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009143 上传时间:2017-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关于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的读书心得学校 常熟市昆承中学 姓名 高文萍教育是理想的职业,教育为民族的未来培养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社会保持文明与进步,教育者当然要有理想,要有自己的生命追求!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教育传统的国家,如何在面向未来的变革中不丢失自己的传统,是今天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回首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重温历史则使我们拾回信心和守持底蕴。当对教育普遍感到困惑和迷失、感到失重的眩晕和失衡的危险时,不妨捧起王丽著的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 ,你会在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官本位价值弥漫的现实中找到一种不可多得的镜鉴和参照。当我们把目光极力投

2、向西方教育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回眸,因为先哲们为我们总结了众多传统教育的精髓和精魂。 最近在读王丽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 。常常思索:我们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积重难返,所以才让我们寻找、对比、怀念那些散落在各地、特点突出、教化明显的民国教育样本? 王丽,浙江乐清人,文艺学硕士,曾任中学语文教师。1997 年 11 月在北京文学第 11 期发表中学语文教育手记,引发了有关中国语文教育的社会大讨论。现为人民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编有: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学者教授讲析新中学语文名篇、中学人文读本(与丁东等合编);2中学语文名篇多元解

3、读和著名科学家美文等多部;另有随笔集人世间最美丽的。本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在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新教育教师月刊等报刊发表的随笔、书评和时评等二十多篇,内容侧重于基础教育及中国传统教育,原创性较强;文笔流畅,时有独到见解。总体看,这是一本对广大教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书稿。中国第一份初等小学堂必修科课程表由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其中历史、地理、格致三科不是纯知识的教育,而是渗入了浓郁的人文内容,是关乎灵魂和生命的教育,是关乎做人、做中国人的根本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历史课的内容是“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事实” ,即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及本乡本土古代先贤名人事迹。其背后蕴含着这样的理念:一个人在开启

4、童蒙之时,历史知识的进入应当首先从身边、从脚下这块土地始,从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土地始,而不是从国家、民族这些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大词始。儿童就是从本乡本土的“某某公” 的事迹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骄傲,进而从精神上与祖先建立起联系,找到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对“我是谁 ”、 “我从哪里来”的最原始的确认。 课程表设计者极具发展眼光,考虑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的触角也会日渐向更广阔的时空伸展。到了三年级,在认识乡土历史的基础上,内容进一步扩展到国家、民族的范畴。地理课和格致课,其思路如出一辙。这份课程表颁布于新教育诞生之初的 1903 年,从今天看,它就像长江源头的一泓清泉,虽然涓涓细流,却散发出

5、清新怡人的气息。然而,在3百年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这股细流又何以湮灭不见,一如消失在沙漠里的水?我们是否应该予以深层次的反思呢? 追寻好的语文教育传统,重新认识母语教育的价值,是传承国学的当务之急。 中国语文教育有众多的好传统,如诗教、游学、读经、书法、对对子等。其中,对对子是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中开笔作文之前的必修课,是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一副好对子会为作诗、读诗、理解诗打下坚实基础。从汉语修辞来说,对对子又称对偶或对仗,它是中国语文的奇葩,构成了文言文最华彩、最具生命力的部分。 对对子能充分利用汉语、汉字单音、四声音节的特征,能充分发挥儿童时期记忆力特强的特点,也避免了儿

6、童时期理解力差的缺点。突出记忆力的发挥和锻炼,是我国两千多年来汉字启蒙教育最有效、最成功的特点。对对子还是测验学生语言积累和才思悟性的最佳法子。最有名的例子当数1933 年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卷出的试题。他出了一道“孙行者”的对对子试题。试毕,据说高中者仅一人,所对为“胡适之” ,引起舆论大哗。而今,大学中文系教授甚至是专研古典文学的,不懂平仄,不会对对子,更不会作诗者大有人在,对此大家已习以为常了。 任继愈先生说:“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自从有文字以来没有中断过。你看骑马的那个马字,从前那个写法一直到现在还能看出那个痕迹。语文课应该代表五千年的成果。 ”梳理语文教育历程,有时候我

7、们走入了误区。语文教育亟需理性回归,把好的语文教育传统追寻回来,重新认识母语教育的价值,是传承国学的当务之急。4试想,如果我们国学教育传统传承得好,那么还会出现某博士“扶正”、 “斧正”不分的笑话吗?教育血脉需要承续,而承续的重要载体是传统与现代打通的好的教材。既能忠实于原著同时又能将传统与现代打通,并以现代来激活经典的教材,目前在国内难寻。在这一点上,港台地区做得相对好一点。台湾高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可谓承续文化血脉的精品教材。 这套教材编辑目标是“陶铸中学生优雅之气质、高尚之品德,并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 。选辑的内容标准为“以能反映中华文化之精髓,培养伦理道德之观念,且具有时代意义者

8、为考量” 。编者在解读上,紧扣原著要义,循循善诱,精当恰切,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毫无道德说教之嫌。而每小节末的“问题与讨论”尤具特色,因势利导启发读者联系现代生活领悟原作精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社会人生所可能面对的各种复杂的境遇,以便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把握坚持与变通的关系。 最可贵的是编者并不回避古今之间的意见碰撞,而是启发学生如何以现代的眼光去汲取古典文化中的精髓,重新审视和理解其价值,而不是将它看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特别值得称赞的是,这些问题几乎都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或者说思考的方向,需要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慢慢去反刍,融

9、会贯通。 教材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伦理价值观成功地转化为青少年人格养成和道德建构的资源,在年轻一代心中植下精神的根、文化的根,并对台湾民5众的整体文化素质、道德伦理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西谚云:如果在森林里迷了路,最好的办法是回到起点。其实,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为此,作者在书中疾呼:把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追寻回来,因为它关系到重建民族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命脉,更关系到提高全民族文化的认同。 在探索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曾有意或无意地把传统视为障碍和累赘而加以抵制或抛弃。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对过去和传统丢失得越多,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也就越有偏失。

10、我们都是读书教书的人,我们最关心的是读书教书的事。上过西南联大而今还健在的人已经不多了。那个年代、那些名师、那种氛围、那群学子 多么令人神往。在苦难中寻求真理,在贫困中坚守学问,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时,师生之间相濡以沫,闪烁着爱的火花,令我们这些后辈又是羡慕又是惭愧。我经常在想这么一个问题:人们都在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问题,有人去朝拜黄帝陵,有人祭孔,有人鼓吹读经,甚至有人把京剧拿到小学去传授这也不足为怪。但略有历史文化知识的人都要仔细地辨识一下,其实,当下的中国人和中国的文化教育,面对的至少有两个传统:第一个是两千年来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专制的文化传统,它当然有一部分可以传承的合理内容,但至少

11、也得如鲁迅所说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才能识辨美丑,权衡利弊,不至于继续误入我们祖先的歧途;第二个传6统是清末以来,尤其是以“五四”运动为旗帜的新文化、新教育的传统,是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以“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为目标的传统。我主张重视和继承的是第二个传统,也就是“五四”的新文化、新教育的传统。上个世纪前半段的普通中小学教师,看看他们是怎样教书、怎样治学、怎样对待学生的,尤其是怎样忍饥挨苦、颠沛流离,而始终怀抱着救国济世的伟大理想,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讲台的。他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认清了这个中国,明白中国的过去、现在,向往着中国的未来,他们知道自己在中国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

12、,当然也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教书,挺直地站着,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这就是过去的教师。从上世纪 20 年代开始,在以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等前辈身体力行地倡导下形成了一种人文教育教学的传统。后来他们办了开明书店,他们的著作和其他许多针对中小学生的经典性著作都是由开明书店出版的。这里有李叔同、丰子恺师生开创的艺术美育的传统,有夏丏尊、叶圣陶开创的语文教育的传统,有朱光潜、朱自清开创的艺术审美诗词鉴赏的传统,有吕思勉、周予同开创的历史教育的传统,以及科学的、社会的种种教育乃至教学的传统。 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这本书启示我们去思考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育。它追问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7由此而想到我们自己,我们在授课之余或者是午夜梦回之际,一定要问一问:我从哪里来?只有明白了“我从哪里来”之后,才能清楚“我该向何处去”,而不至于迷失在题海和分数的罗网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