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何去何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039562 上传时间:2017-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何去何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何去何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何去何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何去何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何去何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何去何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何去何从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的深入,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国家推动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政府指令性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改革是教育界的一次革命。它的实施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近一到两年内,全国各地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反响很大,学生、老师、家长及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很多地方都有了一定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很严峻的问题,若不能

2、正视和解决,将给课改带来很大的制约,教师的工作也很迷茫。一、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学生道德品质下滑,学习目标茫然,课堂纪律下降;老师生存状态尴尬,对课堂驾驭出现问题,工作压力增大,众多人对新课改态度斐然1、祖国的花朵就这样了吗?还是从一些现象入手吧,如果你生活在一些中学附近,尤其是城镇的学校,不难发现: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穿的时髦服装,理的流行发型,嘴里叼的名牌香烟,说着“文明”语言不着急回家,而是一直在附近逗留,好象挺有事的一样,每天都是如此,更可气的是男女生勾肩搭背,不时地表现自己的时髦,他们一点羞耻感都没有,还一副很是酷的样子,真是一副”流氓“样!看见的旁人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

3、,现在的人自己都管不了,谁还管这些事,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那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结果么?家长的问题,学校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是复杂,谁都有责任家长太对孩子溺爱了,这是对孩子的害;学校对孩子管理松了,这就让他们更放荡自己了;社会环境污染了,信息的灵通,对于这群对社会新奇的集体,不得不去尝识一下,实践一下,而且是毒害人心的,似乎他们更愿意去做,学的更是容易!如此下去,那明天会是怎样?!也许我们都多虑了,每个人都在给自己把握明天呢,但是如此这样明天会好么?以上只是九牛之一毛,我们更不要说什么青少年犯罪的人数不断上升的了,单是现代网络教育带给学生的危害都

4、不可估量:多少孩子毕不了业;多少孩子为了网费去偷、骗、或者敲诈,甚至抢劫;多少孩子被她亲戚、父母打骂着拉出网吧;多少孩子在网上接受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多少我想,这里我就不必说现代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在公共场合的表现了吧。谁叫现代的学生是上帝?做老师的现在为难了,学生也许对现在一些制度比老师还清楚,什么不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了?什么你这样不够人性化啊?有的学生挨批评回去还要给家长大做文章,家长一个电话过去,你麻烦来了类似问题后边再谈。下面再看看学生几条相对干净点的课改评论,看看他们对新课改的态度吧!A: 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实验品,但是实验品是允许失败的,可我们这一代孩子的未来也允许失败吗?B: 有人说,

5、我们国家以前搞的是“精英教育” 、 “应试教育 ”, “新课程理念”下搞的是“大众教育” 、 “素质教育” ,似乎这样一换名字,就把“新课改”以前的教育与自己倡导的教育区分开来了,这样换一个名字,新教育就产生了。C: 挂羊头!卖狗肉!新课改旧搞法+新教材那些不堪入目的东西我想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吧,哎,素质!我想说以上评论有过激行为,但还是能反映一些问题的。现代中学生的问题,大概归纳为:是非观念不强,法纪观念淡薄,集体观念不强, 盲目消费,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心理疾患,不良行为习惯。当然,这个概括也许不够全面,还有一点声明:并非针对所有中学生。2、“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老师们还背的起吗?现代教

6、师难,也许将来更难。课改形势下,教师“苦”了很多,这里的“苦”不单是吃苦,我想更多的是麻烦多了,形式多了。可以想想现在教师每天的工作状态,和以前比一比,我想还是比较明显的吧,什么资源整合啊;什么互动式教学;搞校本研究啊;校园文化建设啊;开什么花样课啊;各类活动啊;各级检查啊;老师们现在如何研究处理教材啊;集体研讨备课啊;还多了一个备学生的问题,很多学生也不能及时适应新教材那种看似简单学来难的螺旋式编排,有的老师就只有土洋结合;现代舆论给老师的压力也大,这个在全国很多地方教师罢工前后尤为明显;更不必说以前那些老套的东西了,大多的“苦”来自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形式主义吧。在这里,首

7、先申明,我也是一名教师,不是来批判什么的,也不是来发发牢骚,只想和大家交流下现在形势下教师难在哪里?以求得一些改善和提高,把课改落到实处。 教师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教育不太“听话”的学生呢?首先硬的不行,也不敢,国家、社会、舆论、监督都等着呢,不许体罚或变态体罚,“因为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真的遇见刺头了,火再大也只有“忍”、“忍”、“忍”,说不定一个电话就打教委去了,通报啦,起码要下来查你把,或者责成你学校领导“核实情况”,看看,还给领导添堵了,怎么搞得,怎么这么“不懂教学的艺术呢”,怎么就“不能深入学生内心呢”?还有呢,激化了学生骂你,你不得受着?就算你能力大,最后“摆平了”,但是顶多道个歉

8、就不错了,对这样情况,绝大部分老师的原则是“犯不上”,首先手脚都被绑住了,所以不敢管,不愿管,怕摊麻烦也就不稀奇了。这个难点是很多老师心中的刺,别说你没有,除非你没那份责任心,除非你早给学生上过那一课。说这方面不是说现代教育制度的人性化管理大大的不对,体罚固然不好,谁不想轻松愉快的教学?我现在对此摆出两个观点,希望大家思量:一是古代教育罚的比较严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而发),五年前的传统教育也常罚学生,似乎还没出现在这么多垃圾,现在为何毛病层出不穷?二是现在老师徘徊于上级教育部门的高压政策和自己的工作如何开展之间,学生并没的到多少提高,反倒毛病不少,比某些省市如推迟中考、高考减少青少年犯罪

9、,是犯罪!不是违纪!接着,我想说说课改形势下相关的一条重要要求: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听这句话好几年了,体会自然也不少,因为每次培训或者学习什么资料都会反复提到。我现在可以直言不讳的说,你们有多少人把握的准这个标准?有人说,你太不聪明了吧,没叫你体罚,那你可以惩罚啊!那么我又如何把握体罚与惩罚?也听有人说,体罚嘛,就是搞出问题了,家长找事了,上级调查了,而惩罚就是起到教育效果没出任何不良后果。我想这样是行不通的,你敢保证你的惩罚不出越那条线?于是,我在思考我们惩罚过学生的是不是错了?有别的路可走吗?可更多的答案是这样的:你不收拾学生,你的课以后还可以上吗?学生会认为这个老师软弱好欺负吗 ?似

10、乎不可以。有些老师的课堂学生就是乖,可他们没吃过苦头会那么听话吗?但这样不是和自己的饭碗都过不去了吗?迷茫中想到黄飞鸿的岳父不经常说嘛,“要以德服人”,这个有几千年传统了,理论依据深厚啊。可你曾想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学生吃你那套吗?我想,有的刚毕业的同志面对学生的那种心态,简直可以说是忍受折磨,同事们瞧不起你,领导说你缺乏驾驭能力,试问你如何立足?“黄连树下弹琴苦中取乐” ,没事找点乐子,调整好心态,继续下节课吧!最后,我想说说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问题。也许这个问题应该放在第一位,评价体系不该,何谈素质教育?还不是“换汤不换药” 、 “穿新鞋走老路” ,那么这不是应试教育,你说是什么?教育部

11、于新世纪初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中学生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可我们的评价系统做了多少改变?“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过是空话而已,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仍然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这些大量存在于基层教育实践中的不良现象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我认为,那就是对基本教育理论的“消化不良” ;专家的辅导讲座也常常让教师们感到有些“云山雾罩” ,于是就出现了诚如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指

12、出的那样,“在理论基础上显得含混不清,会导致改革实践的不知所措” ;第三,考试制度要随着课改而改变,要搞理论就要拿出成套的东西来,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不全对,但也有一定道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地实验区在学生和老师评价改革方面已做了一些尝试,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改革仍然滞后,主要表现为:知识和技能仍为主要的考试内容,考试分数仍是教师和家长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指标,也是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准。由于评价对学校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和监控的功能,因此,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生、教师评价观,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自身的提高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具有

13、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世界在矛盾中发展,老师们何去何从,大家看这样做可以吗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国家不断摸索课改的前提下,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我们老师也还要做到以下几点,课改方有成效,不然我们进步何在?(一)教师地位的转变: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新课程改革后, “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 ,但在平时的课改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 ,出现“带着

14、枷锁跳舞”的现象,如何打破,我想应该靠老师的教学艺术,不过需要不断总结,要放得开收得拢。新课程下课堂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旁若无人;或者人声鼎沸,高谈阔论,游离主题;或者想动就动,东张西望,自由离开座位这样下去,后果可想而知。名校杜郎口中学就有“砸破讲台”的提法,那样的课堂模式不一定适合我们,但我们必须要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算是转变了教师地位。(二)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为目的,正确处理教材和教学过程的转变问题1、前面以说过现代中学生的种种问题, “德 ”的问题尤为重要。如果你培养的学生学习再好,能力再强,他道德败坏,对社会的危害力也就越大

15、,所以德育先行,切不可只会“传道” 、 “授业” 、 “解惑”而重能力轻人格。2、教学过程不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不在是教和学两方面的叠加,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使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分享知识的过程,即要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3、要使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所谓“教教材” ,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忠实传授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其特点是对教材内容做细致地梳理,到位地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 ,教材的观点就是“真理” 、 “权威” 。故此种知识立意的教学行为仍然占据主流地位。所谓“用教材教”

16、,就是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忠实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在此种教学行为中,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教材也不能成为高考命题的依据。(三)现代老师还要学会教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不然也难于适应新课改的潮流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在课堂上要以微笑的方式对待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名主、和谐的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学习方式是转变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陈旧观念的破除是很困难的。积极改革者只是极少数,认真学习先进经验,以新的观念进行教学改革的也是少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由“满堂灌 ”到 “满堂练”一时难以扭转,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老师首先要转变过来。教师是社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