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学习要点:1、对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含义的理解2、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3、理解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2-1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是指:人们对社会教育活动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变化的标准与要求的预期规定。,一、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2、,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体现出,通过此领域的各种社会教育活动,要帮助幼儿与周围人交往,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情感联系。,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体现出,通过此领域的各种社会教育活动,要帮助幼儿与周围人交往,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情感联系。,社会教育活动:中班去做客,1、主人:知道自己家的地址、车牌公交路线,电话和父母的手机号码,并能主动地、正确地将这些信息制作成卡片、绘制成地图告诉好朋友,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2、客人:乐意主动获取朋友的信息,在父母的协助下,自主选择方法,线路去同伴家里做客,做礼貌的小客人。,二、确保实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应
3、有明确的目标意识2.教师应合理的分解目标3.选择利用科学有效的活动教师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实现社会教育领域的重要保证。,二、确保实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一方面在于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明确在教育活动中可能影响幼儿有关社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善于观察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敏锐地发现并捕捉各种教育机会,促进幼儿在社会情感和态度、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活动设计:拔萝卜p21,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教育活动,问题思考?,1、教师为什么组织幼儿观
4、看“拔萝卜”木偶表演?2、本次教育活动要传达哪些社会教育信息?3、本次教育活动可能对幼儿的社会情感、认知和态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从幼儿一日生活中捕捉教育机会;例:生活环节午睡,问题思考?,1、教师结合幼儿的哪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2、教师的行为向幼儿传递了哪些社会化信息?,活动分析1,有组织的“魔镜”活动可以指向社会领域教育的什么目标,或蕴含着什么教育契机?,分析要点:,1、让孩子能够感知自己的动作行为和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初步评价自己。2、让孩子大胆地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优点。3、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意识,做真正的自己。,活动分析2,日常
5、生活中的环节(p22)可以指向社会领域教育的什么目标,或蕴含着什么教育契机?如果你是教师,你应如何引导幼儿,又怎样帮助幼儿理解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规范和交往技能呢?,分析要点,1、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巧克力是同桌的,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是不可以吃的。2、让幼儿懂得“分享”是在个人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不是强迫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教育活动的进行和效果,并因此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学习,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注意教育活动始终围绕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基础,保证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期达到在社会领域教育过程中与幼儿共同发展的效果。,2.教师应合理的
6、分解目标,为确保实现领域目标,教师一定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的不同兴趣需要等个性特点,将领域目标逐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个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上。,分解目标应注意:(1)分解目标要逐渐具体化A、从时间角度: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及活动目标。B、从教育范围角度:幼儿园目标、班级目标、教育活动和幼儿个体发展目标。(2)注意目标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以及与其他领域发展目标的联系,目标1:培养幼儿学习互助,有同情心,学期目标:让幼儿学习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月目标: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学雷锋好娃娃”主题月活动。 让幼儿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从小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
7、优良品质,,目标1:培养幼儿学习互助,有同情心,周目标:让幼儿认识雷锋,知道雷锋叔叔是一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经常为别人做好事的解放军叔叔。将雷锋精神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引导孩子愿意帮助别人,知道关心集体。日目标、活动目标:听故事认识雷锋1收集雷锋照片、故事等,让幼儿认识雷锋。2请幼儿认真倾听雷锋的故事,让孩子们能够认识雷锋、了解雷锋。,目标1:培养幼儿学习互助,有同情心,活动目标:学雷锋做好娃娃1、知道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2、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做好事帮助别人的快乐。例如:鼓励幼儿自己整理区域玩具,培养幼儿自主劳动的意识。例如:全班幼儿到幼儿园周围散步,共同关注园内环境,
8、带领幼儿共同捡树叶、垃圾,清洁校园。,目标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活动目标:,目标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期目标:培养孩子良好个人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清洁卫生习惯,或者环境卫生习惯,做个讲卫生的孩子。月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形成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目标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周目标:让幼儿知道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要从小养成讲卫生的
9、习惯。行为上要做到穿戴整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活动目标:通过邋遢大王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到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整洁。邀请小朋友示范正确刷牙、洗澡、洗手的方法,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强调他们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吃东西前都要先去洗手的习惯。,3.选择利用科学有效的活动,要实现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根据目标选择适合幼儿理解水平、符合他的兴趣需要的具体内容,结合社会教育的特点,采取相对科学有效的教育活动方式,使教育过程始终指向纲要所指定的领域教育目标,确保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3.选择利用科学有效的活动,(1)幼儿
10、社会性发展是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的;(2)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活动中实现的(3)幼儿园的社会教育要与家庭、社区密切结合,案例分析,家长向某幼儿教育刊物提问;“我家宝贝一岁零一个月了,婆婆看他打人的模样特别可爱,所以总爱教他打人,请问这样好吗?,显然很不好。表面看,孩子可爱,不吹亏,但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一下吧,且不说他可能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就说”强中自有强中手“,将来他因霸道、挑衅吃了更大的亏。,第二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 内容,第二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 内容,礼貌是儿童和青少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一位妈妈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了学习上的佼佼者,惟一不足的是,孩子从小
11、就不修边幅。但是,这并不妨碍妈妈为他而自豪。孩子从小就是个学习尖子,不仅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而且在学校里自己补习英语,计划去国外留学。大学毕业的时候,孩子顺利地通过了托福考试和GMAT考试。就在面试合格,各项手续也顺利办下来,只等签证就可以实现他的留学梦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那天,妈妈陪着孩子去办理签证,孩子的心情非常激动。当听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孩子高兴地站了起来,站起来的同时,孩子不自觉地咳了一声,同时往墙角吐了一口痰。这个细小的动作被细心的秘书小姐看到了。秘书小姐走进办公室,在一位官员模样的人耳边轻声地说了几句话。当这位孩子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位官员对他说:“对不起,我们很遗憾地通
12、知您,您的成绩和能力虽然都非常优秀,但是,综合素质方面还有些欠缺,我们不能给您签证。”,孩子为什么不能通过签证呢?,官员说:“是的,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成绩和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综合素质是更加重要的,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我们非常注重这项考核,事实上,许多人都是因为综合素质考核通不过而得不到签证的。”这位孩子有些沮丧地出来了,而妈妈这时已经明白,孩子之所以没有得到签证,因为他刚才的行为太不文明了。,幼儿社会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养成积极良好的社会行为、情感、认知和个性等方面。,社会行为的定义?,是指人们在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对周围环境中的人或事情做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包括合作、助人、安慰、
13、同情、节约、爱护环境、遵守规则、攻击、破坏、违反规则等),案例分析p25,案例1中,幼儿月月表现出哪些良好的社会行为?案例2中,小朋友表现出哪些社会行为?案例3中,小朋友表现出哪些良好的社会行为?,案例分析,案例1:本案例中,幼儿月月掌握了交往的技能,要求新来的小朋友一起看书。案例2:本案例中,小朋友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发展了交往能力,运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会去告诉老师。案例3:本案例中,小朋友在与周围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往中,懂得初步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知道保持环境卫生,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例如,顺从、合作、分享、助人、讲卫生
14、反社会行为:例如,攻击、破坏,社会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亲社会行为,避免形成消极的反社会行为,社会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亲社会行为,避免形成消极的反社会行为。具体包括:,1.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2.引导幼儿遵守规则,1.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正常儿童在1岁以内就表现出交往意识和行为,但是他并不知道哪些行为时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在逐渐受到被接纳或被拒绝的鼓励或否定之后,他逐渐掌握了交往的具体技能,发展了交往能力。,1.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就是要引导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自信地与人打招呼,与人交谈,懂得尊重别人和他的意见,懂得分享、谦让
15、、轮流、遵守秩序能使自己在交往中更受欢迎,能够与人合作,愿意帮助他人,对别人的难过表示关注和同情,有能力、有较好的方法解决自己或其他小朋友在交往活动中的矛盾。在与周围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往中,初步懂得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2.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幼儿天生就会遵守规则的吗?幼儿天生不具有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行为,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是成人代表社会对幼儿实行的社会控制。幼儿是在接受或反抗这种社会控制的过程中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2.引导幼儿遵守规则,A、家庭生活规则:卫生要求、饮食要求等。B、游戏规则:安全第一;轮流、谦让;合作、协商解决问题。C、学习活动规则:集中注意力,按时完成
16、老师交给的任务,积极发言等。D、社会公共场所:购物规则,交通规则等。,二、社会情感:,1定义: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因自己的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主观感受!例如:自豪感2、社会情感可以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快乐、高兴、自豪等消极情感:悲伤、沮丧、愤怒等。,二、社会情感:,社会情感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幼儿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认识、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三、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对社会经验的认知过程本身,即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观察、记忆等过程)一方面:经过认知过程获得的社会性知识经验,对不同社会行为、社会角色的理解,对处理、调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三、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对社会经验的认知过程本身,即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观察、记忆等过程)例如,一名幼儿多次听老师讲故事,在幼儿园的观察、倾听是认知教师行为的过程。一方面:经过认知过程获得的社会性知识经验,对不同社会行为、社会角色的理解,对处理、调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幼儿回家给“小朋友”讲故事,是模仿教师角色的行为,对教师角色认知的经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