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十二五规划思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301398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市十二五规划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芜湖市十二五规划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芜湖市十二五规划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芜湖市十二五规划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芜湖市十二五规划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芜湖市十二五规划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十二五规划思路(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十二五” 时 期,是我市推 进工业化、城市化 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芜 湖” 的关键时期, 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 以来的 发展 经验,认真分析发 展现状和发展环境,认真谋划发展思路,提出一个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又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的发展目标,对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十一五” 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等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挑战,强力实施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统筹城乡、东向发展、创业富民战略,着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经济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预计 201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100 亿元, “十一五” 年均增 长 15.8%,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6900 美元。财政收入突破 170 亿元,2年均增长 20%。固定资产投资 1200 亿元,年均增长 40%。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56.5%,

3、五年提高 4.2 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达到 68%,五年提高 5.5 个百分点。区域一体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进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为芜湖“十二五 ”的跨越发展、率先崛起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十二五” 时 期,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重大机遇。一是国家继续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有利于芜湖发挥综合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经济地位,增强整体竞争力。二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4、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 示范区示范区规划明确了芜湖在皖江城市带“一 轴 双核两翼 ”产业 布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赋予了“ 科学 发展、先行先 试” 的政策,一批重大基 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芜湖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在区域竞争中牢牢占据制高点。三是交通条件日趋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有利于芜湖发挥交通优势,加强区域分工合作,推进芜马同城化进程,促进跨江发展,提升芜湖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四是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项目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奇瑞汽车扩建、集瑞联合重工、玉柴

5、发动3机、新兴铸管大型铸造基地、三安光电、德豪润达、美的日电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为芜湖“十二五” 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和项目基础。(三)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在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芜湖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一是世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世界主要经济体受国内发展的要求,加大了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力度,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升级,将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制约了世界贸易的复苏,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二是区域竞争更加激烈。长三角、珠三角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强化了自身,继续占据全国区域竞争的制高点;北部湾、海西等经济区进入了国家发

6、展战略,区域间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将深刻改变区域经济的现有格局。省内合肥、马鞍山、铜陵等城市发展势头强劲,使我们承受着来自周边地区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三是产业结构调任务十分艰巨。支柱产业的规模不大,传统产业的结构不优,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四是制约发展因素依然较多。经过多年的发展,芜湖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繁重,面临土地资源、人才科技、体制机制的瓶颈制约,环境承载压力十分严峻。科技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不适应,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不适应,将制约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4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

7、我们已经具备化解不利因素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牢牢占据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芜湖“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工业强市和三产兴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生态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和改善民生

8、,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芜湖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安逸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二)发展战略1、自主创新战略。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通过强化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2、工业强市战略。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空间布局,继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具有5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芜湖的率先崛起提供强大支撑。3、三产兴市战略。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

9、会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统筹城乡战略。以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为核心,以“双置换”为重点,先行先试、主动探索,不断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一体化,实现工业向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者集中。5、东向发展战略。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合

10、作模式,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6、绿色增长战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公众参与的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依靠发展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发展目标6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2800 亿元,年均增长 17%左右(可比价);财政收入 400 亿元,年均增长 1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 3000 亿元,年均增长 20%左右。力争实现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1 万亿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进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11、,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化学需氧量减排 万吨,二氧化硫减排 万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快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的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基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改善。三、芜湖“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扎实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和医药卫生体

12、制改革,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一)抢抓政策机遇,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市作为“ 一轴双核两翼” 产业布局的7核心城市和沿江发展轴的中心城市,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要产业布局纳入了规划,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步伐,发挥中心城市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核心城市地位。1、强力推动产业集中区建设。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充分发挥芜湖交通、区位优势,依托长江岸线资源、现有产业基础条件、产业发展优势和中心城市,规划建设芜

13、湖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重点承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化工、材料、节能环保、船舶等先进制造业,服务外包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整合各方面资源,规划建设 10 平方公里的芜湖保税港区,合理规划布局外贸码头、公共仓库、出口加工、保税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打造承接沿海地区出口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核心载体。2、推进各类开发区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推进现有开发园区转型升级,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加快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二次 创业” 步伐,围绕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按照“资 源集约、项目集聚、产业集群” 的要求,加快省

14、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 设,坚持产业特色,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快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步伐,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尽快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完善申报条件,积极争取芜湖工业园区等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升级为8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长江大桥开发区新区。依法采取置换用地、整合周边工业用地等方式扩大开发区规划范围。符合条件的开发区争取同时设立为省级高新区。3、强化招商引资。加大利用外资力度,落实工作奖惩,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坚持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产业招商等有效方式,创新招商新思路,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上取得新突破。加

15、大项目跟踪落实力度,推进与中央企业的合作。4、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合作。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加快构筑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沿海地区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层次。力争在能源合作、产业配套、旅游合作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科技要素、人力资源、质量互认、政府服务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合作。广泛开展与皖江城市带其他城市的合作。发挥中心城市和产业的辐射作用,推动跨江联动发展,提升核心城市地位。加强与马鞍山市联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等领域合作,加快同城化进程。积极开展与亳州的经济社会结对

16、合作。按照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要求,在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力供应、土地整理开发、旅游市场开发、干部交流等经济社会领域开展结对合作。(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壮大支柱产业规模。鼓励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支持创新9型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产业,加强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的产业招商、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全力支持奇瑞公司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技术、资本、市场合作,提高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重型卡车、新能源汽车、商务车,进一步做大做强。引进世界重要零部件配套商和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电池、驱动电机,提升汽车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产品研发能力、集群创新能力,构建完善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把芜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发展高标号水泥,PVC 型材,形成新型环保建材产业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