛病。把语序调换一下就能检查并医治病句。如:为了了解产品的质量,他走访了许多本厂的客户。初读这句话,觉得别扭,将“许多”与“本厂的”互换位置,读起来就很顺畅;再仔细一体会,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数量的定语之前,原句语序有误。,一、检查病句的八种方法,(八)逻辑分析法 有些句子不是在语法上有毛病,而是在逻辑事理上存在问题,对此,就需要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即对句子进行逻辑意义上的分析。如: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本句采用“凡是都”这样一个全称肯定判断,显然言过其实了,逻辑上不能成立。,一、检查病句的八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