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3)课件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307289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3)课件 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3)课件 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3)课件 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3)课件 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3)课件 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3)课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3)课件 (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3),第,4,节,1. D。“尊敬”和“尊重”都是动词,都含有“重视、敬重”的意思。词义上,“尊敬”重在“敬”,表示敬重的意思;“尊重”着重在“重”,表示不轻看的意思。适用对象上,“尊敬”主要用于人,除了“尊敬国旗”之类以外,很少用于事物;“尊重”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用法上,“尊敬”可以用作定语,“尊重”不能。联系句意,第句应填“尊重”。“明显”和“显著”都是形容词。词义上,“明显”是指事物的形状清楚地显露出来,不模糊、不隐晦;“显著”是鲜明而突出地显露出来。“显著”比起“明显”来,强调、肯定的意味更重。此外,“显著”一般只用在句子中,而

2、“明显”跟“很”“太”等副词结合之后还可以提到句首。结合句意,第句应填“显著”。“接受”和“接收”都是动词,都含有“收受”的意思。“接受”着重在“受”,即“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它还有引申义,指“领受、承认”。结合语境,第句应填“接收”。,2. B。馈赠,赠送(礼品);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 。日前,几天前;目前,即指现在,与题中“仍在”相照应。该,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题中所指是前面提到的帕金森病。,3.B。“合作”“协作”都有共同做某事的意思。“合作”:共同合力地从事同一工作,参加者无主次之分。“协作”:通常以一方为主,另一方协助执行。“必需”:动

3、词,表示一定得有,说明对某种事物特别需要,决不可少。“必须”:副词,表示一定要这样做,非此不可。“坚忍”:多用来形容人的个性、意志,特别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下,具有坚持而不动摇的毅力,决不改变自己的意志。“坚韧”:原指物体虽变形而不易折断,后引申为人坚强而不易被困难压垮、摧残,历经磨难却斗志不懈的精神。,4. B。“沟通”指双方通连,如“大桥沟通河东河西”;“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原型”指原来的类型和模型,多指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依托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年青”,年纪不大,一般指十几岁或二十几岁的人;“年轻”,样子看上去不大,并不意味岁数小,如“他40岁了,

4、但看上去挺年轻的”。另外,“年轻”可以用于物,如“年轻的共和国”。,5. C。“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提拔使用。“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体味”是仔细体会的意思,“体验”指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侧目”一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一是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6. D。“一经”指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一旦”则用于未然,有“要是有一天”之意,表示假设关系。根据语境,应选用“一旦”。“或者”表示选择关系,“甚至”表示递进关系。句中“给顾客造成了人身伤害”是比“现场秩序混乱”更为严重的后果,应选用“甚至”。

5、“更加”,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用于相同或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越发”,多用于同一对象之间的比较,用于两个或更多的分句前后呼应的场合。,7. A。“从而”是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连接结果或目的等,意为“因此就”;“进而”意为“继续往前、进一步”。“一直”是副词,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一贯”着重指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语气很重,多用于肯定句。“所以”可与“由于”呼应,而“因此”则与“由于”的意思发生重复。,8. A。B.“相继”,一个跟着一个。“天津市技术进修学院”只有一所,不能用“相继”。C.“诸”是“之于”的合音词,“之”是代词,“于”是介词,所以

6、句中应删去“于”。D.“或者”表示选择关系,而“潮湿、阴暗、温暖”等环境都是蟑螂喜欢栖息的地方,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故应把“或者”改为“和”。,9. A。这里涉及介词“对”和“对于”的用法。A项的意思是“大家对乔丹熟悉”,可表述为“我们对乔丹并不陌生”或“乔丹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A.表述正确。B.“对于”一词多余,应删去。C.误用“对”,应改为“和”。D.“在之下”结构中插入的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应删去“在之下”。,10. D。A.表示“不很肯定的推测、估计”的意思,可用“大致”“大约”“大概”等,不能用“大体”,因为“大体”所说的情况是从根本上、主要方面或多数情形讲的,不表示推测、估计

7、。B.表示“最终”的意思,不能用“究竟”,可用“到底”“最终”等。C.该项没有转折的意思,用“却”不当。D.“乃至”是表递进关系的副词,用在这里符合句意。,1. A。“尽管”,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不管”,表示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常跟“都”“也”连用。“秉承”,承接,接受(旨意或指示);“继承”,依法承受或继续做前人留下来的事业。“招聘”,用公开方式聘请;“招募”,募集人员。所以A项最恰当。,2. D。“灌注”:浇进、注入。“贯注”:指(精神、精力)集中或(语气、语意)连贯。“淡薄”:(感情、兴趣等)不浓厚。“淡泊”:不追

8、求名利。“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不免”:表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3. B。“不是而是”肯定一个,否定一个,而句意是二者都应该肯定,都应该传播延续,故应选用“不仅更”;“行迹”指行动的踪迹,“形迹”指痕迹;“物资”指生产生活的资料,“物质”在这里是相对大师的行为、大学的人文精神而言。,4. D。“精致”是形容词,表示精巧细致;“精制”是动词,指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此处应用“精致”。“鉴证”是鉴别证明;“见证”作动词时指当场目击,可以作证,作名词时是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此处应用“见证”。“防止”是指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防治”是指预防和治疗(疾病、

9、病虫害等)。根据语境应选“防治”。“波及”是“扩散、传播、影响到”的意思,强调对对象产生了影响;“涉及”是“牵涉到”的意思,强调与对象有关联。此处应用“波及”。“既又”是并列关系,“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句并没有否定前者的意思,故选“既又”。,5. B。“烧毁”是指焚烧,其所指对象范围不如“销毁”的对象范围大,假冒伪劣商品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烧毁不了,故用“销毁”。“施行”是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挥效力,得以执行,“实施”是实行(法令、政策等)。“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指应当如此。,6. D。“无限”:没有穷尽;“无比”:没有别的能够相比,多用于好的方面。此处应用

10、“无比”。“乱用”:指无条理、无次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滥用”:指无限制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此处应用“乱用”。“隔膜”:不通晓;“冷漠”: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句选“隔膜”更准确地表现了作家远离现实、不了解生活的现象,也与后面的“疏远”“忽略”照应。,7. A。“摸索”:小心地以尝试的方法寻找(方向、方法、经验)。“探索”:多方面加以研究,寻求答案,解决问题。“从而”:前后为因果关系。“进而”:前后为递进关系。“坚苦”:坚忍刻苦,侧重主观精神方面。“艰苦”:艰难困苦,侧重客观实际方面。,8. B。“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

11、,向四外迸射;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抚养”是爱护并教养的意思,“赡养”是指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盈利”一是企业单位的利润;一是获得利润。“营利”指谋求利润。,9. C。A.“效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还照样去做。尤,过失。B.“干涉”:着重于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干预”:过问别人的事情,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此处应用“干预”。C.“涉笔成趣”:一动笔就能完成有意味的作品,形容艺术修养高。D.“回肠荡气”:使肝肠回旋,使意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委婉动听,感人至深。,1

12、0. C。A.执教:担任教学任务;当教练。B.况且: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表递进关系,用于陈述句。C.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猫脚上的毛被烧掉了,栗子却都让猴子吃掉了。D.自圆其说: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圆,圆满,周全。,11. D。“筹划”:对象多是新机构、新事业、新工程,如筹划建设水电站。“计划”:对工作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实足”:确实足数的,如实足年龄。“十足”:成色纯或十分充足,如十足的黄金、神气十足。“回味无穷”:形容意味深长,限于事后回忆,在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

13、可指事后回忆,也可以指当时回忆。,12. D。A.大事:大力从事。大肆:毫无顾忌。应改为“大肆攻击”“大事渲染”。B.计策:侧重指妥善或巧妙的方法。策略:侧重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应改为“新的策略”“献计策”。C.鼎力相助:是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D.扬汤止沸:把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让它不沸腾,比喻办事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3. C。冰清玉洁:像冰一样清明,像玉一样纯洁。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冰雪。,14. A。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B.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只堆砌现成的词句,缺乏创造性

14、。C.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句意应该是讲民主意识最为重要,故错。D.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15.C。A.示爱:表示爱意,一般是用于男女恋情。B.赢面:取胜的可能性,一般用于事前分析。C.敲定:确定下来,决定。D.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俗语,这里用于外交辞令,不得体。应改为“话不投机”。,16. D。“悲笳”与“秋风”比较,前者写出了胡笳羌笛的地域特征,也写出了人的情感;“烟波浩淼”与“惊涛骇浪”比较,前者与范仲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相通,后者与海峡两岸曾经的形势相宜;“堂堂正正”与“方方正正”比较,前者写出了人格,写出了民族精神,后者只重形

15、,且与后面“方块字”的“方”有意义重复之嫌。,1. B。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或者文章洒脱雄奇,很有气势。此处与语境不符。A.平添:自然而然地增添。C.审慎:周密而谨慎。D.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2. C。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具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A.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B.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或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3.答:(1)搁置不用;(2)有意隐藏;(3)隐没无闻。 本题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解题时必须反复揣摩句意。结合词语“雪藏”的字面含义,进行合理置换,同时注意“不超过4个字”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